胡語文
當前,那些受過西方經濟學系統培訓的同學們正在主導著或影響著中國A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進展。在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弱效市場上,冀望于徹底的新股市場化發行,盡管推動改革者的動機良好,最終的結果卻很可能是中國股市瞬間瀕臨死亡。就好像面對一個體弱多病的病人,醫生們采取的治療方法是盡可能加大劑量的抽血和降壓,而不管病人血糖和血壓是否正常。
現在市場里面販賣各種藥方的人,越來越多;那些隨便開藥治病的人,無論目的是否單純,但似乎都打著“市場化改革”和“保護投資者”的旗號。但是,我們需要正視的是,恰恰是那些打著“新股市場化可以提升市場效率”旗號的人,很可能犯了幼稚病。而那些“保護投資者”的人卻無法杜絕那群融資者及其幫兇們放棄惡意圈錢、抽血的念頭,這才是A股市場——這個年輕病人日益病入膏盲的原因。
顯然,從股市誕生的第一天起,中國A股市場與西方發達國家股市存在本質的不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股市多數是市場自發形成,而A股市場卻是政府開辦的。盡管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各有其優劣勢,但誕生的本源的不同會影響股市發展的格局和制度化建設的大相徑庭。市場自發形成的股市往往比政府更懂得什么是市場化,什么不是市場化;市場自發形成的市場往往能夠形成一種相對合理的淘汰機制,使得資源配置更為合理,而不是保留垃圾股長期不退市;那些自發形成的市場由于投資者經受了上百年的歷練和沉淀,更能夠適應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更能夠清楚明白什么叫做買者自負、風險自擔。
A股市場明顯不同于發達國家股市之處還包括,發達國家股市可以實現的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應,但這些在A股看不到。A股市場上流行將垃圾股和業績包裝過后的成長股炒到天上去,而實實在在業績優良的藍籌股只能趴在地上。A股市場那些善于粉飾業績和業績變臉的妖魔鬼怪紛紛變身為各路神仙、甚至是玉皇大帝的親戚;只要誰的變身戲法表演得精彩,誰就能夠準找得到成仙之道、實現市值的翻番,股東們也可以成功套現。
盡管新股市場化改革的目標沒有錯,但加快建立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才是根本,單純的敞開新股發行的大門,僅僅是解決了融資者入市的問題,但并沒有解決優勝劣汰的問題,眾多的企業一旦業績變臉,如何實現淘汰退市,如何給不合格的發行人和相關中介機構懲處,如何補償投資者,這一些問題都需要立法保障、深化改革,甚至上述步驟應該優先于新股發行啟動之前進行。只有優先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加強上市公司質量控制、優化投資者結構、凈化市場投資環境,才能為市場重啟融資功能奠定基礎。
可以預計的是,這種所謂的市場化新股發行方式一定會被投資者以腳投票的方式投出不信任票。而A股市場最近的下跌就是鐵證。幸好監管層已經迅速做出了決定,未來新股的審批節奏將會受到控制,但這離市場可以接受的程度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