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穎
(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天津 300450)
漂浮體位在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內固定手術中的應用
孫瑞穎
(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天津 300450)
脛骨平臺骨折;漂浮體位;手術配合
漂浮體位不用牢固固定,前后不放置任何抵擋物,術中可以根據需要在保證患者安全舒適的基礎上調整體位,最大限度的暴露術野[1]。脛骨平臺單髁,雙髁骨折合并后側平臺塌陷,手術難度大,骨折固定需應用支撐鋼板。傳統的手術體位配合是先取平臥位,行膝內外側切口鋼板內固定后,再變換為俯臥位重新消毒鋪巾行膝后側切口固定后側平臺塌陷。而應用漂浮體位后進行一次消毒鋪巾即可完成手術,患者先取45°的側俯臥位行膝后內側切口,再后仰60°行膝前外側切口,變換體位簡單方便,漂浮體位可以在兩個切口同時暴露的情況下,雙側同時復位,使復位更滿意,內固定效果更理想,減少了因再次體位擺放搬動患者,再次撤換敷料消毒鋪巾的時間,以及人員物品流動頻繁,空氣細菌上升造成的切口感染的機會。
1.1 一般資料 我院骨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住院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2例,于漂浮體位下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其中單髁骨折合并后外側平臺塌陷7例,雙髁骨折合并后外側平臺塌陷5例,男10例,女2例,年齡24~56歲。患者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漂浮體位骨折內固定手術,手術平均時間3~4 h,術中出血200~300 ml,術后均無并發癥發生。
1.2 手術方法 患者取患肢在上的側臥位消毒鋪巾后,先取前俯45°的側俯臥位,行膝后內側L型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筋膜層,向外側牽開腓腸肌內側頭,顯露比目魚肌,切開腘肌,骨膜下剝離,顯露脛骨平臺內側及后側區域,進行骨折復位,克氏針臨時固定[2],C型臂X光機透視至骨折復位滿意后,應用支撐鋼板固定骨折后,患者后仰60°,行膝前外側切口,切開皮膚、皮下及筋膜,切開關節囊,顯露半月板并保護,牽開半月板,顯露脛骨平臺前外側區域,于塌陷平臺下局部開窗,通過頂棒復位塌陷平臺,直視下見復位滿意,用克氏針臨時固定。手術切口覆蓋無菌單,C型臂X光機套好無菌機器罩進行透視,見骨折復位好,平臺塌陷糾正,于塌陷平臺下植入同種異體骨,于前外側應用支撐鋼板及螺釘固定,支撐前外側塌陷骨塊[3]。
2.1 體位擺放原則 以患者安全舒適為主,防止肢體受壓,防止肢體過度牽拉,避免壓迫肌肉、肌腱、神經。充分暴露手術野,便于手術醫生操作。保持患者正常的呼吸、循環功能。固定牢固,防止因體位變動而造成的切口感染。防止壓瘡及其他體位并發癥的發生。
2.2 漂浮體位的擺放 麻醉實施后,根據術前患者皮膚評估情況在骨隆突及受壓部位采取預防壓瘡的措施,我們使用減壓貼,體位墊等進行保護。巡回護士與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共同擺放體位,再次核對手術部位后,將患者軸線翻身至健側臥位,患肢在上,需有人扶持患者穩妥的側臥于手術床上以防墜床,患者身體兩側分別安放側臥位支架兩對,分別對應于患者的胸骨、肩胛、恥骨聯合和骶尾部,調整支架平整的垂直床面,固定于床沿,在側臥位擋板和患者之間放置軟墊,前后各留出10 cm的空間,不固定體位,方便患者術中進行體位轉換。用體位墊和頭圈墊高患者頭部,距腋窩10 cm處墊軟枕防止壓傷腋神經,雙上肢外展功能位放于上下可調節側臥位托手架上,下肢自然屈曲,再次檢查支架是否固定牢固,扶持患者后仰60°,背面支架支撐肩胛和骶尾部,前俯角度(45°),支撐點是否壓迫乳房、腹部、會陰[4]。患者在前俯、后仰時是否均利于切口暴露,處于舒適的功能位。體位擺放好再次檢查受壓部位是否做好預防壓瘡的有效措施,將耳廓置于頭圈空隙處,肩峰、髂嵴、膝關節踝關節外側等應用減壓貼和體位墊進行保護。
2.3 漂浮體位擺放的特點 漂浮體位在遵循體位擺放原則的基礎上,又不同于其他的體位擺放,因其在術中要根據手術需要進行體位變換,所以在擺放體位時不做牢固的固定,前后不放置任何抵擋物。本組患者手術由于先行側俯臥位再行后仰60°臥位,在不妨礙手術切口及消毒范圍的條件下前后放置擋板以保證患者安全防止墜床,并且對患者的體位有支撐的作用,患者體位不做牢固的固定,可飄動。術中變換體位時,麻醉醫生和巡回護士稍搬動患者的軀干,術者輕推患者髖部即可完成。
2.4 漂浮體位擺放及術中轉換體位的注意事項 先行側臥位將耳廓置于頭圈空隙處,肩峰、髂嵴、膝關節外側、外踝使用減壓貼或軟墊做好保護預防壓瘡,腋下墊軟枕以避免損失腋神經,肢體處于功能位。前后放置擋板,支撐點不要壓迫腹部、乳房、會陰,在擋板與患者之間置軟墊并留有10 cm的活動空間,軟墊的縱軸與擋板的縱軸相平行并且軟墊要稍高于擋板的端部,因變換體位時擋板對患者有支撐作用,避免其直接接觸患者引起的壓瘡。患者尿管固定于健側,防止術中轉換體位時拖拽,尿管脫落損傷尿道。氣壓止血帶的捆綁位置不能影響消毒范圍,或者由術者消毒患肢后綁扎滅菌的氣壓止血帶再鋪巾,氣壓止血帶的充氣端口朝向患者的頭側并留在肢體的外側方便充氣及體位轉換。漂浮體位只需一次消毒鋪巾,對無菌要求高,因此消毒范圍要廣,鋪巾范圍要大,術中變換體位時確保無菌,要保證無菌手術臺不被污染,要保證患者安全舒適并能充分的暴露手術野,變換體位后切口周圍加蓋無菌單[5]。
脛骨平臺骨折手術復位滿意的三要素為關節面骨折達到解剖復位,堅強的內固定和塌陷骨折復位后的植骨。體位的安置對手術非常重要,正確的手術體位既讓患者在術中感到舒適和安全,同時又充分暴露手術視野,防止并發癥發生。本組患者應用漂浮體位術野顯露充分,復位方便,效果滿意。漂浮體位減少再一次體位擺放、消毒鋪巾、與以往相比節省了時間,并減少切口感染的機會。一次消毒鋪單減少一次性手術物品及耗材的使用也為患者節省了費用。
〔1〕 莫惠毅.漂浮體位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9):67.
〔2〕 陳勉杰.“漂浮”體位下雙鋼板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體會[J].醫藥論壇雜志,2011,32(24):149-151.
〔3〕 郝艷麗 ,周正宏,郭榕晨,等.漂浮體位在后交叉韌帶重建'Inlay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2,18(6):671-674.
〔4〕 石亞靈,陳晉春.漂浮體位在不穩定骨盆骨折前后路聯合手術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7):53-54.
〔5〕 韓犟 ,賈宏業,張述萍.髖臼骨折患者手術中采用“漂浮”體位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30-31.
(2013-05-28收稿,2013-08-12修回)
R473.6
B
10.3969/j.issn.1006-9143.2014.02.031
1006-9143(2014)02-0141-02
孫瑞穎(1975-),女,護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