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洪剛
大安市安廣鎮新荒衛生院,吉林大安 131310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術的注意事項
谷洪剛
大安市安廣鎮新荒衛生院,吉林大安 131310
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術治療時,要重視手術并發癥的發生,術前應明確糖尿病診斷,詳細了解糖尿病病情,嚴格控制血糖,圍術期做好相關檢查和處理,正確使用胰島素,合理調整相關臟器功能,使患者安全接受手術治療,提高術后順利康復的能力,安全渡過圍術期。
糖尿病;外科手術;注意事項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發病率和病死率水平呈逐年升高趨勢,且多數患者不是直接死于糖尿病,而是死于糖尿病相關并發癥。臨床患者以煩渴、多飲、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為主要表現,主要的危害是疾病所致微小血管的退行性病變,特別是以視網膜、神經系統和腎內小血管、肌肉、皮膚組織的損害最為明顯。糖尿病還是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是促使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也是腦和外周血管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感染等并發癥,糖尿病患者合并結核病的機會較高,癤、癰等皮膚化膿性感染也較為常見。外科手術和創傷性外科疾病對糖尿病患者是一種應激反應,處理不當往往出現相應意外情況。為此,筆者結合臨床實踐和文獻,分析糖尿病患者外科手術時的注意事項。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一生有50%的機會施行手術,手術合并癥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手術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外科手術時應慎重。原因為手術可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加重糖尿病病情,易并發感染。
1.1 影響術后恢復,加重糖尿病病情
在手術麻醉影響下,糖尿病病人的代謝增強,代謝紊亂也相應得到增加。尤其是脂肪的動員和分解加速,是大量脂肪酸在肝臟內經過氧化產生酮體,形成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同時還可引起低血糖和體液丟失。這些因素不利于病人術后的早期康復,糖尿病本身的病情也將加重。
1.2 術前未控制血糖,極易發生感染
如果術前未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極易發生感染。這是因為:①高糖時,微生物生長繁殖往往較正常機體為盛。②糖尿病病人繼發感染后,白細胞吞噬活性減退。③糖尿病小血管病變,導致周圍組織血流減少,有利于微需氧和厭氧菌的生長繁殖。④營養性潰瘍和繼發感染。⑤神經性病變波及膀胱亦可引起感染。
鑒于以上原因,在為糖尿病患者施行手術時,應注意明確糖尿病診斷、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及代謝紊亂實際情況,采取措施控制血糖,確保外科手術成功,達到治療外科疾病的目的。
2.1 明確糖尿病診斷
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多發生于青少年,發病急,病情重,癥狀較為明顯,生存依賴外源性胰島素,且對胰島素敏感。后者多發生于40歲以上中年人或老年人,病人一般體型肥胖,起病緩慢,病情較輕,在治療上可不依賴于外源性胰島素。典型病例有空腹高血糖、糖尿和滲透利尿三個特點,但是創傷和手術應激均可導致高血糖發生,口服糖耐量試驗陽性不一定是糖尿病。確定糖尿病至少要測量2次空腹血糖值,檢測值均應在7.2 mmol/L以上。懷疑為糖尿病時,做OGTT試驗(成人口服75 g葡萄糖,兒童按1.75 g/kg體重口服葡萄糖,總量不超過75 g),2 h血糖均高于11.1 mmol/L方可確診。其診斷和分級標準應遵循WHO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完成。
2.2 詳細了解糖尿病患者病情
在明確糖尿病診斷的前提下,要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年輕患者病情一般較嚴重,治療前并發癥多,發展速度較快,幾乎都要應用胰島素來控制病情。加之此時患者自我控制意志較薄弱,容易發生酸中毒,處理起來較為困難。老年患者發病緩慢,但合并內科疾病較多,用藥較為復雜,應考慮聯合用藥的不良反應。術前應了解患者應用胰島素的劑量,一般情況下,每天用胰島素超過40 u的即屬于中等嚴重程度的糖尿病。如在術前未很好地控制,術后出現代謝紊亂的可能性極大。住院病人應至少查3~4次血糖,并查尿糖和酮體,必要時查糖化血紅蛋白。如檢測值均正常,病情控制又較合適方可手術。對急診病人至少應查酮體,有時酮癥酸中毒本身即可引起“急腹癥”,酮中毒好轉腹部癥狀也趨緩解。故在診治中應查血糖、尿糖和OGTT試驗,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手術治療或綜合治療。
2.3 術前控制血糖
術前采取措施控制血糖,是避免糖尿病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的關鍵措施。飲食控制和降糖藥物治療,是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手段。
飲食控制。①估算病人體質量和每天所需的熱量。休息時熱量供給量為25~30 cal/kg體質量,輕體力勞動者為30~34 cal/kg體質量,中等體力勞動者為35~40 cal/kg體質量,重體力勞動者為40 cal/kg體質量以上。②確定蛋白質和脂肪的分配比例。
藥物控制。飲食控制后,餐后2 h血糖值仍在7.8 mmol/L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其中胰島素用量應根據病情、血糖和尿糖檢測值來確定實際用量,合理控制血糖水平,滿足手術需求。
圍術期尤其是術前的正確處理,是使糖尿病安全渡過手術期的保障,很好地控制代謝障礙和并發癥,降低或防止糖尿病導致的手術失敗和致殘致死。
3.1 術前檢查和處理
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①詳細檢查心血管、周圍神經和腎功能狀況,因為術后可能并發心肌缺血性疾病、泵衰和腎功能衰竭。②尋找和控制感染病灶,注意口腔、支氣管和尿路等遠端感染病灶的尋找。③控制糖代謝,糾正體液和電解質紊亂。擇期手術有充足的時間對此做出相應的檢查和處理,應急手術時也應盡可能控制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性脫水。
3.2 擇期手術前3 d實驗室檢查和胰島素的正確應用
擇期手術前3 d應停用長效降糖藥物和長效胰島素。不論何種類型的糖尿病,都改為應用正規胰島素2 d,3次測量空腹血糖,進食后2 h和臨睡前血糖以及尿糖,根據檢測結果合理調整胰島素皮下注射劑量,以進食后血糖在7~10 mmol/L之間,尿糖(+)為準。術前1 d應重復檢測血清鉀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做血氣分析和HCT檢查。
綜上所述,糖尿病病人手術時,要在術前進行一系列的矯正和治療,術前控制血糖,術后防止并發癥,合理有機調整相關臟器功能,使患者安全接受手術治療,提高術后順利康復的能力,安全渡過圍術期,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史海安.關于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診治的意見[J].臨床外科雜志,2003,11(2):65.
[3]楊成虎,范秀華.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與預防對策探討[J].西部醫學,2009,21(5):808-809.
R6
A
1672-4062(2014)11(b)-0137-01
2014-08-15)
谷洪剛(1972-),吉林大安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外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