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芳
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院,遼寧葫蘆島 125000
全程健康教育方式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王素芳
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院,遼寧葫蘆島 125000
目的探討與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方式應用于糖尿病患者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該院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進行隨機分組,即觀察組(47例)與對照組(43例),對觀察組患者給予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而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常規性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3個月后,則對他們進行調查問卷與電話隨訪,以觀察兩組患者的總滿意度以及接受治療前后的焦慮程度。結果通過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滿意度為97.9%,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滿意度為86.0%,另外,治療且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程度評分結果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焦慮程度評分結果,兩組患者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該研究結果得知,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背景下,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滿意度,因此,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值得在糖尿病疾病臨床護理中應用與推廣,從而為患者帶來福音。
全程健康教育;糖尿病;臨床效果;觀察組;對照組;護理
該文選擇該院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為對象,針對糖尿病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方式進行護理的方法進行探討,以尋找有效治療方法來解除患者的疾病痛苦,并且采取有效護理方法來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接受治療患有糖尿病患者90例來作為該研究對象,由于這些患者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具有可比性,將這些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47例,年齡為27~68歲,平均年齡為(33.56±3.45)歲,病程為3~6個月,平均病程為(3.89±0.85)個月;而對照組患者43例,年齡為26~67歲,平均年齡為(35.45±5.12)歲,病程為3~7個月,平均病程為(3.78± 0.71)個月,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得知,他們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觀察組患者給予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而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常規性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其中,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內容如下[1]:首先,在患者接受治療前,需要對患者進行宣傳糖尿病疾病相關知識,并且認真回答患者的問題,同時,有必要針對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特點來擬定不同的教育方法進行教育宣傳;其次,按照醫生囑咐,需要定時定量對患者給予藥物服用,同時,控制患者的飲食量,并且讓患者明白控制飲食對治療效果的重要性;最后,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來指出符合他們的運動方式,并且加強指導患者血糖自我監測,以了解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給予不同的護理模式進行為期3個月時間的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并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評分結果狀況。
1.4 統計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差異數據均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2]。
通過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護理進行為期3個月時間的護理,得到的護理結果如下:觀察組患者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背景下,其臨床護理總滿意度為97.9%,而對照組患者在傳統常規性護理模式背景下,其臨床護理總滿意度為86.0%,觀察組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總滿意率分析[n(%)]
另外,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其焦慮評分結果為(36.58±2.12),而對照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結果為(57.26±3.59),由此可以看出,兩組患者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評分結果(±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評分結果(±s)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47)對照組(n=43)88.85±4.56 87.89±4.67 36.58±2.12 57.26±3.59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出現異常的臨床疾病,近年來,這種疾病趨于年輕化,其臨床癥狀主要有以下幾點:過多的飲食、尿頻繁、過多喝水以及體重減輕等,該疾病的發生會導致人體多系統遭到損害,患有糖尿病疾病患者需要及時接受治療,否則會并發其他疾病而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綜上所述,該研究最后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在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背景下,其臨床護理總滿意率為97.7%,而對照組患者在傳統常規性護理模式背景下,其臨床護理總滿意率為86.0%,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其護理總滿意率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全程健康教育方式值得在糖尿病疾病臨床活動中推廣與應用,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3]。
[1]林春招,劉曉紅,沈雪美,等.醫護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五官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0,7(5):42-43.
[2]王雪娟.“立體”健康教育模式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4(35):21-23.
[3]張曉君,辛紅菊,王義圍,等.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對心理障礙的研究[Z].國家科技成果.
R47
A
1672-4062(2014)11(b)-0135-01
201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