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華
(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江蘇張家港,215600)
小學階段,很多學生會因為喜歡某位教師而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比如,音樂教師亮一亮婉轉的歌喉,美術老師秀一秀自己的繪畫功底,體育教師炫一炫拿手的運動技能,語文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誦一段美文,都能讓學生深受吸引并感到由衷欽佩。而提起數學,也許就會讓人想到枯燥、乏味這些詞語;而提起數學教師,大都會讓人想到刻板、嚴謹。因此,學生,尤其是思想還不夠成熟的小學生,一般不會喜歡沉悶的數學課堂。
人們天生喜歡音樂,因為音樂能夠向人展示和諧、美好、節奏、平衡、戲劇性等,還能夠激發想象力。筆者認為:構建小學“音樂性”數學課堂,可以在比較枯燥的數學教學中融入輕松和快樂的元素,讓學生在具有“音樂性”的數學課堂中體驗學習,從而使數學學習變得快樂、幸福。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方式。而教學語言不但能傳授知識,更能影響學生的思想品質。在教學中,特別是相對枯燥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有效使用教學語言尤為關鍵。
正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所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涌出知識的溪流。” 擁有語言魅力的教師,往往更受學生歡迎,而這些教師所教的學生也大多思維活躍,學習效率高。
《詞源》有注:“頓挫,謂聲調抑揚,有停頓轉折。”唐章懷太子李賢注:“頓挫猶抑揚也。”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的教學語言也應注重聲調抑揚頓挫,施展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魅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
教學語言,事實上可分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而無論是有聲還是無聲,都可使之具有音樂性。小學數學教師如能努力構建“音樂性”的數學課堂,則會讓學生喜歡上教師,喜歡上數學課,并產生進入數學殿堂這樣的強烈愿望。
數學教師不應該是刻板、嚴謹的代名詞。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婉轉生動、親切自然并飽含真摯情感的,學生就會不自覺地喜歡教師及教師的課堂,并能產生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特級教師張齊華在《軸對稱圖形》一課的最后,富有感情地說:“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軸對稱的世界,其實大自然這雙神奇的手,對于軸對稱的創造,無處不在。仰望蒼天,俯瞰大地,擁有生命的地方,何處沒有對稱的足跡?看!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那翱翔天際的大雁、白鴿,那橫跨天空的彩虹,偏偏翻飛的落葉,以至于我們每個人,每一張綻開的笑臉,你難道沒有感受到對稱的力量嗎?有人說,是因為美,大自然才選擇了對稱,同學們,如果大家深入地想一想,這當中僅僅是因為美嗎?”此時此刻,展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一幅《桂林山水》插圖。不需解釋,也無需說明,所學知識已融于畫面之中。
蘇聯著名教育家維特洛夫說:“教師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種較高的言語境界,它富有情趣,能一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能使整個教學生輝。教師擁有風趣、幽默的語言,就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喜歡聽課,并能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聽特級教師華應龍和學生的對話及給學生的作業點評,我們就明白什么是幽默了。學生將條形統計圖的直條畫斜了,教師批閱:“是比薩斜塔嗎?”學生畫的直條又寬又短,教師則批閱:“武大郎吧?”寓教于樂,效果很好。
啟發性的數學語言會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從而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其實,教師使用教學語言時注意語調抑揚頓挫,對學生也極具啟發效果。因為學生會根據教師的語調變化找到思維的突破口,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例如,一位教師在教一年級的《加法》時,為了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他讓學生在計算時遇到困難時就利用符號幫助思考。教師先在黑板上貼了兩只青蛙,說:“又來了兩只青蛙,可教師沒有青蛙貼紙了,怎么辦呢?”有學生說出可以用圓圈代替后,教師馬上大聲地肯定:“哇!想法太棒了!”然后語調又突然低了下來:“只能用圓圈代替嗎?”這時,學生的思維匣子一下就打開了。
無論是語言的婉轉、幽默,還是語調的抑揚頓挫,都可使小學數學課堂充滿“音樂性”,讓原本無味的數學課堂變得富于藝術性和吸引力。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做教師的不能沒有表情,不善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師。”這里所說的“表情”就是無聲語言。教師的表情語言、體態語言和手勢語言都屬于無聲語言。適當的無聲語言不僅可以輔助有聲語言實現教學目的,還可以給課堂增添鮮亮的色彩,達至“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美好境界。
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甚至一次皺眉,都能向學生傳遞信息,可讓學生感受到贊許、期待或責備。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師的眼神是振奮學生精神、穩定課堂秩序、提高學習興趣的良方。比如:教師在講課前,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掃視全班一周,不用提醒,學生馬上就能進入角色。講課中,教師將熱情溫和的目光均等地分配給每個學生,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教師的喜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教師把贊許的目光“獎賞”給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用愛護的目光“鼓勵”學生;學生違規時,教師用嚴厲的目光“批評”學生,這些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體態輕盈地行走在學生中間,或者彎下腰聽一聽學生的想法,或者蹲下身和學生一起動手操作,或者身手并用地講解某個知識點,這些體態語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還能讓學生產生親切感,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激發他們的興趣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課堂上,筆者組織學生兩人一組使用學具。一位不愛說話、成績一般的學生找不到伴兒,筆者就主動和他一組,他顯得很緊張。筆者蹲下身子和他一起操作,不時引導他交流,他慢慢放松了,用得不錯。匯報時,筆者給了他機會并給予了肯定。后來,他喜歡上了數學課,數學成績也在慢慢提高。

當然,要讓數學教師的課堂具有音樂性,光注重教學語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去思考、去努力,并且堅持不懈地去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讓學生喜歡和有所收獲的小學“音樂性”數學課堂!
[1] 胡東芳.教育新思維[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華應龍.我就是數學:華應龍教育隨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 黃愛華.智慧數學課:黃愛華教學思維的實踐策略[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4] 單中惠.教育小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 林麗琴.漫談數學課堂中教學語言的藝術性[J].數學大世界,2010(5).
[6] 武秀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性探析[J]. 新課程:教師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