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夫 齊昕 王立杰
摘 要: 抽水蓄能電站一般采用爆破方法拆除施工圍堰,但是難以完全拆除,在出水口容易產生不利于工程運行的水力現象。通過模型試驗,對不同流量、不同水位和不同圍堰距離下的擴散出流進行研究,分析殘留圍堰對出水口擴散出流的敏感性,為拆除施工圍堰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圍堰;攔污柵;水流擴散 抽水蓄能電站進出水口應滿足進流時,在各級水位及流量下均不產生有害的漩渦運動,出流時,出口斷面流速均勻分布,且不產生反向流速,以避免造成攔污柵的振動和破壞[1-3]。施工過程中,一般采用爆破方法拆除施工圍堰,但是難以完全拆除,在出水口容易產生不利于工程運行的水力現象[1,3]。
通過對不同流量、不同水位和不同圍堰距離下的擴散出流水流條件進行模型實驗,分析殘留圍堰對出水口擴散出流的敏感性,為拆除施工圍堰提供有益的參考。
1 試驗模型和方法
1.1 試驗模型
模型要滿足重力相似和阻力相似,試驗模型采用橫向比尺1:40和縱向比尺1:40的正態模型,流量比尺為10119.29,流速比尺為6.32,糙率比尺為1.849,庫河段寬184m,長440m,引水主洞洞徑8m,洞長80m。為便于流速測量及水流流態的觀察,采用有機玻璃制作進/出水口及管道部分,糙率相似要求可基本滿足。
1.2 試驗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抽水蓄能電站淹沒擴散出流存在明顯的水流不穩定性,不論是有巖坎條件還是無巖坎條件,淹沒擴散出流的流速過程隨時間呈明顯變化。為了說明淹沒擴散出流時巖坎對流速的影響,本研究選擇了不同工況下同一流道底部和頂部的水流過程加以研究。
2.1 攔污柵斷面底部水流變化的敏感性分析
圖1 測點流速過程線圖
圖2 測點流速過程線圖
由此判斷,5m巖坎、16m出口距離對攔污柵底部流速的變化過程無明顯不利影響,而同樣巖坎、10m出口距離則對攔污柵底部流速產生了明顯影響,可以判斷5m巖坎、10m出口距離無法達到設計要求。
2.2 攔污柵斷面頂部水流變化的敏感性分析
圖3 測點流速過程線圖
3 結論
參考文獻
[1]黃智敏,張從聯,朱紅華,等.抽水蓄能電站側式進、出水口的體型研究[J].水電站設計,2007,(2):22-24.
[2]高學平,宋慧芳,趙耀南.淹沒擴散出流不穩定現象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2006,(4):29-33.
[3]張從聯,朱紅華,鐘偉強,等.抽水蓄能電站進出水口水力學試驗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2005,(2):60-63.
作者簡介:劉嘉夫(1981-),男,廣東增城人,學位:給水排水工程/學士,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工學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水力計算、水處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