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立強 馬靜妍 熊傳鵬
摘 要:在基于LBS的新型社交網絡中,“自拍”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漂亮的自拍照可以讓用戶塑造網絡的自我信心,增加與好友間分享的喜悅。在“自拍”行為的推進下,用戶一系列相關行為成為社會的新焦點,這些行為揭示了用戶深層次的新需求,它們可以對設計帶來影響,同時具備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新型社交網絡;定位;自拍;美圖
引言
隨著智能手機應用市場的不斷發展,社交網絡服務又出現了新的趨勢。新型的社交網絡不再像Facebook、微博、人人網那樣依靠熟人構建自己的人際圈,而是基于地理位置發現身邊興趣相投者,接著構建自己的社交網絡。
1 新型社交網絡的發展促使自拍行為的流行
1.1 新型社交網絡系統發展的國內外對比數據
基于地理定位的社交方式大大推動了同類軟件的蓬勃發展,有如國外的Pinterest、Instagram以及最新的Fitocracy;而國內則有陌陌、遇見、米聊等。據Comscore統計,2012年1月份Pinterest在美國的月訪問量已突破1000萬次,幾乎超過了所有其它網站。而陌陌于2011年8月上線,距今還不到兩年時間,號稱推出364天就獲得了1000萬用戶,第二個千萬則花了124天。目前,陌陌的群組功能已經蔓延到全球131個國家和地區。
1.2 用戶自拍行為的發展與升華
1.2.1 美國著名精神治療醫師Aaron Balick博士的關于社交網絡中人類的動機的書中闡釋了人類在社交網絡中的“活躍網絡身份”和“被動網絡身份”。被動網絡身份指網絡社交圈子中包含了你的關系,比如微博好友發消息時的@你;積極網絡身份就是那些你能控制的,自發展現的社交信息,比如個人簡介。在當下火爆的基于LBS的新型陌生交友網絡中,活躍網絡身份占據主要地位,它是新型社交網絡的典型特征之一。
1.2.2 根據Pew Research Centre幾年前的調查結果,美國青少年在社交媒體上所分享的個人信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接受調查的青少年中,91%在網上曬自拍——高于往年的79%。而到現在,自拍幾乎了成為社交網絡時代的鮮明印記,涵蓋了身處該網絡中的所有年齡段、所有職業圈,從明星到草根,從政客到平民,都喜歡通過這種方式與朋友分享。
1.2.3 研究數字社交網絡的瑪麗安·哈代博士分析指出:自拍讓人們搜集和發布自傳性信息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改變,這是自然的自我建構過程的延伸,它涉及到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呈現自己,類似女性的化妝美容或者男性健身,借以展現自己的特定形象。“這也是自我表演的一個方面,了解和探索自己,同時又敏感而易受影響”。
2 社交網絡自拍的多元化發展
2.1 對用戶自拍行為的剖析為設計所帶來的價值
2.1.1 而在這種新的社交模式下的自拍行為,也隨著社交模式的變化讓用戶產生不同的展示需求而發生變化:以往的社交自拍分享,僅僅是在社交應用中調用設備的攝像頭來完成拍照,并且與最終的分享達到無縫連接。而現在人們自拍,首先使用美顏類的相機應用完成照片自拍,然后使用美圖類應用美化修整照片,最后再完成分享。
2.1.2 經過來自美圖秀秀的數據:“核心用戶平均每天自拍27張”證明了這一用戶行為是希望向陌生人更好展現自己,渴望得到贊美及夸獎的需求。所以,這一現象催生了許多相關的美圖應用,成為社交網絡的必備工具。而專注于解決這種需求的美圖秀秀從中獲得了成功。它整合了如PC端修圖軟件photoshop等專業且復雜的工具,重新集成了幾個主要且核心的人像美化功能;簡化了生僻的詞匯,重組了美化圖片的工具名稱,換成用戶所能理解的如“祛痘””美白”等名詞。親和且簡單的操作捕獲了眾多女性用戶的心,截止至2013年7月,美圖秀秀單純手機客戶端就已經擁有超過2億用戶。
2.2 在自拍行為影響下衍生的一系列附加網絡現象
2.2.1 用戶自拍行為過分依賴美圖應用,以至于照片與本人差異過大,令第三方用戶產生被欺騙感稱之為照騙。國內美圖秀秀的成功,成為用戶在新型社交網絡中的必備工具。美圖秀秀工具的便利性讓美化的行為大大增加,讓自拍的真實感降低,同時也在降低社交網絡的誠實程度。雖然照騙一詞到現在逐漸成為中性詞,更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都以此自嘲,但該現象背后傳遞的社交網絡真實性問題難以衡量。
2.2.2 而跟自拍密切相關的另一現象非吃貨莫屬,在年輕群體甚至擴散到整個人類圈子中,提及美食相信大部分人都難以拒絕。仿佛與西方進食前必須祈禱一樣,在社交網絡中,曬美食是龐大吃貨群體開吃前的必要流程。而在社交應用里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用戶會選擇美食照片作為個人相冊里主要內容,一方面可以看出吃貨對于炫吃的態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用戶陌生交友應用的個人信息的保密心理。
2.2.3 在新社交模式下的各種陌生交友應用中,用戶上傳經過美化的自拍不僅僅為了更好展示自己,也為了讓自己更受異性的歡迎。在雙方對彼此照片的喜好程度及雙方聊天的契合度不斷上升的前提下,催生了新的社交現象——約炮。約炮這一現象主要體現了新時代下的年輕群體對情感宣泄的態度,源自對西方文化的盲從,作為城市壓力的釋放手段,背后的安全問題堪憂。
3 結束語
在新型社交模式的刺激下,用戶內心渴望展示自己的愿望被放大。基于地理、興趣標簽等的交友方式不斷發展,照片對于用戶之間的聯系性越來越重要,目前的美圖應用地不斷迭代讓用戶需求得到滿足。而展望互聯網產品行業格局變化史中,剛性需求的滿足之后會導致產品同質化的不斷增加,所以未來這種社交模式下的契機,也許就是著眼于解決用戶各種個性化的需求,將用戶渴望展示自我的愿望服務到極致。
參考文獻
[1][美]John B·Best.認知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5.
[2][加]弗雷澤,[印]杜塔. 社交網絡改變世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