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4)和氯丙烯為原料,通過鈉化反應、烯丙基化反應、磺化反應合成了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磺酸鹽(OPES-4)。實驗優化了烯丙基化反應最佳溫度條件,并對OPES-4進行了結構和界面張力性能表征。
關鍵詞: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劑;界面張力
1 前言
隨著原油開采的逐漸深入,表面活性劑與地層的配伍性要求越來高,比如使用溫度、水質礦化度等。在高溫高鹽條件下,常規表面活性劑體系的化學結構易發生改變,穩定性變差,驅油時色譜分離嚴重,致使驅油效率變差[1]。因此針對目前苛刻的驅油環境,當務之急應尋求一種既耐鹽、耐溫又能與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張力的表面活性劑。
2 合成機理
3 鈉化反應溫度篩選
按文獻2標準[2]對工業品OP-4進行提純得到無色粘稠液體后,固定烯丙基化反應溫度為60℃,改變鈉化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均為16h,進行第一步與第二步反應。
將生成的烯丙基OP-4配制成1%的甲醇溶液,在流動相為甲醇,流速1mL/min的條件下,注樣進行液相色譜分析,與原料OP-4的液相色譜圖相對比。分別見圖1和圖2。
C18硅膠柱采用十八烷基鍵合在硅膠表面上制成,表面呈非極性,當混合體系通過色譜柱時,極性組分因吸附作用較弱先流出,非極性組分因吸附作用較強后流出。發生烯丙基化反應后,OP-4末端的羥基氫被烯丙基取代,極性減弱,因此烯丙基化產物的保留時間較 要長,峰值應出現在OP-4之后。由圖2,在原料峰后出現的t=3.35min流出峰為烯丙基化產物的色譜峰。根據該峰與總峰面積之比可計算混合物中烯丙基化產物的含量,確定反應的產率,見表3所示。
4 烯丙基化反應溫度篩選
固定鈉化反應溫度80℃,改變烯丙基化反應溫度,反應時間16h,進行第一步與第二步反應。用相同方法進行分析,得到組合條件下烯丙基OP-4的液相色譜圖,計算各組合條件下烯丙基OP-4產率,見表4。
5 OPES-4結構與界面張力性能表征
5.1 產物提純。用體積比為2:1的異丙醇和水的混合物溶解OPES-4粗產品,于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萃取,至上層石油醚相無色透明,分出下層旋去溶劑,真空干燥,得黃色膏狀固體。
5.2 產物含量測定。按文獻3標準[3]測定產物含量,海明1622消耗量為3.5ml,產物含量為76.05%。
5.3 紅外光譜表征。將樣品均勻涂抹在溴化鉀晶片上,用紅外光譜儀,采用涂膜法表征其分子結構。OP-4和OPES-4的紅外光譜圖分別見圖4和圖5。
兩者相比,在OPES-4的紅外光譜圖中,出現了兩個峰:1192cm-1磺酸基S=O不對稱伸縮振動峰,1050cm-1磺酸基S=O對稱伸縮振動峰,證明了磺酸基的存在。
5.4 界面張力評價
配制產品濃度0.1%,不同氯化鈉濃度的一系列溶液,分別測定55℃下其與樁西原油間的動態界面張力。見圖6??梢钥闯?,當鹽濃度較低時,界面張力很快達到平衡,且保持常數。當鹽度較高時,初期不穩定,界面張力達到平衡的時間稍遲。
6 結論
6.1 以高效液相色譜表征產率,并以此確定了鈉化反應、烯丙基化反應的最佳溫度條件分別為80℃和60℃。
6.2以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為磺化劑,硝酸鈉為催化劑,與烯丙基OP-4發生磺化反應,生成最終產物OPES-4,產率為76.05%,達到預期結果。
6.3在所研究的礦化度范圍內,OPES-4與樁西原油間的界面張力隨礦化度增加。
參考文獻
[1] 宋瑞國,梁成浩,張志軍.驅油用表面活性劑體系的發展趨勢及展望.化學工程師,2006,134(11):37-39.
[2] GB/T 5560-2003,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聚乙二醇含量和非離子活性物(加成物)含量的測定-Weilbull法.
[3] GB/T 5173-1995,表面活性劑和洗滌劑陰離子活性物的測定-直接兩相滴定法.
作者簡介:劉曉玲,女,(1985-),山東東營人,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機械采油新工藝、新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