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莉
摘 要:龍門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設填補了我市沒有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的空白,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為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水平整體推進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河津;供水工程;集中供水
1 興建龍門集中供水工程必要性
河津市位于運城市西北角,地處汾黃交匯的三角地帶,共有9個鄉鎮,街道辦,148個行政村,210個自然村,總人口38.94萬人,農業人口29.79萬人。近年來,由于境內工業用水不斷加大,采煤漏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量已不能滿足用水要求,再加之部分水中氟化物含量超過國家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的安全飲水問題,制約了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特別是下化鄉山區群眾生活用水靠蓄積天上雨水,干旱月份靠買水、拉水維持,僧樓鎮的史家窯村祖祖輩輩靠買水吃,每噸水價都高達30多元。2008年以來,我們按照省、市黨委政府兩年實現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的工作部署,以解決飲水安全,改善民生條件為出發點,搶抓國家加大農村飲水安全投資力度的大好機遇,本著爭大投資,上大項目,建大工程,出大效益,徹底解決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工作思路,把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列為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頭等大事來抓,積極爭取、科學規劃,興建了河津水利史上最大供水工程龍門集中供水工程。
2 龍門集中供水工程建設情況
龍門集中供水工程實行分區域分片供水,由禹門口水源地供水工程、神峪水源地供水工程和西磑口水源地供水工程三部分組成。
禹門口水源地建設內容為:禹門口水源地新打200m深井3眼,單井出水量500m3,鋪設球墨鑄鐵管7.65公里,架設輸電線路5.54km,購安500千伏安變壓器1臺,630千伏安變壓器2臺,建中心控制室1座,加壓泵站1座,3000m3蓄水池2座,加氯站1座,自動化處理系統1套。下化片區建蓄水池40座,鋪設輸配水管道67.27km。
神峪水源地供水工程建設內容為:神峪水源地建1000m3調蓄池一座,建加壓泵房1座,安裝加壓泵2臺,鋪設輸水管道15.41km。
西 口水源地供水工程建設內容為:西 口水源地新打150m深井2眼,單井出水量160m3/h,架設輸電線路1.4km,購安200KVA變壓器1臺,建管理房1座,建10003蓄水池1座,鋪設輸水管道63.11km,安裝進村IC卡管理系統46套。
3 龍門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情況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要保證持續、安全、正常運行,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管理最為關鍵,為此我們以抓生產為效益保證,嚴管理創優質服務為宗旨,成立了龍門集中供水有限公司,由市水利局直接管轄,屬企業單位自足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公司目前共有員工77人,設六個職能科室:辦公室、財務科、人勞科、生產運行科、安全保衛科、禹門口水源一級管理站。三個片區管理站:神峪片區管理站、西 口片區管理站、下化片區管理站。為強化管理,我們根據各部門的職能制定了財務管理,生產運行管理,安全操作管理,中空信息發布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崗位操作規程,并依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獎罰分明的各項措施條例。在自動化控制運行方面,我們運用光纜傳輸,設立了全屏十六塊監控系統,初步實現了各個生產環節的自動控制、信息傳輸、數據處理、視頻對話,達到了“管理數字化、操作方便化”,在中心控制室可以對工程的取水、蓄水、供水和用水,實施檢測和發布開、停機指令。監測提水機井動靜水位的變化、調蓄水池水位、加壓泵站水泵運行情況,實現農村供水系統相關數據的采集處理。在供水消毒方面,使用自動化程度、技術含量較高的二氧化氯發生器,以氯酸鈉和鹽酸為原料生產二氧化氯進行消毒,確保供出的飲用水消毒安全。我們實行雙回路供電,一級站是雙回路電源,二級站是三保險,雙回路電源加一臺300千瓦發電機組,同時嚴格操作規程,嚴禁違章行為,每次停電導電以及發電機組送電必須三人在場,保證萬無一失。確保24小時供水不間斷,達到了農村供水城市化。
龍門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設填補了我市沒有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的空白,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為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水平整體推進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河津市龍門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設計.山西容海城市規劃設計院,2008.09.
[2]Zhang Qifeng; Yu Changqing;; Based on the prosperous tieli lies in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J].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02,2008.
[3]Zhang Guoshuang;; Qin Anxian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and wate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inking[J].Gansu agriculture,05,2009.
[4]Yang Peijun; XieYong;Study of patterns of ningxia rural water suppl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J].China water conservancy; 13,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