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麗
摘 要:森林資源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森林資源在其管理上已很難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如何有效的針對其進行培育與管理,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在此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監督管理職能,有效的調節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文章主要針對森林資源培育與管護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與總結,提出建立科學有效管理機制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森林資源;培育;管護;合理利用
1 森林資源培育
1.1 加快森林資源的培育,全方位保護,恢復森林生態系統
1.1.1 根據科技的技術大力發展林業。其發展的戰略基本就是科技程度,由于可持續性的發展就包括了經濟與資源的發展與保護。也是是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還必須保障其環境的同時發展,最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依據科技的發展來促進經濟的整體的發展,轉變傳統式的將環境作為發展代價的經濟型的發展方式。所以,對林業進行發展的同時就必須將科技作為集中體現,林業要想持續大力的發展就必須重視科技的發展。
1.1.2 優化林業經濟結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調整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物質保證。在第一產業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豐產林、竹林和名特優新經濟林建設;在第二產業方面,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促進以低層次原料加工向高層次綜合精深加工轉變的步伐;在第三產業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業.花卉業的發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帶三”的策略,調整生產力布局,淘汰落后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重組,解決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調整林產工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發展優勢產品,努力開拓木材林產品的新用途,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解決林產品結構不合理和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調整企業布局和資產結構,實施大集團、大公司發展戰略,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市場,提高企業專業化程度和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1.1.3 注重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綜合評價。林業的生態效益是指林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生態方面的正面影響。人們普遍認識到森林兼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等三種效益,其生態效益價值遠遠大于其經濟價值。林業的發展可以帶來三種效益,在這三種效益中,經濟效益往往最先受到關注,但我們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況下,生態價值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有著密切的聯系,林業的生態效益可以創造經濟效益。
1.2 對現有濕地進行搶救性保護和開發
1.2.1 要停止任何改變濕地性質,對濕地產生破壞作用的開發利用活動,對部分被墾的濕地,應退耕還草,恢復濕地原貌,在濕地普查的基礎上,根據濕地面積、類科型、分布編制濕地類型分布圖,查明濕地開發利用現狀,對濕地生態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制定和完善濕地保護規劃。
1.2.2 濕地不僅具有強大的社會經濟功能,而且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促淤造陸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1.2.3 保護濕地,對于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從維護濕地系統生態平衡,保護濕地功能和濕地生物多樣性,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出發,堅持“全面保護、生態優先、突出重點、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把濕地保護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建立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采取宣傳、行政、法律、經濟、科技、工程等各種手段和有力措施。
2 森林資源的管護
2.1 森林資源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進行資源的合理利用與分配就成為了當今森林資源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機制,完善可持續發展道理的資源檔案管理工作,進一步實現資源的有效管理與利用,檔案數據管理工作不僅僅可以有效的提高森林資源的管理工作方式,更加可以根據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進行集中的管理與維護,為日后的管理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資源。
2.2 森林在進行整體經營的時候必須分類,將這個決定作為整個森林管理的重要途徑,就三種林的要求對其進行劃分,不相同的林業必須采取不相同的方法進行管理,重點的林區必須嚴格的進行管理,普通的也不能放松,進行整個林區集中管理。重點抓住設計的管理與檢查的調查工作,對于虛假的信息與問題必須重點分析,盡最大可能激發員工的潛能與職業道德,還包括其技術能力與現實的操作的能力,努力做好森林調查的提檔的工作,與現實的情況相結合。
2.3 切實的做好森林的資源相關單位的職能。將依法管理與行政作為整個森林資源的基本戰略,充分的挖掘出整個部門的作用,將職能切實到位。更好的進行管理工作,就征占的林地來說必須有整套的審核手續,發展非法占用林地與毀壞林地的行為必須嚴厲的制止。
2.4 成立嚴管林這種管理方式。將這種方式作為整個森林的資源的管理基礎,這樣就能夠從根本上保障資源的安全。將限制的管理方式與采伐切實到實際的情況之中。做好整個的檢查與管理的工作,一定要避免超量的采伐以及超強度大面積的采伐。
2.5 創新性的資源集中管理與運行。將管理方式與運行的方式作為整個經營性管理的方式,將責任與權力與利益相互統一,將主題與整個管理方面進行有效的分離也是可持續的發展的要求。將重點放在整體的改革與創新之中,認真貫徹落實。
2.6 森林是動植物的重要休息地之一,為此必須處理好動植物管理與森林保護區之間的關系,協調好生態自然資源與森林、動物等之間的關系。建立野生動植物管理條例,完善各種監督管理機制,從而使森林發揮最大的作用。
2.7 森林面臨極其嚴峻的問題之一,就是火災的發生,很多時候森林防護工作的重點就是防火。森林火災事故一旦發生后果將極其嚴重,很可能導致一片森林因一場大火就全部的被燒毀損害,為此,必須增強森林防火意識,加強森林防火教育,普及每個人,尤其是相關的工作人員,針對山區等地進行森林防護工作的開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處理,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防護,將森林火險降到最低。
就目前而言,我國最主要的森林資源管理方式就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有效的進行管理與養護,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政府宏觀調控下積極的創新經營方式,不斷的吸取國外的先進技術與管理方式,結合我國基本國情以及森林管理現狀,走一條適合自己的森林發展道路,將管理理念不斷的融入到新的產業化經營管理方式中,推進其不斷完善與發展。另一方面,要不斷的宣傳保護森林自然資源的重要性。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積極的參與其中,將其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很好的開展下去。政府發揮監督職能的好壞從另一方面講,也與公民積極參與是分不開的,只有全民意識到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才能樹立其正確的價值觀,促進森林資源的發展,最終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向陽,何文彪.淺析加速森林資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1).
[2]吳來勝,葉磊.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J].林業科技情報,2008(4).
[3]杜天真,郭圣茂.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是森林培育的永恒主題[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5(4).
[4]張鵬,楊玲,叢健,等.論森林培育技術的精準化[J].世界林業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