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影
吉林工商學院衛生所,吉林長春 130000
老年低血糖癥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發病率比較高,若不能及時就診和治療,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其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因此,一旦患者發生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癥應立刻就醫,降低病情加重的幾率并減少患者死亡的概率[1]。該文將探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癥的臨床癥狀及其治療方法,并觀察其治療效果。選取該院2009年3月—2013年10月診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52例,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診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齡在60~85歲之間,平均年齡72.5歲。并經檢查發現患者除了確診為糖尿病低血糖外,還伴有其他癥狀,合并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有21例;合并冠心病或高血壓的有12例;合并血脂異常的有4例;合并糖尿病精神病變的有4例;合并慢性肝病的有5例;且合并有膽結石的有3例;及陳舊性腦卒中的有3例。
所有患者都具有糖尿病低血糖的臨床癥狀表現,出現心悸、手腳發抖、惡心嘔吐、出冷汗及伴有饑餓感等的患者有13例;出現情緒失控且行為異常的患者有9例;出現心律失常的患者有11例;出現嗜睡和昏迷的患者有5例;出現胸悶且發生心絞痛的患者有5例;而且還有9例沒有出現比較明顯的臨床癥狀。
對于糖尿病低血糖癥患者的治療,應根據其表現出的臨床癥狀采取對應性的治療或搶救,具體方法如下:①對于神志清醒且血糖值低下的患者,應對其采取進食糖水及甜食或水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進行治療;②對于神志不清、嗜睡、昏迷或心率加快、反應遲緩或冒虛汗的患者,應及時采取含量為50%的40~80 mL葡萄糖注射液給患者快速滴注,待患者逐漸清醒并恢復神志后,繼續給予患者采用含量為10%的葡萄糖注射液進行治療,并可適當的給患者進食,但應注意其血糖指標應控制在 9~12 mmol/L;③對于出現抽搐痙攣且不能自我控制的患者,應及時對其采取高滲葡萄糖進行治療,同時采取腦細胞營養劑、有氧呼吸及接觸痙攣等有關方法進行配合治療;④若患者已經昏迷3 h以上,應采取含量為20%的甘露醇立即給予患者進行靜脈注射,避免患者出現腦水腫的癥狀;⑤對于出現血糖指數反復下降的患者,應給予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靜脈滴注聯合用藥的方法進行治療,以此提高患者的血糖并確保其療效。
對于糖尿病低血糖癥的病情診斷如下:患者經血糖監測其血糖值在2.8~3.3 mmol/L之間;或經血糖監測其血糖值在2.8~3.3 mmol/L的范圍內,且患者出現神志不清的癥狀,但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的患者神志不清晰;或經檢測患者的血糖其血糖值<2.8 mmol/L的情況。患者經檢查達到以上任何一種標準,都應確診為糖尿病低血糖癥。
在治療過程中,對52例患者根據其表現的臨床癥狀采取了相應的治療措施后,有49例患者的癥狀得到改善和緩解,總有效率達94.23%。其中神志清醒的患者有14例,經治療后臨床癥狀100%得到改善;神志不清醒的患者有16例,經治療后癥狀得到100%改善;抽搐痙攣且伴有情緒失控的患者有12例,且經治療后癥狀也得到了100%改善;并有6例患者出現血糖值反復下降,經治療后癥狀也得到了100%的改善;但在治療過程中有4例患者并發腦梗死,而經治療后仍然有3例患者處于昏迷狀態且伴有反應遲鈍等癥狀,有1例患者經治療后癥狀好轉(25.00%)。
糖尿病低血糖癥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如飲食、運動、生理及藥物治療等方面都會不同程度導致其病癥的發生。而且低血糖對老年患者的危害極大,會導致患者智商低下、癡呆、精神失常、或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并因患者血糖低下,激素過高會引起其血糖波動過大而導致病情加重[2];或因救治不及時而發生死亡等。因此,應加強對糖尿病低血糖癥患者的預防,讓患者注意飲食、定期檢查血糖指標并隨身攜帶含糖量較高的糖果等;而且盡量不要控制患者低血糖的血糖指數;并在患者晚飯前降低降糖藥物的使用率,或推遲患者睡去胰島素的注射,因為低血糖癥比高血糖癥對患者的危害更加嚴重[3];一旦患者發生意識不清晰的癥狀應先考慮低血糖引起的昏迷等。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癥患者的治療,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并在治療時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1]李萍.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癥的護理措施[J].中國醫藥導報,2010(29):77-87.
[2]張麗興,劉代娥.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81例原因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0):43.
[3]姜濤,馬文.老年低血糖癥22例[J].疑難病雜志,200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