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琳
吉林省白城中醫院,吉林白城 137000
兩種手術方法治療糖尿病伴肝膿腫效果的臨床觀察
邵琳
吉林省白城中醫院,吉林白城 137000
目的探討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和腹腔鏡切開引流治療糖尿病伴肝膿腫的效果。方法收集白城市某醫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間采用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術治療的30例糖尿病伴肝膿腫患者(超聲引導組)和同期隨機選擇的采用腹腔鏡切開引流術治療的30例患者(腹腔鏡組)的臨床資料,觀察兩組治療效果、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兩組療效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c=0.69,P>0.05);超聲引導組住院時間為(17.2±8.5)d,腹腔鏡組為(24.2±8.9)d,前組低于后組(t=3.12,P<0.05);超聲引導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腹腔鏡組為33.3%,前組低于后組(χ2=4.81,P<0.05)。結論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治療糖尿病伴肝膿腫療效顯著,創傷小,并發生少,值得推廣應用。
肝膿腫;糖尿病;超聲引導;經皮穿刺引流;腹腔鏡;切開引流;療效觀察
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得不到控制時,三大營養素處于代謝紊亂狀態,細胞免疫功能降低,細菌易侵襲而引發肝膿腫[1]。開腹和腹腔鏡引流是肝膿腫的最常用治療方法,但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機會較多,影響到患者的預后。為探討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和腹腔鏡切開引流治療糖尿病伴肝膿腫的效果,該研究收集白城市某醫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間采用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術治療的30例糖尿病伴肝膿腫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白城市某醫院采用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術治療的30例糖尿病伴肝膿腫患者(超聲引導組)和同期隨機選擇的采用腹腔鏡切開引流術治療的30例患者(腹腔鏡組)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有寒戰、高熱、肝區疼痛,但程度各不相同,血糖值在10.2 mmol/L以上,均經CT、B超和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符合診斷標準[2],除外穿刺禁忌、凝血障礙的患者。60例研究對象中,男患39例,女患21例;年齡介于29~71歲之間,平均(中位)年齡53歲;單發47例,多發1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平均年齡、發病部位比例等影響研究結果因素之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視情況給予廣譜頭孢菌素、甲硝唑和喹諾酮類藥物治療,之后根據膿液的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及時使用敏感抗菌藥。
超聲引導組患者給予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術治療。以CT掃描確定肝膿腫位置、范圍;取左側臥位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采用2%利多卡因2mL在膿腫局部皮膚及肝包膜處局部麻醉;囑患者屏住呼吸,在B超監視下沿著穿刺引導線越過正常肝組織將18 G穿刺針直達膿腫中心;穿刺針穩妥固定,拔出針芯,連接50mL注射器,將膿液緩慢抽凈;用慶大霉素與甲硝唑反復沖洗膿腔,直至沖洗液變清亮為止[3];術畢采用無菌敷料覆蓋。
腹腔鏡組患者給予腹腔鏡切開引流術治療。先以CT掃描確定肝膿腫位置、范圍;常規全麻,建立氣腹;腹腔鏡直視下切開膿腫部位,抽出膿液;采用電凝鉤在膿腫最薄處或膿腫表面隆起部位做一小切口,將膿液用吸引器吸凈,旋轉吸引器分開膿腫的纖維間隔;膿腔用生理鹽水沖洗;常規放置引流管引流。
1.3 療效判定標準
①寒戰、高熱、肝區疼痛等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膿腫愈合者判定為治愈;②相應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膿腫體積縮小在50%及以上者判定為顯效;③癥狀和體征有所好轉,膿腫體積縮小在50%以下者判定為有效;④癥狀和體征為改變或惡化,膿腫無改變或擴大者判定為無效。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l7.0統計分析相關數據。療效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分別采用秩和檢驗和χ2檢驗完成;住院時間用(±s)表示,用t檢驗比較兩組均數之間的差異。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患者出院時,按標準判定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見表1。秩和檢驗表明,兩組療效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c=0.69,P>0.05)。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平均值的比較
超聲引導組住院時間為(17.2±8.5)d,腹腔鏡組為(24.2±8.9)d,兩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12,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超聲引導組中,出現胸腔積液、感染性休克和膽汁瘺各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0%;腹腔鏡組中,出現胸腔積液4例,感染性休克3例,膽汁瘺2例,肺炎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3.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1,P<0.05)。
肝膿腫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因肝臟血運較豐富,肝膿腫后大量毒素容易擴散而進入循環,引發膿毒血癥,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病亡率高達20%~45%[4]。
腹腔鏡切開引流術是肝膿腫常用治療方法,具有微創、操作便利、療效顯著等優點,但術后易引發胸腔積液、肺炎、膽汁瘺甚或感染性休克等并發癥。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是治療肝膿腫的有效方法。借助超聲監視可實時監測穿刺針的進針深度、不斷調整角度及方向,避免穿刺針傷及周圍重要器官和組織,提高穿刺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5]。
該研究表明,兩種手術方法治療糖尿病伴肝膿腫患者的效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超聲引導組的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腹腔鏡組(P<0.05),證實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引流術治療肝膿腫患者所造成的傷害較小,有利于患者痊愈。
[1]葉梁,吳愛榮.糖尿病并發肝膿腫的臨床特點及治療轉歸[J].臨床醫學,2010,30(3):58-59.
[2]吳孟超,李夢東.實用肝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3]曾誠.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療肝膿腫30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8):86.
[4]古杰洪,李鶴平,張冰,等.CT引導與B超引導肝膿腫經皮穿刺抽吸治療的作用比較[J].中國CT和MRI雜志,2010,8(6):32-33.
[5]何海斌.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肝膿腫10例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5):186-187.
R572
A
1672-4062(2014)10(b)-0034-01
2014-07-21)
邵琳(1983-),女,本科學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外科疾病診療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