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萍
九臺市三臺衛生院婦科,吉林 長春 130515
妊娠期糖尿病及母嬰結局探討
李鳳萍
九臺市三臺衛生院婦科,吉林 長春 130515
目的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及母嬰結局,提高醫院預防水平。方法選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該院治療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成A組(29例)與B組(21例)。A組為血糖控制滿意組,B組為控制不滿意組,同期選取正常健康產婦設為C組(30例),對比三組母嬰結局。結果同B組比較,A組與C組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相對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發生率稍高于C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母嬰不良結局的發生率,有推廣價值。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母嬰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分為妊娠后首發以及妊娠前已發兩種情況,對于妊娠后首發稱之為GDM,據相關統計報道,其發生率可達80%以上[1-2],且屬于2型糖尿病的初期階段,會給母嬰身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為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及母嬰結局,該研究選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該院治療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成A組(29例)與B組(21例)。A組為血糖控制滿意組,B組為控制不滿意組,同期選取正常健康產婦設為C組(30例),均為初產婦,且單胎,檢查無糖尿病病史、內分泌病史以及嚴重性基礎性疾病。胎兒發育健全且無先天性疾病。A組年齡為21~33歲,平均(26.5±3.0)歲,孕周33~36周,經胰島素及飲食控制等,血糖控制較為滿意;B組年齡23~32歲,平均為(27.1±3.1)歲,孕周35~37周,經治療血糖控制不滿意;C組年齡20~32歲,平均(26.3+3.3)歲,孕周34~38周,為健康產婦。年齡構成、孕周及產婦、胎兒基礎情況方面,三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 檢查方法及評定標準
①空腹血糖水平>5.8 mmol/L,經過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檢查;②在空腹12 h后,對產婦進行檢查并記錄血糖水平,再行糖耐量實驗,予以產婦口服葡萄糖75 g,并分別于1 h、2 h及3 h將產婦的空腹血糖值記錄下來,若存在兩項或者超過兩項≥5.6 mmol/L、≥10.3 mmol/L、≥8.6 mmol/L和≥6.7 mmol/L可判定為妊娠期糖尿病;③血糖控制不佳的判定,對孕婦進行空腹血糖檢查發現≥5.6 mmol/L,在產婦三餐后的2 h檢查血糖水平發現≥6.7 mmol/L,當符合以上1項或者超過1項標準可判定血糖控制效果不佳。
1.3 統計方法
對三組產婦所統計分析的計數數據應用[n(%)]表示,使用SPSS 15.0行統計學處理,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描述,P<0.05視為統計學的判定標準,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產后出血、妊娠高血壓、羊水過多及胎膜早破方面比較,B組與A組有差異(P<0.05),可見不良結局方面,B組高于A組,同時與C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A組與C組比較,A組要稍高于C組,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低血糖、宮內窘迫、巨大嬰兒及新生兒窒息比較,B組高于A組(P<0.05),新生兒不良結局比較,B組高于A組,與C組比較,B組也明顯較高,有統計學差異(P<0.05),A組與C組比較,新生兒不良結局稍高,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營養失衡及肥胖發生率提高,且成為普遍現象。因而糖尿病的患病幾率也隨之增加,同時在女性的特殊階段即妊娠階段,其血容量也會有一定增加,血液有所稀釋,會降低胰島素的分泌,且十分明顯。孕激素、雌激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影響會造成產婦糖耐量在不同程度上發生一定的降低,從而也會出現胰島素抵抗等情況。這時,為了保證孕婦糖代謝水平的正常,胰島素的需求會隨之有所增加,但因產婦由于一些因素會造成胰島素分泌受限。在妊娠期,就無法達到胰島分泌代償性增加的要求,最終會造成糖尿病從隱性逐漸轉為顯性,可導致病情加重,嚴重可出現妊娠糖尿病[3]。
妊娠糖尿病產婦有胰島素抵抗情況,增加了血管病變的可能,內皮細胞及小血管管腔或者變窄或者增厚,妊高癥的幾率也會相應的隨之增加,難以控制,且因產婦血糖較高,造成羊水糖含量的增加,因而對羊膜分泌造成明顯性刺激,最終導致羊水過多,胎膜早破,且血糖有一定升高,分娩受到了影響,產程也因此延長最終可致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的增多。
妊娠期糖尿病對新生兒的影響,這是因產婦體內升高的血糖由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進一步造成胎兒高血糖,刺激了胰島素的升高,又進一步促進合成脂肪,并抑制了分解導致了巨大嬰兒并發癥。再者由于產婦自身胰島素的不足可致代謝紊亂并對胎兒產生影響,可延遲肺成熟,也可致胎兒缺氧并導致宮內窘迫,嚴重致新生兒窒息,分娩胎兒后,也會出現胰島素血癥等,也可出現低血糖。
總之,對于GDM產婦,必須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加強對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滿意,能夠顯著降低母嬰不良結局的發生率,有助于母嬰的健康,值得臨床做普遍應用及推廣。
[1]王敏,辛靜,李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脂類和氨基酸代謝研究進展[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2,15(9):569-573.
[2]張文杰,張戎華,崔艷萍.口服降糖藥在妊娠期糖尿病的應用進展[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1,7(4):188-190.
[3]陳桂仙,羅世香.妊娠期糖尿病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結局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2):4699.
R714
A
1672-4062(2014)07(b)-0039-01
2014-04-11)
李鳳萍(1973.9-),女,職稱:主治醫師;籍貫:吉林九臺,大專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