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霞,尹曉麗,董振起
(寧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天津 301500)
農技推廣
玉米超高產栽培模式綜合配套技術
曹玉霞,尹曉麗,董振起
(寧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天津 301500)
近幾年,由于農民傳統的栽培模式一直沒有改變,玉米種植密度普遍偏低,施肥方法不合理等因素,導致玉米單產水平增產緩慢。因此在選用高產、耐密品種的基礎上,引進玉米超高產“8030-2金鼎”模式,在本地進一步熟化,制定出一套適合寧河縣的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大幅度提高玉米產量和效益。
玉米;“8030-2金鼎”模式;配套技術
玉米超高產栽培模式綜合配套技術就是引進超高產玉米“8030—2”栽培模式(80代表行距、30代表穴距,2代表每穴株樹)”,同時使用與之配套的精播機械、配方肥以及專用的調節劑,進行試驗示范,確定該種植模式的相關技術參數,使該技術在本縣熟化,制定出一套適合寧河縣玉米超高產栽培的技術體系。2012~2013年在寧河鎮青泥村、天津市玉米良種場大面積示范,增產效果顯著,每667m2產量比傳統栽培模式增加120kg。
該模式的作用機理是改變種植行距為80cm,每穴增加到2株,玉米對光能、熱能吸收達到最佳狀態,提高通風透光效果、增加授粉率,再加上專用精播機械、精選的耐密良種,特制的配方肥及與之匹配的調節劑,為玉米高產、穩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基礎上,組裝配套八項核心技術。
推廣鄭單958、浚單20、大玉3號、農華101、浚研18等玉米品種。
在玉米播種環節,推廣精細整地、提高農機作業質量等技術,確保播種質量。采用專用的玉米播種機播種,行距80cm,穴距30 cm,每穴2株,實現一穴雙株,一播定苗。
每667m2播種5500粒,實收株數4600~4800株/667m2,比傳統種植模式每667m2增加500~1000株。
玉米3~4片可見葉,噴施高產伴侶C號(天然蕓苔素內酯),每667m2用量30m l,兌水15kg噴霧;玉米7~11片可見葉,噴施高產伴侶B號(專用的化控制劑),每667m2用量30ml兌水15kg噴霧,不重噴,不漏噴;玉米灌漿期噴施專用的微生物菌劑,每667m2用量100ml兌水30kg均勻噴霧。
高產地塊,播種前每667m2底施測土配方專用肥30kg和高產伴侶A號1kg;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每667m2追施尿素25~30kg。追肥采用機械開溝測深施肥,即尋根側深施肥,應在距離玉米植株10cm遠,深15cm處為宜。
播后苗前,每667m2用42%甲·乙·莠懸浮劑(3)受氣候條件以及試驗管理的影響,今年6個參試品種空桿率均較高,比留苗密度減少279~611株/667m2,相差6.2%~13.6%。這是今年試驗田參試品種整體產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今后應在試驗設計,如合理密植、肥水調控等方面科學設計和管理,為發揮品種生產潛力,以及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S642.2
B
1002-0659(2014)04-0020-01
2014-6-25
主要作者簡介:曹玉霞(1970-),女,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