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劉平秀,李曉建,潘艷青,康俊楠
(薊縣國營小屯苗圃,天津 301900)
果樹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
王海燕,劉平秀,李曉建,潘艷青,康俊楠
(薊縣國營小屯苗圃,天津 3019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園林建設日益興盛。綠化、美化工作既要體現觀賞價值,也要部分實現經濟價值。因此果樹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中。城市綠化果樹形式多種多樣,應依據城市結構特點、環境條件和果樹生物學特性,進行合理規劃與布局,實現園林景觀與經濟效果有機結合。
果樹;園林綠化;應用
1.1 果樹的觀賞價值
1.1.1 果樹器官的觀賞性
在綠化樹種中,很多果樹具有較高的觀花價值,果樹花朵多、飽滿艷麗、色彩豐富、常具有迷人的芳香。花色為紅色、粉紅色的有杏樹、桃樹、石榴等;花色為白色的有獼猴桃、梨、蘋果樹等。很多果樹葉片也具有觀賞價值,如終年呈紫色的紫葉李,秋天葉黃色的銀杏等。
1.1.2 果樹果實的觀賞性
果樹最突出的觀賞部分就是果實。果實形態各異,如蘋果、桃、杏、梨、李、棗、板栗、核桃、山楂、柿、桃等,當果實掛滿枝頭時,其多樣的果型、豐富的色彩、誘人的芳香,常給人以無窮的遐想和美的享受,為城市增添獨特的景觀。
1.1.3 果樹枝干的觀賞性
植株形態、枝干也可以成為重要的觀賞內容。有些樹種樹形奇特,觀賞性強,如類似龍爪槐的龍爪棗,其生長形態猶如群龍歡舞;類似垂柳的垂枝型果樹,枝條向下生長,呈現垂枝狀,如垂枝桃、垂枝杏、垂枝李、垂枝國光蘋果等。
1.2 果樹種植可以增加收益
1.2.1 果樹種植的經濟效益
一些果樹如蘋果、柿、板栗、核桃、棗、山楂等對環境適應性強,種植成本低,有利于綠化推廣普及。果實成熟后,在不影響景觀效果和充分保護果樹的前提下,綠化管理部門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拓寬綠化資金來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費不足的問題。
1.2.2 果樹種植的社會效益
園林綠化中種植果樹,可以豐富城市景觀,促進城市景觀建設,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同時,碩果累累的果樹也是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質的名片,有利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2.1 用作獨賞樹
一般多采用大規格果樹如梨樹、核桃、杏樹等,采用單獨種植的方式,定植在開闊的大草坪上、廣場中心、花壇內或道路交叉口等位置。樹周圍應有開闊的空間,最佳的位置是以天空為背景以草坪為基底的地段,選擇樹冠開闊寬大的樹形。
2.2 用作庭蔭樹
一般多采用石榴、柿、杏等果樹,栽植于路旁、庭院內、池邊、廊、亭前后,形成綠蔭供游人納涼和裝飾用。
2.3 用作行道樹
一般多采用海棠、梨、蘋果等果樹,呈行列式種植于道路旁。這類栽植應用,一般需要對果樹進行一定的修剪造型,要求樹干直立挺拔。
2.4 群植與片林
一般多采用山楂、板栗、核桃、棗樹等。由于株數較多,占地較大,在園林中可做背景、伴景用,在自然風景中亦可做主景。
2.5 用于棚架
一般多采用葡萄、獼猴桃等攀援性木本果樹,纏繞生長于各種形式的棚架,遮蔭的同時還可以觀賞果實。
經過多年引種、馴化栽植,果樹在園林綠化中應用已取得了明顯效果,起到了突出景觀效果的作用。但是,在配置樹種時除注重景觀效果外,也應考慮如下諸多因素。
3.1 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合理選擇樹種
要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合理選擇鄉土樹種,加大鄉土果樹品種的種植比例。鄉土樹種經過長期的歷史和地理選擇,最能適應本地的氣候、土壤、水文等環境因素,病蟲害防治容易,便于管理。可適當引進優良觀賞果樹樹種,豐富果樹品種資源。
3.2 依據綠化種類和功能,巧妙配置果樹
綠化設計中要破除落后觀念,根據綠化特點,本著自然、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原則,大膽、巧妙地使用果樹,充分發揮果樹的觀賞效果及遮蔭、招鳥、保健、殺菌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接近自然的愿望,實現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共贏。
3.3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養護管理水平
城市綠化的原則是“三分建七分養”。為鞏固和發展綠化成果,必須加強養護管理,使得優良的果樹達到預期景觀效果。一是培養專業精干的果樹綠化養護隊伍,匯聚科研、種植、養護和管理人才;二是要加強城市規劃、園林綠化、林業及科研等單位合作,加快優良園林果樹選育、培育工作;三是加強養護人員教育培訓。對當前一些常用園林果樹的管理技能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提高養護人員在果樹修剪、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能,提升園林果樹的管理水平。
[1]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2]于旭帆,曾隕濤,唐岱.觀賞果樹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探討[J].南方農業,2008.
[3]朱洪武,黃利斌,李維林,等.果樹在城市林業建設中的應用展望[J].中國城市林業,2008.
我國農業標準體系簡介
近日,從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舉辦的全國種植業標準培訓班上獲悉,我國農業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標準實施步伐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農業標準化工作體系。一是標準體系不斷完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技術依據日漸完備。截止2013年底,農業部已組織制定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4800余項,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限量標準和檢驗檢測方法標準1800多項。二是農業標準實施步伐加快,農業標準化程度逐步提高。農業部組織創建各類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539個,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縣(農場)340個,建設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701個,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80000余個,引導各地共建立省級標準化示范基地超過3500個,農業標準化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農民的標準化意識不斷增強。三是農業標準化隊伍逐漸壯大,已經具備了全面推進的堅實基礎。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核心,以科研、教學、管理、技術推廣機構為主體的農業標準化隊伍開始形成。近年來,農業部共組建各類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8個,專家委員近1500名,參與農業行業標準制修訂的首席專家有3000余人,有近30000余名各類專家先后參與標準制修訂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支以農業科研、教學、技術推廣人員為主體的農業標準制修訂人才隊伍。
(300201 天津市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 辛勍)
S642.2
B
1002-0659(2014)04-0035-02
2014-6-25
主要作者簡介:王海燕(1986-),女,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園林綠化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