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偉陳華勇李貞蘭
1.延邊大學醫學院,吉林延吉 133002;2.延邊大學醫學院,吉林延吉 133002;3.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
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
李志偉1陳華勇2李貞蘭3
1.延邊大學醫學院,吉林延吉 133002;2.延邊大學醫學院,吉林延吉 133002;3.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
目的觀察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效果。方法將2011年12月—2013年10月來該院治療的132例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治療方法,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神經肌肉電剌激、血糖定時監測等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分析比較兩組FMA及barthel指數評分。結果治療組顯效40例(60.61%),總有效率為90.91%;對照組顯效26例(39.40%),總有效率為69.70%。治療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的,且經統計學處理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早期綜合康復治療能夠明顯促進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復,故值得在臨床上繼續推廣應用。
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早期綜合康復治療;神經功能
顱腦損傷合并有糖尿病的顱腦損傷患者,在治療顱腦損傷的同時有效運用降糖藥物非常重要[1]。近兩年,為了觀察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效果,對該院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期間收治的患者分別進行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和常規治療,比較兩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現將132例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1年12月—2013年10月來該院治療的132例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6例。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診斷確診為腦挫傷或腦干損傷。治療組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5.5歲,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63例;對照組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7歲,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62例;此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均無顯著性的差異(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治療方法,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神經肌肉電剌激、針灸以及血糖定時監測等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2.1 常規康復治療患者在病床上要保持正確的體位,上肢一般應處于前伸狀態,與軀干角保持在90°以上,每2~3個小時,對患者變換一次體位。患者病情稍恢復后,可適當進行坐位訓練,指導患者自己控制頭部,同時十指交叉握手上舉鍛煉。然后進行站立訓練,待患者能夠獨立站立時,進行行走訓練,指導醫師拉動繃帶使患側腳沿直線向前行走5分鐘,休息2分鐘,隨著病情恢復好轉,時間可逐漸延長。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保持肢體良好的運動功能。
1.2.2 神經肌肉電剌激[2]進行神經肌肉電剌激治療,患者取仰臥頭中立位,放置好電極,再根據不同的治療部位選擇相應的電極片。電刺激的部位主要為,患側上肢:肩部三角肌-岡上肌、旋前圓肌-旋前方肌;患側下肢:脛骨肌-腓骨肌,臀中肌-縫匠肌;患側軀干:斜方肌-菱形肌,鎖乳突肌-胸大肌。注意將電極放在患者的肌膚上,以肉眼能見肌肉顫動收縮、上肢出現肩外展和腕背伸動作為宜。刺激參數為:單向方波,間歇時間為9~16 s,刺激頻率25~30 Hz,脈寬為250~35 μs,刺激強度為25~35 mA,每天一次,每次30 min。
1.2.3 血糖定時監測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每天都應進行血糖值監測,常采用血清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指數應低于7.8 mmol/L。
1.3 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4]
采用FMA及barthel指數評分,總分均為100分。其中顯效:經治療后FMA評分不低于88分,barthel指數評分不低于85分;有效:FMA評分在68~87分間,barthel指數評分在65~84分間。無效:FMA評分低于68分,且barthel指數評分低于65分。
1.4 統計方法
比較兩組所得數據,進行卡方檢驗,采用SPSS11.0軟件來完成數據統計與處理。得P<0.05,即經統計學處理后其差異具有顯著性,故具有統計學意義。
①觀察組顯效40例(60.61%),有效20例(30.30%),總有效率為90.91%。
②對照組顯效26例(39.40%),有效20例(30.30%),總有效率為69.70%。
上述兩組數據經處理后,經過卡方檢驗,得*P<0.05,即經過統計學處理后差異有顯著性,因此具有統計學意義。
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一般較重,常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還給患者的家庭甚至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3]。本研究中,治療組采用的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是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神經肌肉電剌激、血糖定時監測。神經肌肉電剌激能夠刺激運動通路上的各個神經元,創造重建運動反射的條件,以調節其興奮性;此外,定期進行血糖監測,防止并發癥的出現也很必要。綜上,早期綜合康復治療能明顯促進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復,故值得在臨床上繼續推廣應用。
[1]周雪琴,王小平.早期護理干預對重度顱腦外傷神經功能損傷康復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5):151-152.
[2]張慧杰.早期康復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09,23(6):170-171.
[3]王亮.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頗腦損傷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8):1300-1301.
R651.15
A
1672-4062(2014)05(b)-0032-01
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