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生福(賀蘭縣圖書館,寧夏賀蘭750200)
對縣級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啟示與思考
——以寧夏賀蘭縣圖書館為例
●蔡生福(賀蘭縣圖書館,寧夏賀蘭750200)
賀蘭縣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啟示與思考
為探討西部地區縣級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建設,文章以賀蘭縣圖書館為例,介紹了以做好做大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和做實做細免費開放服務清單為抓手,創新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能工作上的“五化”實踐與啟示,并提出了幾點建設性的思考意見。
截至2014年7月1日,寧夏賀蘭縣圖書館讀者流量突破37萬人次,且令人興奮的是賀蘭縣圖書館入圍中國“2014最美基層圖書館”評選。近年來,賀蘭縣圖書館逐步走上了良性發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受到國家文化部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及寧夏各級媒體多次采訪報道。為進一步探討西部地區縣級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建設,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查尋存在的問題,筆者不揣淺陋,探尋基層圖書館建設之策。
時代在發展,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長,賀蘭縣圖書館近年來不斷創新服務,努力踐行“四化”目標的實現。處在轉型期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功能要從單一化向多元化、數字化發展,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是生存與發展的第一要務。賀蘭縣圖書館依托優雅的讀書環境,高配的閱覽設施,海量的信息資源,創新服務觀念,為居民創造了“免費開放、自助借還、資源共享”的便捷、多元、豐富的讀書生活,成為廣大居民和青少年樂于光顧的多元文化餐廳,特別是瞄準年輕人數字化移動閱讀的“睛彩生活”而有所作為。多元化的體驗直接為圖書館提升了人氣,增加了凝聚力,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的讀者量。
1.1 功能多元化
(1)努力打造多元互動的居民學習中心。賀蘭縣圖書館緊盯沿海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新動向,因地制宜地努力為居民打造一個互動交流、多元便捷的學習中心。開設了少兒動漫放映區、3D體驗區、數字報刊閱覽室、健康國學講堂、光盤視聽室,以及高清影音、免費書畫、攝影、電腦培訓及免費個展等功能區,改變了圖書館功能單一化的境況,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娛樂空間。
(2)延長期刊的借閱流通鏈。圖書館定期將下架期刊打包,登記造冊,分批次送到各社區和農家書屋。改變了過去下架期刊滯留或成為“死刊”的狀態,既延長了期刊的流通時間,使期刊得到充分的利用,又充實、豐富了社區圖書室閱讀內容,使社區和農家書屋能夠“活起來”,同時還節約了經費。這項工作已成為賀蘭縣圖書館的一項日常基本業務。
(3)開通手機移動圖書館。讀者只需下載手機客戶端,輕觸電子屏幕,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閱覽海量視頻資源,將電子圖書下載到自己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中輕松帶走,實現了24小時移動閱讀服務,讓閱讀融入讀者的日常生活,隨時、隨心、隨身。
1.2 活動品牌化
(1)獨立承辦元宵節萬人猜謎活動。賀蘭縣圖書館已連續15年獨立承辦全縣元宵節謎語競猜活動,平均每年參加人數8000至10000人。為了搞好謎語競猜活動,圖書館專門開發了兌獎軟件,自編自制謎語并創新了謎語計時猜獎形式,使之成為賀蘭縣春節文化系列活動中最受群眾歡迎的品牌。
(2)開展“書香賀蘭”全民閱讀活動。圖書館緊緊圍繞“書香賀蘭—快樂閱讀”宣傳主題,通過發放宣傳單、送書下鄉、進社區、進校園、新書推薦、知識競賽、詩歌朗誦等多種形式,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活動。先后舉辦了全民閱讀文明禮儀知識競賽、“幸福賀蘭”手機拍及專業攝影圖片展、書香賀蘭書畫作品展、百姓健康講堂、優秀少兒故事片展映、小館員志愿服務、小學生暑期讀書征文比賽、成人中華經典誦讀等12項系列活動,吸引眾多讀者到圖書館學習。僅2014年上半年,電子閱覽室上機人數就達到5萬多人次;放映少兒動漫片56場次,觀眾達到4900多人;舉辦中華國學講座6期,健康講堂6期,接待讀者457人;舉辦免費書法、攝影培訓班3期,培訓286人;舉辦免費電腦培訓班2期,培訓224人;書畫攝影展覽2期,參觀讀者達2500多人次,在賀蘭縣營造了全民閱讀、學習的濃厚氛圍。2014年7月,圖書館開展的“書香賀蘭”全民閱讀活動被銀川市評為“書香銀川、銀川書香”全民閱讀活動服務品牌。
(3)聯手打造“中小學生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品牌。由圖書館和縣教育局聯合出資十萬元,傾力打造“中小學生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品牌。到目前已連續舉辦四屆,吸引力在全縣中小學的所有活動中位居前列。其節目質量越來越好。真正體現“經典傳承文明,閱讀滋養賀蘭”的活動宗旨。
1.3 借還自助化
(1)真正實現圖書24小時自助借還。在寧夏縣級公共圖書館中率先實現24小時自助借還,每月平均借還在800冊次以上,極大地方便了讀者的閱讀需求。有讀者說,現在借書還書也像銀行ATM機一樣方便。
(2)館內圖書期刊外借、歸還實現自助化。一樓大廳分設2臺大堂式自助借還書機,大大提高了借還工作效率,大廳服務人員可將主要精力放在超期圖書的催還上,減少了讀者與工作人員之間無謂的摩擦。
(3)新書購買我推薦,樂享網購自助餐。讀者不僅能夠享受到圖書館提供的豐富多彩的“大眾餐”,而且可以樂享“自助餐”。賀蘭縣圖書館設置了科普讀物專架、武俠傳奇專架以及借閱排行、暢銷排行專架。另外還設計發放新書網購讀者推薦單,以便于讀者推薦圖書。圖書館及時響應,充分采納讀者推薦書目,并迅速在網上采購,一般只用7天即可編目上架供讀者借閱。
1.4 服務公益化
(1)免收圖書超期滯納金。此項收費屬于賀蘭縣圖書館的常規。賀蘭縣圖書館在智能卡軟件上設定了只要二本圖書中有一本超期未還,即鎖定讀者卡借閱功能,實現了不罰款即可制約讀者的目的,所以賀蘭縣館成為全區第一個不收圖書超期滯納金的縣級館。
(2)簡化免費辦證程序,能免則免。只要讀者能夠提供準確的身份證、手機信息,屬于機關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出具單位的證明,則免費辦理;一般社會讀者,仍需繳納100元押金,周一至周日正常上班時間隨到隨辦,并免收10元智能卡工本費。
(3)免費期刊資料復印、查詢。針對大多數讀者的閱讀需求,率先實施免費期刊資料復印、查詢的做法,以防止部分讀者撕扯期刊內頁,給其他讀者閱讀帶來不便。據統計,開通此項服務后,圖書館還未發現期刊缺頁情況,同時也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4)免費舉辦書畫、攝影、電腦培訓班,免費提供書畫個展場地。圖書館通過志愿服務,先后舉辦了多期書畫、攝影、電腦培訓班,舉辦了3期書畫、攝影展覽。其他相關單位也可利用圖書館的培訓場地,免費舉辦各專業類型的培訓班,此舉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通過賀蘭縣圖書館這幾年的實踐,筆者認為,公共文化服務的綜合效能要體現在“三好”上,即“建設好、治理好、使用好”。
(1)超前規劃,建設好正常運行的館舍陣地是前提。根據寧夏2010至2014年縣級圖書館既公共文化場館新建情況,部分縣城的圖書館、文化館及其他場館采用一體化建設,整合為文化中心。2010~2014年間,寧夏不少縣級館重新建設新館,有的獨立建館,有的根據相關精神,將新館并入縣文化局,與縣廣播體育局、文化館等場館共居一棟辦公建筑。不管是集約式的,還是獨立式的,前提都應該、必須是交給使用單位一個能夠正常運行的場館。然而有相當數量的場館只是完成了建筑層面的施工,距離能夠正常運行、開放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設備配套、采暖、供電、網絡、消防、專項設備及配套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勢必影響圖書館工作的正常開展。所以,不僅僅是建設好一個建筑場館,還應該更多地關注相關的配套設施和軟環境建設,使其真正達到正常運行、開放的要求。
(2)落實法規,開展好公共文化服務是關鍵。公共文化設施的正常運行需要消耗一定的公共資源,因此縣政府要“作為”,積極落實文化工作的相關法規,統籌安排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文化等相關職能部門的協作,優先解決公共文化設施的相關配套經費和基本運行費,創新機制,打破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框架約束,為公共文化服務保駕護航。公共文化服務的成效好壞,政府治理的好壞是關鍵。賀蘭縣近年來落實“兩館”及鄉鎮、街道文化站的事業經費不低于轄區人均1元和人均0.8元的標準,按年財政總支出1.2%的比例,把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縣財政支出預算,讓更多實實在在的文化服務惠及基層群眾。
(3)提高效能,使用好“門庭若市”的“精神家園”是目的。倘若政府花了幾千萬,換來的是“門可羅雀”的結果,你心里會是什么滋味?政府不會滿意,人民群眾更不會滿意。因此,圖書館要徹底改變“重建設、輕管用”的做法,使文化服務真正回歸到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四個特性”的軌道上來,踐行公共文化服務“為了誰、依靠誰”的群眾路線。創新公共文化場館的運營機制,要主動走向社會,走進老百姓,培育自己的文化環境和欣賞觀眾,這才是加快提高圖書館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綜合效能的必由之路。賀蘭縣圖書館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培育閱讀氛圍與環境,吸引居民走進圖書館。2013年,賀蘭縣圖書館人均到館1.6人次,比照“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驗收標準”,①文化部財政部.關于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發[2010]49號。東部地區人均到館次數0.5次以上,中部0.3次以上,西部0.2次以上,賀蘭全縣人口22.3萬,賀蘭縣圖書館實際人均到館人次超出標準8倍。
3.1 搶抓機遇,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搭建好“兩個”平臺
“十二五”期間,多數縣級公共圖書館已經新建或已列入重建計劃,根據本地服務人口建設一個位置優越、面積相當、功能齊全、設施配套、人員經費有保障的圖書館,為迎接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實現數字化的跨越式發展打好基礎。同時要考慮基于區域總分館制,建好數字圖書館業務平臺和RFⅠD智能化硬件平臺。目前,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已經有了清晰的路線圖,因此,縣級公共圖書館在新館建設過程中,規劃要有前瞻性、功能具備多樣性、服務突出公益性。
3.2 以地方文獻數字化建設為重點,切忌花錢購置其他資源
國家數字圖書館經過十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種類齊全、規模龐大的資源系統,按照存儲容量“1134”(即國家館1000TB、省館100TB、市館30TB、縣館4TB)的資源配置計劃,縣級公共圖書館主要的任務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好本地人文、地理方面的特色文獻資源,切忌花錢購買其他數據庫,以免資源重復,浪費財力。
3.3 建立反饋機制,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評估制度
各地文化部門應根據城鄉發展實際,建立反饋機制。及時了解群眾的文化所需,轉換角色,變讀者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提高讀者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增強文化場館的吸引力。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完善適合本地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評估制度。[1]既堅持政府主導,也鼓勵社會參與;既考核“送文化”情況,也考核“種文化”情況。真正把公共文化服務的選擇權和評價權交給群眾,打破公共文化服務評價機制單一的約束,實現效能的最大化。
[1]戴珩.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群眾,2010(10):32-34,53.
寧波圖書館推出“海上書屋”
近年來,浙江省寧波市圖書館不斷延伸服務觸角,相繼推出流動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希望書屋等,為讀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近日,該館又聯合寧波市象山縣圖書館在石浦碼頭共同推出“海上書屋”服務漁民。
據了解,海上書屋特別挑選海洋經濟、漁業生產、海上捕撈、海上自救等圖書期刊,并開展定制服務,根據個人需求來選購和配送圖書。每年休漁結束前,市、縣兩級圖書館統一到石浦碼頭為漁民更換圖書。同時,考慮漁民出海周期長的特點,“海上書屋”委托當地鎮圖書館辦理借閱手續,將圖書歸還期限延長至60天。圖書館還通過問卷、網站、微信等方式,定期就資源滿意度、服務滿意度和環境滿意度三個方面開展讀者調查,與漁民讀者進行互動,更精準契合該閱讀群體的需求,不斷提升其滿意度。
——摘自2014年9月26日《中國文化報》
G258.22
A
1005-8214(2014)11-0071-03
蔡生福(1962-),男,高級政工師,賀蘭縣圖書館館長。
2014-04-13[責任編輯]王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