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效軍 王榮君
(1.錦州市圖書館,遼寧 錦州 121013;2.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24)
高校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提供文化服務的實踐研究
楊效軍1王榮君2
(1.錦州市圖書館,遼寧 錦州 121013;2.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24)
為方便弱勢群體利用高校圖書館資源,結合實際從心理認知及接受度的提升、硬件設施的完善和軟件服務的提升3個方面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
高校圖書館 弱勢群體 文化服務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高校弱勢群體在數量上已呈現出日益增長的趨勢。解決弱勢群體的信息獲取問題,提高弱勢群體的信息素養應得到社會包括圖書館在內的公共信息機構的足夠重視。作為高校三大辦學支柱之一的圖書館,必須肩負起滿足讀者知識需求,積極參與到為弱勢學生群體提供知識援助的行列;必須積極協同學校相關部門加強對弱勢學生群體的關心,切實為他們提供文化服務和知識援助,讓知識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營養和改變命運的武器[1]。這是高校圖書館積極主動參與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和美麗中國的時代職責與歷史使命。
1.1 高校圖書館弱勢群體讀者的組成
弱勢群體被定義為社會中生活困難、能力不足或被邊緣化、受到社會排斥人員的概稱,是社會地位和生存能力諸多方面都處于弱勢的群體。高校圖書館面對的弱勢群體讀者主要包括:一是家庭經濟相對比較貧困,或者生理上有缺陷、心理上不健全的大學生讀者;二是退休賦閑、無事可做的老教師和老職工;三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如殘疾人群體、進城務工人員、失業職工、老年人群體,這些弱勢群體是目前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所必須要面對的群體[1]。
1.2 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的必要性
由于經費來源和服務群體的特殊性,高校圖書館一般不對外開放,只針對本校師生開放。伴隨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和社會包容度的提升,社會上弱勢群體人數不斷增加,利用高校圖書館的可能性也逐漸加大。以遼寧省高校圖書館為例,除在校學生和在職教師外,還有許多離退休人員、中小學生以及社會失業者和殘疾者常年利用圖書館。所以,開展高校圖書館為入館弱勢群體服務的實踐研究工作刻不容緩。美國圖書館協會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確保弱勢群體平等利用圖書館,而國內高校圖書館在此方面尚缺乏物質和精神上的準備。為方便弱勢群體利用圖書館,各高校可以從心理認知及接受度的提升、硬件設施的完善以及軟件服務的提升3個方面進行,以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
2.1 以博愛的精神接納弱勢群體
高校圖書館應敞開胸懷,以宏大、博愛的精神理念去接納弱勢群體,盡其所能關愛每一位弱勢群體讀者,這種接納和關愛傳遞著圖書館人的人文情懷,是圖書館人歷來倡導的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也許圖書館不能每一次都滿足其信息請求和文獻需求,但館員服務中所展現的貼心服務能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心。也許其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讓他們變得更敏感、易激動,但是館員細致、耐心的工作態度,尊重、體貼的服務精神,就會使弱勢群體得到理解和關懷。面對大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圖書館尤其應該講究方法與技巧,采用更為人性化的方式,避免對這些正在成長中的青年學子產生負面影響[2]。
2.2 以平等的態度服務弱勢群體
弱勢群體由于受文化程度和身體缺憾的制約,其獲取知識較為困難,到圖書館對他們來說是最為便利的求知方式。有統計數據表明,弱勢群體對圖書館的依賴性較其他群體更為顯著。當圖書館滿足其求知和教育需求時,便可以緩解弱勢群體的生存困境,提高他們的生存質量。雖然尊重和幫助弱勢群體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3],但客觀地說,真正面對弱勢群體時,也難免產生憐憫、抵觸、別扭、厭惡甚至恐懼等各種不良情緒,不知如何提供相應服務。例如精神有障礙的讀者來館,館員將如何應對?作為圖書館來說,只要他們具備了入館條件,也沒有做出影響其他讀者的行為,圖書館就沒有理由將其拒之門外,要一視同仁,以尊重的態度對他們提供服務,有禮貌地回答他的問題。弱勢群體有時需要的僅僅是一次平視的機會和平等對待的心理滿足。
2.3 以人文的精神關懷弱勢群體
美國圖書館協會發表的《美國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條宣言》強調:“圖書館是改變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基地,圖書館應不論貧富等級,向社會所有人平等地提供資料。”其基本宗旨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人文精神和理念,尊重每位讀者的價值與尊嚴,營造一種充滿人性化的讀書環境,為讀者的文獻、信息和知識需求提供必要保障和人性化服務。高校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其社會教育的職能,尊重和關愛弱勢群體讀者,關注其身心健康及全面發展,努力通過各種服務手段去滿足其知識需求,充分體現高校圖書館事業人文關懷的核心理念[4]。
3.1 改進圖書館的硬件設施,為弱勢群體提供便捷服務
圖書館應提供完備、便捷的服務設施,最大限度消除弱勢群體自由利用圖書館的障礙。所以必須在硬件設施上加以完善和改進。比如為視覺障礙的讀者設置盲道,提供電子閱讀放大器,開辟有聲讀物閱讀室;為肢體障礙者設置無障礙通道、自動扶梯或電梯及足夠的扶手;在衛生間設置坐便器、更加方便實用的沖水按鈕和輪椅固定器等;為老年人提供更舒適的桌椅,易于操作的借還書設備,提供便條紙、訂書器等小工具;在具備相應條件的情況下,配備書籍運輸車輛,提供送書到家服務,使行動不便的讀者也能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5]。這有利于公民均等地獲取信息,消除不平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3.2 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消除知識鴻溝
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學校網點建設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電子閱覽室并對弱勢群體免費開放。弱勢學生群體因經濟、技術原因難以接觸主流知識媒體,通過圖書館電腦及網絡可以使其免費享受與其他學生同樣的信息接觸機會,這一點對于消除知識鴻溝尤其重要。圖書館應充分利用館藏及網絡資源,開展免費咨詢服務及定向服務,消除他們獲取知識信息資源的經濟障礙。圖書館應開設文獻檢索培訓服務,輔導弱勢群體讀者利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和數字產品進行學習。圖書館還應增添為生理性弱勢群體服務的網絡設施,使弱勢群體能夠舒適便捷地利用圖書館先進的網絡設備[6]。這有利于促進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個性化服務的發展。
3.3 設置規劃新的圖書館功能區,滿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要
高校圖書館應積極為弱勢群體提供滿足其特殊需求的功能區。如規劃配置老年區,配置養生保健、教育醫療主題的書籍和雜志,空間內設有談話區,可以提供給老年讀者一個溫暖舒適的交流空間,同時也可以利用退休老教師豐富的教學和人生經驗,開展“真人圖書”工作,既讓老教師老有所為,又可以讓大學生擁有一個心理輔導和學術教育的新天地。規劃配置圖書朗讀服務區,要求有良好的隔音設施,不會影響到其他功能區的讀者,招聘志愿者為視覺障礙或者文化程度不高的讀者提供書籍朗讀服務[7]。
除了硬件設施的改良和完善,軟件服務的提升也是高校圖書館要關注的環節。我們可以從發達國家公共圖書館開展的服務項目中吸收經驗,拓展和延伸服務領域和深度,開發和引進一系列的圖書館活動,提升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服務意識和品質[8]。
4.1 組織落實“知識援助”工作
高校圖書館應承擔起弱勢群體服務的任務,并及時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和相關條例,并使之制度化、經常化、持久化,以確保知識援助的順利進行[9]。高校圖書館要加強自我宣傳,吸引更多的弱勢群體從潛在讀者變成現實讀者,幫助他們了解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和服務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服務系統,如“我的圖書館”、提醒服務、定題服務、專題信息服務等方式,定期向弱勢群體讀者推送實用化、個性化的服務內容[1]。對弱勢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圖書推薦、圖書漂流和圖書義賣活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多媒體讀物,引導、啟發和幫助他們找到自立的方法,找到解開心結的鑰匙。高校圖書館向社會提供弱勢群體知識援助,能擴大高校的社會影響力,促進高校圖書館員業務能力的提高,開闊館員的視野,使他們從實踐中充實知識,激發學習和研究的熱情。
4.2 利用圖書館資源開展講座和專業技能培訓
高校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其橋梁和平臺優勢,組織用人單位、教學單位對弱勢群體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其在短時間內學到實用知識和技能。高校館可以組織本館有特長的館員或聘請專家教授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對弱勢群體讀者講解政策、就業、法律、醫療、娛樂等方面的知識,解答其困惑,使其掌握一技之長。開展關于圖書館使用方法的講座,使沒有機會接受正式入館教育的弱勢群體也可以了解圖書館到底有哪些可用的資源,掌握正確使用圖書館資源的方法。發揮圖書館的閱讀場地和知識寶藏的優勢,招聘大學和社會上的志愿者擔任培訓講師和講座主持人,志愿者將自己的才能回饋社會的同時,也為他們自身提供一個鍛煉技能和展示才華的舞臺[10]。
4.3 打造幫扶弱勢群體的文化平臺
高校圖書館要為弱勢群體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信息援助,僅僅靠高校圖書館員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充分調動極具社會責任感和熱情的大學生群體組成弱勢群體信息援助社團,并做相關的引導和培訓。高校圖書館可聯合校團委、校志愿者隊伍、企事業單位、社會群體組織等校內外的各方人力資源,或成立勤工助學聯絡點、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等,使各方力量通過高校圖書館這一平臺得到凝聚,更好地為弱勢群體服務。通過組建各方力量為弱勢群體開展信息援助,能夠增強社會團體和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10]。
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和服務優勢,為弱勢群體提供文獻援助、技能幫助和信息支持,幫助弱勢群體讀者學習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讓他們得到來自社會、學校和圖書館的關心,樹立走出困境、戰勝困難的信心。高校圖書館為弱勢群體讀者提供文化服務,幫助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逆境,正視自身不足,努力克服困難,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是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作為圖書館員,有義務、有責任,把這項工作扎實地做好[11]。
[1] 許海亞.對高校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5):192-193.
[2] 俞小怡.東瀛歸來談圖書館的人性化設計[J].圖書館學研究,2009(2):16-17,28.
[3] 季思聰.美國公共圖書館面面觀[J].公共圖書館,2011(1):74-77.
[4] 鐘燕.高校圖書館弱勢群體的服務工作[J].圖書館,2007(1):116-118.
[5] 譚可.公共圖書館視障服務探析[J].重慶圖情研究,2011(4):45-47.
[6] 楊桂蓮.高校圖書館對弱勢學生群體知識援助策略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2(1):74-77.
[7] 張玫.ALA 弱勢群體政策及對我國圖書館參與建設和諧社會的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1):15-17.
[8] 曹雪.圖書館特殊群體用戶服務[D].合肥:安徽大學,2010.
[9] 郭慧霞.面向信息弱勢群體的圖書館信息無障礙服務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0.
[10] 張秀華,韓紅利.高校圖書館開展弱勢群體信息援助初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12):101-103.
[11] 童靜.高校圖書館對“蟻族”群體的知識援助[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1(6):21-22,49.
楊效軍女,1965年生,副研究館員。
王榮君女,1963年生,助理館員。
G252.0
2014-08-02;責編:楊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