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萍
(萍鄉市圖書館,江西 萍鄉 337000)
世界在發展,城市在膨脹,城市居民對所處城市生活質量和生活便利的追求,使得城市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智慧城市”的概念由此引入。李德仁等在《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撐技術及應用》一文中認為,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全面數字化基礎之上建立的可視、可量測、可感知、可分析、可控制的智能化城市管理與運營機制,包括城市的網絡、傳感器、計算資源等基礎設施,以及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實時信息和數據的分析而建立的城市信息管理與綜合決策支撐等平臺。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居民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僅對信息化已經高速運轉的城市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智慧環境,也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掃清所有障礙。“智慧城市”的建設,帶給城市居民在交通方式、生活模式等方面前所未有的感受。“智慧城市”不但要滿足居民對生活便利程度的更高追求,同時也要滿足居民的精神追求,這就要求圖書館進行有效改造和提升,“智慧圖書館”建設隨之興起。
一家兼備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圖書館,不僅在管理上簡單化、可操作化,而且能夠充分滿足居民對于信息知識的追求。智慧類型的概念最早由IBM公司提出,諸如智慧城市、智慧企業、智慧圖書館等都是比較新生的概念,目前對 “智慧圖書館”的定義還不是很明確,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縱觀近期的相關文獻所發表的文章及評論中,國內對于“智慧圖書館”這一概念的理解大多數是基于物聯網、云計算、數字圖書館、復合圖書館等。筆者對“智慧圖書館”理解是:“智慧圖書館”是建立在現代科技之上,是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的新型圖書館,它兼具物聯網和數字圖書館的特性。建設“智慧圖書館”必備的科技主要包括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以及網絡化技術,其中物聯網是圖書館的核心部分。智慧圖書館是當下對圖書館的最高級定義,是符合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發展的最新形態,它是靠信息化、智慧化以及網絡化的手段將人和書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最終實現書與書之間、書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模式。
梁光德在 《智慧服務——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服務新理念》中提出,智慧是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的能力。智慧服務就是指建立在知識服務基礎上的運用創造性智慧對知識進行搜尋、組織、分析、重組,形成實用性的知識增值產品,有效支持用戶的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并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服務。正因為智慧是將知識轉化成生產力以及實現知識價值的重要推動力,所以圖書館作為人類了解并掌握知識的中心,圖書館館員提供智慧服務就能更加有效地幫助這一過程的轉化,同時,也能幫助圖書館的用戶在使用知識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知識以及對出現的新問題作出解答,而不是僅提供信息服務所能做到的。圖書館的智慧型服務更多的是為了幫助圖書館讀者有效、合理地應用知識,幫助讀者將知識轉化成生產力,從而實現知識的增值,進一步推動社會和生產力的發展。
圖書館收藏的大量文獻信息資源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能陶冶人的情操、啟迪人的心靈,最大限度上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通過對知識的利用,將知識轉化成生產力,可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實現智慧城市建設。要實現這個過程,智慧服務就成了這個核心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途徑了。
圖書館智慧型服務是致力于培養人們了解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以及創新知識的能力,并且引用這些知識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為社會和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形象地說,智慧圖書館是一個讀者產生智慧的場所,與圖書館文獻服務、海量圖書館知識服務相比,智慧圖書館能進一步幫助人們進行知識創造,圖書館的智慧型服務與圖書館的知識服務是相輔相成的,知識服務是智慧服務的基礎和前提,而智慧型服務又是知識服務的深化和升華,兩者缺一不可。智慧型圖書館具有以下特性:
——公共性。智慧型服務是對所有圖書館讀者以及廣大社會群體以及全人類的,是一種普遍的服務。
——智慧性。圖書館的智慧型服務是建立在圖書館知識服務、信息服務、文獻服務之上的,圖書館通過這種智慧服務實現圖書館用戶對知識的掌握和整合。在此過程中,智慧服務幫助用戶實現在知識應用過程中的創新和提升。
——資源豐富性。智慧型圖書館是通過信息化、智慧化以及網絡化的手段為圖書館用戶服務的一種新型圖書館。這種圖書館掌握了豐富的各種信息資源,不管是紙質資源、數字資源,還是網絡資源,相對于傳統圖書館來說,都是非常龐大的。
——管理集群化。智慧型圖書館引用了當下先進的網絡交流平臺,實現了以往傳統圖書館無法實現的功能,包括信息獲取的便捷性、知識轉換的無障礙性、資源傳遞的跨時空性。
——服務協同性。智慧型圖書館以物聯網作為建設基礎,實現了所有行業、地區、國家、全球的協同,克服了資源分布不均衡所帶來管理不便等問題。
正因為智慧圖書館所具備的上述特征,從信息管理角度來看,智慧服務平臺的搭建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服務主導原則。技術、資源還有服務在智慧服務平臺的建設中是相互依靠、相互依存的關系。其中,技術是建設智慧型圖書館的手段,資源是智慧型圖書館的內容基礎,服務是智慧型圖書館核心。
——資源集成原則。在智慧圖書館的技術支持之中,資源的集成是最核心的技術和原則。智慧型圖書館通過物聯網和云計算實現對所有資源的協同管理,資源集成是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
——以人為本原則。智慧型圖書館為了發揮更大的效益,必須在資源集成的原則上建立一條以人為本的原則,這是智慧型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的關鍵所在。
智慧型圖書館的出現,既能滿足越來越多的讀者對知識的追求,也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最為豐富的建設經驗、建設資料以及技術。同時,它提升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發揮著智慧型城市文化建設主陣地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進步,智慧型圖書館的社會化已經成為當代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智慧型圖書館在智慧型城市建設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智慧型圖書館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是一個城市文化的具體體現,也是一個城市對外交流的窗口,它在一個城市所發揮的文化傳播作用是其他任何一個機構都無法替代的。作為智慧型城市文化的一個標志和象征是因為它是文化、教育、科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城市和圖書館的產生來看,智慧型圖書館是城市文明的標志。智慧型圖書館的存在和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它廣泛而完善的保存和記載了人類活動的各種資料,作為保存人類文明的知識寶庫,在整個社會中占據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是一所智慧型城市重要的文化性標志。
一所智慧型城市的建設、發展,風貌的展示都與市民的信息素質息息相關的,而市民提高自身信息素質,接受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場就是智慧型圖書館。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學院式教育形式已難滿足社會的需求,廣大市民們迫切需要社會提供提高自身競爭力的繼續教育。智慧型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一個實體機構,進行社會教育始終是它的基本職能之一。在信息化時代,智慧型圖書館更應成為廣大市民接受信息素養教育、提高社會競爭力、更新科學文化知識的一個場所。智慧型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的作用,從多領域、多層面向廣大讀者宣傳數字資源、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取和擴大知識面。智慧圖書館運用先進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了圖書資源的“云共享”,即使館藏量較小的圖書館,也能夠擁有與大圖書館相比肩的資料數量。此外,智慧型圖書館提供的多樣化、高效率和個性化的數字服務可以極大滿足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切實提高讀者的借閱效率,如:運用數字系統記錄某個讀者借閱的資料,然后根據所借資料推算出這個讀者偏好方向,下次借閱的時候可以優先將這部分資料展現在讀者面前,
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與智能城市建設基礎上的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它的運行需要全面、及時、便捷、高效的社會化信息服務。智慧圖書館打破了傳統的圖書館相對受限的使用條件,加快了對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普適計算與融合。智慧圖書館充分利用二維碼、RFID無線射頻等智能物聯網技術,使每一位讀者都能享受高質量、高效能的服務,通過微博等社交網絡工具隨時與地域內的讀者、圖書館員進行溝通,并能對潛在用戶起到激發和激勵的作用,其信息資源支撐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個性化文獻信息管理服務。數字圖書館聯盟用戶與手機用戶信息互聯,建立個人網上閱覽間,用戶可隨時打開存儲在服務器上的文獻進行瀏覽。
——社交網絡服務。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圖書館聯盟將聚集大批實名注冊的固定用戶和圖書館工作人員,利用微博、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溝通、交流,更快更直接的獲取信息。
——移動學習服務。為適應智慧城市建設需求,智慧圖書館已成為市民的學習平臺,而移動學習使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方便開展學習,獲取信息資源。
[1] 約翰遜,陳旭炎.智慧城市、智慧圖書館與智慧圖書館員[J].圖書館雜志,2013(1):4-7.
[2] 趙大鵬.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3] 張梅燕.城市類型劃分與智慧城市發展策略探析[J].商業時代,2012(28):11-12.
[4] 王晴.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智慧型公共圖書館構建[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13(3):15.
[5] 林佩玲.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區域聯盟移動圖書館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13(12):51.
[6] 陸和建,謝雨,李靜麗.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2(7):12.
[7] 李德仁,姚遠,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撐技術及應用[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2(4):313-323.
[8] 梁光德.智慧服務——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服務新理念[J].圖書館學研究,2011(11):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