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璐娉(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南京210093)
少兒閱讀推廣與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韋璐娉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南京210093)
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危機;少兒閱讀推廣;危機化解
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出現危機,而少兒閱讀推廣可以從培養傳承人的角度化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危機。但目前涉及少數民族文化及其傳承的少兒閱讀推廣工作尚未起步,因此,在今后的少兒閱讀推廣活動中宣傳、展示少數民族文化,將十分有益于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事業。
發展、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目標的題中之義。但是,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加速了人類文化的同化,對傳統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少數民族文化的命運令人憂慮,其傳承出現危機。文化傳承,人是關鍵。所以結合少兒閱讀推廣培養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危機。
1.1 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出現危機的表現
在主流文化和強勢文化的沖擊下,加之近年來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遷移,更造成了文化同化和傳統文化失傳的不可控局面,從而導致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出現危機。在各少數民族中,那些沒有民族文字或日常學習生活中不使用本民族文字(如壯族、布依族、苗族、土族等)的少數民族,其文化傳承所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筆者認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危機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人群正在縮小,有的少數民族語言瀕臨滅絕。而且,現在有一個普遍現象,即便是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很多“80后”從出生起,其父母親友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用漢語普通話與之交流,漢語普通話的使用頻率遠比本民族語言高,這直接導致了很多人的本民族語言能力弱化甚至不會講本民族語言。而像一些少數民族如畬族、仡佬族、土家族、滿族由于放棄了本民族語言而使用漢語或其他少數民族的語言,使得本民族語言處于瀕危狀態。[1]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思維的物質外殼,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語言,那么經過千萬年積累的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也將受到致命的威脅。
另一方面,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場域的變遷或瓦解,使得少數民族文化傳承鏈條出現斷裂。表現為:(1)家庭文化傳承場域的瓦解。傳統中,少數民族家庭對日常生活、生產技能方面和某些特殊技能的傳承常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但在現代化教育的沖擊下,這種方式漸漸瓦解。(2)社區民族文化監督機制的變遷。社區的文化監督在文化傳承中主要表現為議論系統和價值評判系統,長期以來,傳統民族文化正是在一種被稱為“看不見的文法”的文化監督機制之下得以實現的,但現在這種監督機制也漸漸失效。(3)社會民族文化價值觀念的轉變。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少數民族也卷入了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現代文化以強勢的姿態侵入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之中,打破了他們原有的文化結構。現代文化所倡導的“利益、高效、個體的自由與發展”等價值觀念已讓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面臨挑戰。
1.2 少數民族地區的少兒閱讀有助于化解本民族文化傳承危機
閱讀是實現“文化自覺”的重要途徑,而“文化自覺”是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內源性動力。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少兒的“文化自覺”,是培養日后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人,也是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長遠之計。
(1)少數民族群體的“文化自覺”是自身文化傳承的內源性動力。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2]當少數民族群眾普遍具有這種“文化自覺”時,即便民族間交流越來越頻繁,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傳統場域不斷消失、變遷和重構的時代環境下,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鏈條也不會斷裂、文化基因也不會消亡。所以說,少數民族群體的“文化自覺”是自身文化傳承的內源性動力。
當前,政府部門和有關專家學者極其注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但生活在這種文化環境下的普通大眾卻往往意識不到自身文化的重要性,而且隨著主流文化和強勢文化的滲透,對自身文化甚至棄若敝屣,從而導致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出現斷裂,更嚴重者則已經趨向消亡。因此,如何使少數民族群眾了解自身文化,進而主動學習、保護并在傳承中創新自身文化,便成為了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要一環。因此喚起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自覺”意識,就是喚起少數民族青少年兒童的“文化自覺”的基礎工程,因為少數民族青少年兒童是民族及國家未來的希望,是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接班人。
(2)少數民族地區的少兒閱讀有助于“文化自覺”。少數民族的文化,包括歷史沿革、民俗風情、地理自然、人文科技等,可以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這是“文化自覺”的前提。少兒閱讀是全民閱讀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提升少年兒童閱讀學習能力、開發智力、培養科學精神和完整人格的重要手段,更是消弭教育鴻溝、緊密家庭關系、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在少兒閱讀推廣中,不管是書籍還是各種讀書活動,如果能將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必定在少數民族少兒心中種下一粒自身民族文化的種子,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必定在日后擔起民族文化傳承的重任。
2.1 涉及少數民族文化及其傳承的少兒閱讀推廣“掠影”
在少數民族兒童小說、童詩童話領域,都有體現濃厚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出現。如裕固族青年作家蘇柯靜想的《白駱駝》、侗族北洛的《阿羅》、蒙古族瓦·薩仁高娃的《騎棗騮馬的赫儒布叔叔》都寫出了活潑的、有血有肉的民族少兒人物形象,寫出了特定年代、特定地域中特定民族少年兒童的生活情境和心理狀態;滿族作家佟希仁為幼兒創作的兒歌、童話都漫溢著情和趣,自然地展現東北大地的景色,又真切地透露著滿族人喜勤快壓懶惰、重誠信斥虛偽的情操。[3]
學校方面,有的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積極開發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或課程,為少數民族少年兒童學生提供了民族文化閱讀材料及自主查找、閱讀民族文化相關資料的機會,如武陵地區的銅仁民中開發了系列校本教材《桃源鄉韻》,并將儺面具及民間制作工藝增列為校本課程,2009年廣西南丹縣某瑤族鄉的兩所小學,在學校舉辦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實驗班,開設少數民族文化校本課程,課程采用主題探究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以白褲瑤民族文化學習活動為主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到瑤族村寨進行調查研究。[4]
2.2 不足之處
涉及少數民族文化及其傳承的少兒閱讀推廣活動在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零散地開展著,但在國家層面及非少數民族地區的少兒閱讀推廣活動中,鮮有涉及,體現為如下三方面。
(1)在讀書活動中,鮮有直接體現少數民族文化及其傳承的讀書主題。據《深圳商報》2006年11月6日報道,到2006年,全國已有31個城市相繼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李東來主編的《書香社會》一書簡單介紹了21個省市的讀書活動,其讀書主題大多涉及“營造學習型社會”、“書香社會”、“文明城市”等切合讀書主題潮流與自身城市的內容。[5]通過《中國閱讀:全民閱讀藍皮書(第一卷)》中的“中國全民閱讀大事記”一節也可以看出,1982年至2009年的讀書活動中,國家級和各省市的讀書主題極少有涉及少數民族文化的。而且舉辦“讀書節”等讀書活動的城市幾乎集中于經濟、文化發達地區,其讀書主題多與當地地方文化相關,且其中針對少兒閱讀舉辦讀書活動的城市依然是少數。經濟文化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省市的讀書活動只占了極少數,更遑論以此為契機宣傳推廣少數民族文化了。
(2)在國家級的青少年推薦書目中,鮮有涉及少數民族文化的書籍。筆者通過對2005~2007年和2009~2012年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書目的研究發現,直到2009年的推薦書目,才陸續出現了極少數關于少數民族內容的讀物。如2009年推薦書目《西藏讀本》;2011年推薦書目《畫說民族團結故事》(10冊),這是一套用維、漢兩種文字出版的連環畫,涉及新疆各民族的各個領域和人物故事;2012年推薦書目《民族文化經典故事叢書》(56冊)、《西藏的孩子》《西藏盲童之光》。在推薦書目里,相對于平均每年差不多上百本的讀物來說,這幾本關于少數民族內容的書籍可以說是滄海一粟。
(3)少數民族地區少兒圖書館的網站內容鮮有涉及少數民族文化。少兒數字圖書館的閱讀資源也是少兒閱讀推廣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少兒數字圖書館同樣可以作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但是,筆者在對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少兒圖書館網頁進行調研的過程中發現,西藏自治區還未建有少兒圖書館(閱覽室)的網頁;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在自治區圖書館內設有“青少年和老年服務部”,但其網絡資源內容為空白。即使有自己常用文字的少數民族圖書館,如新疆少兒圖書館和內蒙古少兒圖書館,在開展少兒閱讀推廣中,很大程度上照搬了漢語言地區少兒圖書館的做法,比如組織指導少兒觀看或閱讀動漫視頻和書籍。除此之外,我們看不到任何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少兒圖書館,雖然在網絡資源建設中注意到了本民族文化的宣傳、展示,但其內容過于單一,網頁制作稍顯粗糙,對青少年尤其是兒童不能形成強大的吸引力??梢姡诮ㄔO少兒數字閱讀資源時,宣傳、推廣少數民族文化的意識很薄弱。
(1)民族出版業應積極參與少數民族少兒閱讀推廣。各地民族出版社應積極參與到少數民族地區的少兒閱讀推廣中,與少數民族兒童作家、畫家等文藝工作者合作,策劃、出版符合少兒閱讀習慣和喜好的少數民族文化出版物。
(2)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校應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學校是少年兒童閱讀推廣的重要陣地,同時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校進行閱讀推廣時,可以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少年兒童推薦相應讀物,在少兒閱讀推廣工程中促使民族文化的習得,培養民族文化繼承人,為民族文化的傳承、發揚奠定基礎。尤其是鄉村和偏遠地區的城鎮,閱讀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任何一本讀物都會成為求知欲極強的學生的閱讀對象。由于地域、經濟等相對閉塞,這些地方的民族文化保存相對完整,如果生活中的場景能在書本中得以重現,很容易引起這些地區少兒的共鳴,從而對本民族文化具備最初的好感,為今后自覺進行民族文化傳承奠定情感基礎。
(3)少數民族地區少兒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與讀書活動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圖書館在倡導全面閱讀的當下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閱讀推廣活動“先鋒”。在提倡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少數民族地區的少兒圖書館,除了具備有其他少兒圖書館共同的少兒讀物之外,還應該有與民族本土文化相適應的館藏資源。在進行紙質文獻館藏資源建設時,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圖書館應根據本民族情況合理配置與采購紙質文獻。有自己文字的少數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朝鮮族等地區的少兒圖書館在進行館藏資源建設時,應注重民族文字文獻的收藏和開發;沒有民族文字的少數民族少兒圖書館在進行館藏文獻資源建設時,應注意收藏漢語記錄的本民族文化文獻。
值得重視的是,正因為這一部分少數民族沒有或日常生活、學習中不使用本民族文字,他們的民族文化更容易受到強勢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沖擊,民族文化傳承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所以這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少兒圖書館更應注重民族文化的宣傳、推廣。
少數民族地區少兒圖書館在進行館藏文獻資源建設時,除了要在紙質文獻中注重少數民族文化的宣傳、展示外,網絡資源也是一個需要重視和利用的陣地。
目前,隨著少兒閱讀推廣的深入進行,我國各地公共圖書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少兒讀書、寫作、講故事、詩歌朗誦、校園劇表演比賽、優秀少兒讀物評選、少兒圖書推薦、少兒科普展覽、講座和科技制作體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少兒圖書館可以借鑒這些讀書活動,在其中加入本民族文化元素,增進少數民族地區少兒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熱愛之情,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奠定基礎。
[1]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4:10.
[2]費孝通.論人類學與文化自覺[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188.
[3]張錦貽.民族兒童文學創作中的發展與突破[J].昆明學院學報,2008(3):8-9.
[4]王玲玲.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傳承與校本課程開發——以廣西南丹縣某白褲瑤族鄉為例[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1(3):17.
[5]李東來.書香社會[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30-34.
G252.1
A
1005-8214(2014)04-0019-03
韋璐娉(1984-),女,壯族,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館學碩士研究生。
2013-05-03[責任編輯]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