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大理學院圖書館,云南大理 671003)
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研究
——以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數字資源建設為例
李新
(大理學院圖書館,云南大理 671003)
隨著現代網絡化信息資源的建設和發展,民族數字資源的建設更加趨于民族化、區域化、特色化和多樣化,使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應該依托本民族地區民族文化遺產這一特色資源,開展多形式、多類型、多途徑的數字化資源建設;以實例分析和介紹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數字資源的建設途徑和方法,以期促進各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的建設和發展,推動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積淀民族精髓,豐富民族網絡文化信息家園。
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
隨著現代網絡化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文獻信息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多樣化正在沖擊著傳統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其方式的不斷變化,促使人們更加趨于網絡化、數字化和特色化的數字信息資源的檢索與利用。民族地區文化遺產資源是民族地區的重要特色資源〔1〕,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建設,應該依托這一特色資源,建設自身的特色數字資源。云南是我國多彩民族文化資源的搖籃,有著25個世居少數民族,其民族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多彩。現有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 590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75項,省級保護名錄217項,居全國前列;已命名文化遺產傳承人有3 542人,其中國家級傳承人有51名,省級傳承人有824名〔2〕。這樣厚實的云南民族文化遺產資源,是建設云南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特色數字資源的重要途徑。
地處民族地區的大理,以白族為主的民族文化遺產資源璀璨而厚實,遺產甚多,是云南民族地區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資源的重鎮,是建設云南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數字化資源的重要源泉,依托大理地方民族文化遺產資源,構建大理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民族地區數字資源的網絡化、多樣化和特色化的信息資源,開展大理民族地區文化遺產資源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發展,有利于大理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大理民族地區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數字資源的建設,是大理民族地區民族文化信息的網絡化傳播和利用的重要方法,是大理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自身建設數字化特色資源的重要途徑,有著重要的民族網絡文化信息價值。
(一)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是一種擁有多種媒體內容的數字化信息資源,能夠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務機制〔3〕。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存儲和傳播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的種類和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傳統圖書館的機制顯然不能滿足這些需要,民族地區的圖書館體現得尤為突出。因此,加快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顯得極為重要。因為,數字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在信息時代的發展,它不但包含了傳統圖書館的功能,向社會公眾提供相應的信息服務,還融合了其他信息資源的一些功能,提供綜合的公共信息訪問服務,是現代各類型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方向。
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有它的民族性、特色性和地域性特點。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主要應該圍繞這些特有的性質,開展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的建設和發展,才能更好地建設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才能更好地服務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信息化需求,才能更好地繁榮民族地區網絡民族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才能更好地體現民族地區圖書館的性質和職能,推動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的建設。
(二)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服務
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服務主要是通過讀者進入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以網絡數字化的形式獲取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包括公共查詢、聯機檢索、數據庫利用、訪問互聯網、組織讀者通過網絡訪問外界數字圖書館和文獻信息資源數據庫等;利用計算機系統管理館藏文獻,有效開展讀者網絡服務工作等,讓讀者方便、快捷、準確地檢索和利用數字圖書館資源,實現現代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
(一)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
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主要是通過民族地區圖書館特色館藏紙質文獻資源數字化處理、存儲、轉接等;組織數字化信息和技術,通過網絡訪問及其服務,來實現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的建設和發展,以民族地區圖書館特色數據庫資源建設顯見。我國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特色數據庫資源也有一定數量,具代表性的有四川省高校圖工委的《四川省高校圖書館館藏西南少數民族文獻數據庫》、云南大學的《納西東巴文化數據庫》〔4〕、大理學院圖書館的《南詔大理國文獻數據庫》等。民族地區民族文獻資源豐富而厚重,建設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有望異彩紛呈,發展前景看好。
(二)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
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應該依托民族地區圖書館館藏特色文獻資源的數字化,通過文獻信息的錄入、掃描、存儲等數字化方式,實現數字資源的建設〔5〕。其次,通過購買電子圖書和數據庫來實現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的建設。如超星匯雅數字圖書、萬方系列數據庫、博看網暢銷期刊數據庫、超星學術視頻、愛迪科森系列數據庫、庫客音樂數字圖書館等,來豐富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的多樣化發展。再次,利用民族地區圖書館特有的地方民族文獻資源優勢,聯合網絡信息技術服務公司,開展館藏民族文獻資源的數字化資源建設,合作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從而方便、快捷地實現自身館藏特色民族文獻資源的多元化數字資源建設工作,多途徑地實現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資源的建設和發展。
大理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白、漢、彝、回、傈僳、苗、納西、傣、阿昌、壯、藏、布朗、拉祜等13個世居少數民族〔6〕。大理地區有著豐厚的、南詔大理國四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各民族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多樣,有白族繞三靈、彝族打歌(跳菜)、白族八角鼓霸王鞭、白族銀飾品手工技藝、彌渡花燈、白族扎染技藝、劍川石寶山歌會、大理三月街、白族民居彩繪、白族栽秧會、大理洞經古樂會等〔7〕。大理學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的南詔大理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碩果累累,先后出版了《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大理上下四千年》(圖書及光盤)、《大理叢書金石錄》《大理古碑研究》等,匯聚著一些重要的保護和傳承大理歷史文化遺產的文獻史料,是建設大理民族文化遺產資源特色數據庫數字資源的重要源泉。
大理學院圖書館圍繞自身的地域、硬件、文獻技術和人才等優勢,開展和參與了大理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先后收集、整理和編撰了大量的大理民族文化遺產文獻資料,自建了獨具特色的大理歷史文化專題數據庫數字資源,有紙質的《南詔大理國文史資料目錄匯編》和非紙質的大理民族文化遺產聲像資料《崇圣寺三塔》《白族繞三靈》《白族三月街》《大理洞經古樂》等,還依托中央財政支持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項目和學校的科研性支持,初具規模地建成了網絡化數字資源:有《南詔大理國地方文獻專題特色數據庫》,其中包括《南詔大理地方文化圖文圖片專題數據庫》《南詔大理歷史文化研究書目索引專題數據庫》《南詔大理歷史文化研究期刊篇名中英文專題數據庫》等,有效地發揮了民族地區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的新職能。
大理民族文化遺產豐富多樣,有14項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個國有文物收藏單位,7個博物館,總計館藏文物3萬余件〔8〕,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達541件;有8個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白族“繞三靈”被推薦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名錄,5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40余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73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州級保護名錄273項。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白族扎染、大理三月街、白族民居彩繪、巍山彝族打歌、南澗彝族跳菜、白族繞三靈等〔9-10〕,都是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數字資源建設和利用的主要對象。
(一)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數字資源的采集、編輯和制作
第一,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圖片文字資料收集:收集有關大理民族文化遺產方面的紙質、圖片和網絡文獻信息,包括大理的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文史資料,以及各文化遺產項目的圖片及說明文字資料等;第二,大理民族文化遺產項目實地走訪、拍攝:依據大理民族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走訪、采拍大理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源,采集、編輯與之相應的內容素材和圖文編制資料,進行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編輯;第三,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圖片數據庫數據元制作:利用計算機數字圖片編輯軟件Photoshop,采集、編輯、制作大理民族文化遺產資源圖文圖片數字數據元,每張文化遺產項目圖片包含說明文字約200字,尺寸規格為:550mm×756mm,圖片存儲格式為:TIFF文件格式,以適用于計算機應用程序和網絡平臺之間的數據元數據交換。
(二)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專題數據庫數字資源建設
制作成的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圖片數據元如圖1、圖2。

圖1 阿嵯耶觀音金立像

圖2 南詔德化碑
(三)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數據庫數字資源利用
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數字資源的建設與利用,將有利于大理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有助于南詔大理國歷史文化的發揚光大。大理歷史悠久,民族文化遺產星羅棋布,異彩紛呈,建設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數據庫資源,將有利于大理民族文化大州、文物大州的建設和發展,有助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繁榮和興旺,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網絡化信息化資源建設的新亮點,同時也是云南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建設和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和新方向。
利用大理民族文化遺產圖文圖片數字資源,開展大理民族地區圖書館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有利于大理民族地區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宣傳大理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信息,傳播大理民族地區民族文化遺產,豐富民族文化遺產旅游,進行大理民族地區文化遺產教育,有效地拓寬云南民族地區文化遺產知識信息的宣傳和普及,提升云南民族地區文化遺產的信息化建設和研究,開展對外宣傳,世界間的文化交流,民族間的文化遺產資源共享,都將起著重要的作用。
〔1〕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367.
〔2〕李新.大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影像資料庫開發利用〔J〕.大理學院學報,2009,8(11):79-82.
〔3〕周耀林.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121.
〔4〕祁慶富.民族文化遺產:第1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79.
〔5〕張仲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185.
〔6〕馬曜.大理文化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69.
〔7〕林慶.民族記憶的背影:云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86.
〔8〕賈銀忠.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74.
〔9〕大理白族自治州規劃建設局,大理白族自治州土木建筑學會.大理建筑文化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10.
〔10〕李新.文化多樣性與民族地區圖書館館藏特色資源建設〔J〕.大理學院學報,2012,11(5):69-72.
(責任編輯 黨紅梅)
Studies on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in Ethnic Areas:a Case Study of Graphic and Digital Recourses at Dali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Building
LI Xin
(Library of Dali University,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braries and digital resources in ethnic areas appears a trend toward nationalization,regionalization,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which makes the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ethnic areas enriched and developed constantly.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in ethnic group areas should rely on the ethnic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area which is the special resource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with multi-form,multi-type,and multi-channel.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cases,induces the ways and means of construction of ethnic cultural heritage recourses in Da Li,aim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in all ethnic areas,advances inheriting and the protection of ethnic cultural heritage,enhances ethnical culture,accumulates ethnical cultural excellence and enriches network cultural information of ethnic groups.
Ethnic Areas;Digital Library;Digital Resources;Build
G256
A
1672-2345(2014)05-0077-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5.019
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GY11048)
2014-01-14
2014-03-11
李新,研究館員,主要從事音像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地方文化遺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