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靈 郭兆云
中國夢的提出,雖已引發國內外的廣泛共鳴和關注,但其理論和實踐價值還沒有充分挖掘和揭示。充分揭示中國夢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有利于推動全社會科學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和實質要義,自覺深化中國夢的國內教育引導和對外宣傳推介,增強國內外廣泛認知認同,從而轉化為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共同理想是一個國家、民族奮斗的方向旗幟和精神動力。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的共同理想。[1]在36年改革開放歷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勵引導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這一共同理想仍將是凝聚民心、激勵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新時代,國家意識形態傳播宣傳有新的特征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2]“中國夢”的提出,為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入新的動力、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意識形態是支配人和社會的價值選擇體系。一直以來,意識形態是各國爭取民族凝聚力和發揮國際影響力的一個主要方向,在國民教育和政治宣傳中受到高度重視。在意識形態宣傳方面,西方國家善于采取具象化、通俗化的表達和傳播方式,善于采取隱性形式。如美國表面聲明不設文化管理部門,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這種開放的文化策略隱匿了更深層次的意識形態性。而實質美國采取多方投資和多種經營的方式,鼓勵非文化部門和外來資金投入扶植壯大好萊塢、百老匯、迪士尼等重要文化傳媒,并充分利用其國際政治經濟優勢來支持美國的文化商品占領國際市場,推行文化擴張,傾銷滲透美國的文化價值、信仰、觀念,實行全球文化思想控制。日本、韓國等20世紀90年代也紛紛確立“文化立國”戰略,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動漫制作和輸出國,韓國影視、音樂等在東亞乃至全球掀起“韓流”熱潮。[3]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產品輸出,這些國家不僅堅守鞏固了本國思想文化陣地,而且有效隱性傳播了本國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提升了本國的國家形象。
美國夢不只是個人夢、家庭夢,也是一種價值觀。隨著美國日益強盛,美國夢逐漸從當初歐洲人遠赴新大陸追求獨立自由的信念,演變成了美國當權者向世界推行其民主價值觀、追逐世界霸權的追求。從林肯、里根到奧巴馬,歷屆美國總統通過美國夢向全世界宣揚美國的價值觀。且不論美國夢所包涵的價值理念我們是否完全贊同接受,但美國采取具象化、通俗化、隱性化方式方法有效傳播宣傳國家意識形態的做法,則值得參考借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當代中國共同理想,曾經和正繼續起著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旗幟作用。中國夢的提出從話語體系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實現了表達方式的創造性轉換,產生更加有效、更加良好的傳播宣傳效果,為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入新的動力、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首先,中國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實現了通俗化、具象化的表達轉換,使廣大群眾更易于近親、理解和接受。對于廣大群眾來說,“主義”較為抽象,而“夢”、“夢想”則較為具體形象、通俗易懂,易于親近、接受。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國夢是一種形象的表達,是一種為群眾易于接受的表述”。[4]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經歷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6]這明確揭示了:中國夢的核心要義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完全統一的。[7]這樣,中國夢的提出,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基本內容包含進去,而且實現了對中國共同理想通俗化、具象化的表達轉換。通過“中國夢”這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喜聞樂見的表述,使廣大群眾更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其次,中國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實現了非意識形態化的表達轉換,為中國全球化合法性發展提供了國際化的話語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表述以其鮮明的意識形態性在世界上易引起其他非社會主義國家的戒備、抵觸。而“夢”、“夢想”則是相對客觀的中性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一個國家、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夢想。正如美國有美國夢,日本有日本夢,同樣,中國有中國自己的夢。各國夢想包涵的目標內容、實現路徑有所不同,美國夢裝進的是美國的價值理念,包涵了美國道路,中國夢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念和實現路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樣,“中國夢”的提出以一種非意識形態的表達方式,為中國全球化合法性發展提供了國際化的話語證明,為中國社會的發展作一種合法性的國際話語辯護,[8]有利于減少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意識形態抵觸和阻礙,為中國道路在國際上贏得更寬松的環境。
總之,“中國夢”在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實質與科學價值的同時,從話語體系上對其進行了通俗化、具象化、非意識形態化的創造性表達轉換,給當代中國社會一個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一個既科學崇高又喜聞樂見的理想,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親和、更加清晰、更加具體;同時,在國際上為中國全球化合法性發展提供了國際化的話語證明,為中國道路在國際上贏得更寬松的環境,從而為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入新的動力、開辟更廣闊的空間。把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道路有機統一起來,既對我們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夢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又對在我們政治話語與時俱進的同時保持意識形態的一以貫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9]
實現偉大夢想,需要強大精神作支撐。實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必須激發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動力。
宏大的目標價值催生強大的精神動力。為宏大目標而努力,為遠大理想而奮斗,會激發強大的正義感和感召力、驅動力。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之所以舍小家、為大家,甚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孜孜以求,正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奮斗與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利益緊密聯系起來,認識到自己的奮斗行為具有宏大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從而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
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物質利益驅動的作用得到很大發揮和張揚,精神價值被娛樂解構,理想信念被消解淡化。對于一部分人,理想信念缺失,物質利益不僅成為奮斗的原動力,甚至也成為奮斗的最終目的。隨著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自己奮斗的價值和意義出現迷茫,“未富先奢”、“稍富便驕”背后折射的是理想的缺失與價值的迷茫。
正如習近平指出的,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10]為當代中國社會奮斗賦予和揭示的偉大目標和價值意義,引導各行各業的人們把自己日常的奮斗與國家、民族、人民的遠大目標和宏大價值緊密聯系起來,激發人們對奮斗行為的正義感、責任感,從而產生強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內在驅動力,成為當前一個極其重要、緊迫的任務。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堅持不懈地追求民族復興之夢,中華民族的圓夢之路長達200多年。第一個100年,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建立,是圓“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之夢。第二個100年,從新中國建立到21世紀中期基本實現現代化,是圓“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之夢。今天,我們要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并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最偉大的“中國夢”,就是要完成“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使命——到建黨100年的時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國100年的時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發出了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時代號召。怎么把十八大精神轉化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這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必須精心研究和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聯系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聯系中國近代一百多年來抗爭奮斗史,用“中國夢”這個生動形象的語言揭示了近代以來、當代中國和未來中國億萬人民奮斗的目標價值和意義。從而為當代中國社會的奮斗賦予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宏大目標意義和價值,將激發億萬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百年夙愿而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隨著中國逐步崛起,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的發展理念、發展走向,在希望分享中國發展機會、發展成果的同時,也顧慮中國強大是否會給世界帶來威脅。新一屆黨中央提出中國夢,同時明確宣示“中國夢不僅與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是相連的,也是與各國人民追求和平發展的美好夢想相通的。”[11]這樣,中國夢與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與全世界追求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緊密聯系起來,中國的發展、中國夢的實現,意味著世界和平與發展力量的增強,意味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這將為中國在國際上贏得更多的贊成和支持。
總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意味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斗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意味著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意味著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的真誠意愿。”[12]中國夢的提出,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入新的動力、開辟更大空間,激發更強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更廣泛的力量。
[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人民日報,2006-10-19。
[2]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
[3]鄒廣文、任麗梅,科學發展觀與中國文化產業實踐 [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187~189.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學習《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N].人民日報,2013-12-03.
[5]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
[6]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會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4-29.
[7]劉云山.推動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J].黨建,2013(6).
[8]辛鳴.中國夢引發集體共鳴的“三大背景意義”[EB/OL].2013年3月22日人民網-理論頻道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22/c148980 -20883395.html
[9]辛鳴.“中國夢”、中國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N].學習時報,2013-03-11.
[10]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
[11]習近平.在會見二十一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外方代表時的談話[N].人民日報,2013-11-03.
[1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N].人民日報,20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