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中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性決策,所提出的各項新觀點、新目標、新任務,不僅為今后推進各項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一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特別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指導思想,必將使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水平邁向更高層次,大大激發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活力。因此,在這種新形勢下,深圳要想繼續保持發展的優勢,就必須深刻領會《決定》的精髓,準確把握和實施深圳經濟發展的戰略重心。
深刻領會《決定》的精髓,首先是要真正理解《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全面把握深化改革的核心問題和改革思路與目標。其次是要對由此而可能帶來的變化,尤其是全國經濟發展的變化,以及對深圳的經濟發展將意味著什么,能夠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認識和判斷。
《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個論斷既是《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也是深刻領會《決定》精髓的一把鑰匙。
從《決定》中可以看到,今后的全面深化改革,將會重點從五個方面來加快完善我國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即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特別是在完善市場機制方面,強調要從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這三個方面,來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由此不難預見,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必將呈現新的景象。
一是市場主體將更多也更有活力。按照《決定》的部署,隨著完善國企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實施,進入市場的各類市場主體不僅會大大增加,也勢必更具市場活力。二是更多的生產要素將進入市場。除了強調開放以外,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決定》中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思路,特別是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和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濟體系,為農村生產要素進入市場自由流動提供了條件。三是市場效率將會大大提高。《決定》強調要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因而勢必會在市場的破壁壘、促公平、提效率上取得較大實效,從而大大提高市場效率。四是科技創新能力將躍升更高水平。《決定》提出的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推進科技創新領域的市場化、企業化和產業化改革,勢必會大大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力,促進科技創新能力躍升到更高水平。五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必將更強。隨著我國現代市場體系的加快完善,市場主體必將不斷增多,市場需求不斷上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效率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經濟質量不斷提升,因而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必將更強。
在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將會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各地區更加注重現代市場體系的完善,著力于向市場要發展的動力、效率和效益;二是無論沿海還是內地,都更加注重市場的開放和經濟的國際化,各種政策優勢趨于弱化和普遍化;三是各地區更加注重通過區域協作打造區域經濟中心,提升各經濟區域的市場中心城市地位;四是投資更加注重從規模擴張向產業升級轉移,產業軟化和高端化的進程將加快,增長的動力主要自市場、科技、效率;五是后發地區會因市場的完善,釋放出更大的發展動力和發展空間,各地區的競爭將更激烈。
這種發展的新形勢和新特點,無疑也為深圳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是深圳的發展優勢將進一步得到增強。時至今日,深圳不僅具有豐富的市場經驗,而且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還具有經濟中心城市優勢、市場體系和水平優勢、對外開放地緣優勢、產業發展能力優勢、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優勢、吸引經濟要素集聚優勢、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優勢。因此,《決定》將開創的新形勢,也是深圳發展的一個新機遇。二是必須將拼政策轉為拼市場。深圳過去的發展成就,主要得益于特區政策。在新的形勢下,必須要將政策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從拼政策轉變為拼市場,把先行先試的有利條件落實到市場的提升上和創新發展上。三是經濟發展必須要有新的戰略舉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下,緊緊圍繞市場實施新的戰略舉措。這些戰略舉措不僅要做好市場這篇大文章,更要通過市場水平的提升,進一步增強深圳經濟發展的領先能力和未來發展能力,開創深圳經濟發展新的春天。
推出新的經濟發展戰略舉措,首先要按照當前深圳經濟的發展特性,正確認識新形勢下深圳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從而明確深圳今后經濟發展需要特別著力的戰略重心,并循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曾將深圳的發展方向定位為“一區四市”,但這個定位就深圳經濟體的類型特征來說,作為發展的戰略方向還不夠清晰。
深圳現已成為世界級大城市。深圳經過30多年的發展,今無論是城區規模、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還是城市的綜合發展實力、現代化水平和國際化程度,都已在國內城市中位列前茅,甚至進入到了全球城市排名的前列。據百度信息,2012年,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從城市的經濟、基礎設施、人文信息、商業交流、文化價值、國際化程度等方面,考核了世界各大城市的綜合實力,并依此發布了2012年度全球城市排行榜。其中,深圳排在第51位,在國內僅次于香港(5)、北京(36)、臺北(37)、上海(45)。由此可見,深圳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大城市,這應是我們研究深圳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的出發點。
深圳已具備都市型經濟體的基本特征。深圳自全面城市化以來,現代都市經濟的類型特征日益鮮明,經濟中心城市地位越發突出。都市經濟本身就是以城市為載體和發展空間,二、三產業繁榮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資本、技術、勞動力、信息等生產要素高度聚集,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十分突出的地區經濟。而深圳截止2013年,不僅人均GDP與“亞洲四小龍”比肩,而且在服務業占比、新興產業占比、金融業規模、社會投資額、技術創新能力、信息網絡覆蓋率、總部企業數量等方面,特別是商品零售、電子商務交易、進出口、港口集裝箱和機場旅客吞吐量、商業會展、產品品牌、創意設計,企業效益、節能減排、城市生態等方面,都已走在了國內各大城市的前列。[1]
因此,都市型經濟應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都市型經濟體的最大功能,是能夠發揮國際性或區域性的經濟中心作用。經濟中心是要素集聚、產業高端和經濟輻射的中心,實際上也是市場中心,是區域經濟的發展極。目前深圳雖是特大型的城市經濟體,但距離這個作用還有差距,尤其是還遠沒有達到國際性經濟中心城市的發展水平。因此,都市型經濟應作為深圳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明確了這個方向,也就明確了深圳的差距,明確了產業升級的目標,更加堅定以質量取勝和創新驅動的決心。
深圳產業必須走高端發展戰略。所謂高端發展戰略,就是要發展和打造能夠創造高效益的產業、行業、企業,以質量取勝,要以價值創造能力取勝。價值創造能力越強,市場競爭力就越強,產業的主導和控制能力就越強,經濟中心城市的功能就越強,由此而形成的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也就越強。唯有如此,才能彌補都市經濟土地空間、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短板,發揮城市基礎設施、知識創造和營商環境的優勢。
深圳產業能夠走高端發展戰略。近些年來,深圳的產業發展堅持質量引領、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取得了顯著成就。2013年,不僅經濟效益實現“雙提高”,資源能源消耗實現“雙下降”,城市功能實現“雙躍升”,榮獲全國首個“質量強市示范市”稱號,而且產業結構更趨合理,產業高端化趨勢日益明顯,新興業態快速發展,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2]加之深圳的高交會、文博會、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電子信息博覽會、I T領袖峰會等影響力不斷擴大,相信深圳產業有能力走高端發展戰略。
深圳產業應加快轉向高端發展戰略。走高端發展戰略,實際上也是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一種具體方式。雖然就一個經濟體來說,通常都會注重構建梯次型、高低配套的現代產業體系,但都市型經濟體更應該注重經濟中心功能的塑造,構建主導型的現代高端產業體系,形成具有區域性甚至國際性影響力的市場中心。因此,深圳要成為都市型經濟體,必須進一步加快轉向高端發展戰略,盡快完成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打造至少在國內具有一定主導力、控制力和影響力的現代高端產業體系。
改革開放和創新的動力源泉來自于市場。深圳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源同樣來自于市場。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激勵了全社會創新的沖動。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決定》的說明中所指出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僅是初步建立,還存在不少問題,還應該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邁出新的步伐。《決定》提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可見深化改革,意在完善市場,從而為經濟發展創造新動力。因此,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深圳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源還是來自于市場,來自于更完善、更公平、更有效率的市場。
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將從根本上增強深圳經濟發展的動力。近些年來,深圳的產業發展已步入向“高新軟優”上升的通道。其明顯標志是產業部門,已越來越集中在以高端服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以先進制造為主的高技術產業、以創意設計為主的文化產業、以知名品牌為主的時尚產業這幾大領域。而且深圳的企業,也越來越集中在創新型、新興型、商務型和民營型這幾類產業。而這些領域或類別的產業,又特別依賴于知識創造、成熟市場和公平競爭,它們的競爭力、生命力和高效益,與市場的成熟和完善成正比。所以,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對深圳產業的發展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必將從根本上增強深圳經濟發展的動力。
由此可見,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使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實乃深圳經濟發展的最大推動力和根本之道,也是深圳今后經濟發展需要特別著力的戰略重心。這也充分說明,《決定》所確立的改革方向,不僅符合全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更符合深圳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深圳發展的新機遇。
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重點是提升深圳的市場配置效率、市場治理水平和市場中心城市作用。
現代市場體系也是不斷發展的,這不僅表現為市場交易內容、交易體系和交易方式的不斷現代化,也表現為市場功能的高端化發展現象。這種高端化現象,主要體現為努力形成市場中心,增強對區域經濟甚至國際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這在國際大都市經濟體中表現的尤為明顯。這也表明現代市場體系的完善和建設,在不同國家、地區或城市存在著差異,既有能力的差異,也有目標的差異。
深圳作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要發展都市型經濟體,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目標,就不能等同于國內一般城市,而應該建設高端化現代市場體系。
重點建設產業鏈上游的生產要素市場體系。生產要素市場對產業經濟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基礎作用,市場中心作用的大小,往往都體現在生產要素市場的發達程度上。重點建設生產要素市場,特別是像資本、人力、技術、信息、地產和基礎原料等,產業鏈上游的生產要素市場體系,不僅有利于促進深圳產業發展的高端化,更能增強深圳帶動和輻射區域經濟發展的市場中心作用,促進深圳成為未來區域經濟的發展極。
重點建設高端服務市場體系。高端服務市場特別是生產性高端服務市場,不僅是都市型經濟發展的市場條件,也是生產要素市場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深圳應圍繞要素市場的建設,重點建設金融服務、科技服務、法律服務、會計服務、設計服務、營銷服務、咨詢服務和文化服務等市場,盡快形成一個完善和發達的高端服務市場體系。
重點建設高端消費市場體系。大都市通常是高端消費的最主要載體,建設高端消費市場體系,不僅符合大都市設施先進、財富集聚、富人集聚、高端消費需求旺盛的特征,也是都市型經濟高效益的重要來源。深圳也應利用好國內頂尖城市和日益國際化的有利條件,重點建設高端消費市場體系,盡快在高端服務和商品的供給、營銷、信用等方面,形成國內領先優勢,增強深圳高端消費市場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重點建設國際化市場體系。在全球化的今天,現代市場體系的高端化,還體現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上。越是國際化的市場體系,越能與世界經濟融合成一體,在全球范圍內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能,增強經濟發展的能力。因此,深圳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國際化是一個必走的道路,必須要將深圳的市場體系建設為國際化的現代市場體系。
現代市場體系的運行機制,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能否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條件。其關鍵就在于能否形成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起平等參與、自主經營、自由流動、等價交換、公平競爭的市場運行秩序。這不僅要有完善的市場運行規則,更要有法治化的市場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只有如此,才能符合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建立起平等、自由、公平的市場運行機制,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
深圳在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上,不僅要著眼于市場體系的高端化,更要著眼于建設法治化的市場治理體系,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創建全國市場治理最優城市。
市場規則法治化。按照公平、公開、透明的原則,一方面清理和糾正各種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清除一切滋生腐敗的潛規則,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工商注冊、生產經營、產權轉讓、企業破產等市場制度。一方面從建設法治化的市場規則形成機制開始,建設制度化、法律化和系統化的市場規則體系。做到制定規則有法律程序,出臺規則有法律依據,維護規則有法律授權,破壞規則有法律制裁。特別是有關市場調控的交易規則、有關公平競爭的補貼規則、有關民生需求的定價規則,更要提高透明度。
市場監管法治化。深化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和監管方式,建立政府、司法、社會三方合一的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法制化市場監管方式。首先,政府的相關部門要做到監管職能合成化,監管行為司法化。其次,所有的違法行為都要交由司法部門,依照相關法規進行公開裁決和懲處。最后,社會要發揮輔助監管和監督作用,并建立社會輿論和舉報政府響應機制,以及相應的責任追究機制,確保社會監督得到回應。
市場信用法治化。從褒獎和懲戒兩方面入手,用法治化和社會一體化的方式,建立全社會的市場信用培育機制,健全市場誠信體系。首先要通過立法,建立深圳市場信用信息庫,市場監管部門必須將查處的所有市場失信和違法行為,輸入信息庫,并對全社會開放用以查詢和引證。其次要以立法的方式,制定市場誠信褒獎辦法,對誠信守法的市場主體予以各種方式的獎勵。最后要修改相關法律,加大對市場失信和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不僅要追究責任人的直接責任和無限賠償責任,還要在一定時段內取消責任人的社會信用資格。
現代市場體系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除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外,還有集聚經濟發展要素,促進產業高端化的市場效應。特別是都市型經濟體,大多是依靠完善的市場體系,發展為市場中心城市,才進而成為區域性或國際性經濟中心城市。但是,在國際市場一體化的今天,市場中心城市的地位,必須以全球市場為坐標系,必須是國際市場的一個中心。國際化既是方向,也是特征,更是功能。
所以,深圳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還應該以建設國際化市場中心城市為目標,加快市場建設的國際化進程,讓深圳的市場體系盡快成為國際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深圳在市場國際化方面,需要有新的創新舉措,先易后難,著手推動實施以下三項國際化開放事宜:
申請創建金融國際化先行試驗區。前海是深圳市場國際化的一個現成的突破點,但前海目前僅是“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還是很不夠的。一則內容寬泛,難以較快形成突破性的國際化優勢,二則開放權限不夠,難以較快形成國際化的市場集聚效應。因此,有必要向國務院申請,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創建為前海金融國際化先行試驗區。這樣既有利于深圳獲得更多的金融創新權限,促進深圳盡快成為國內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也有利于深港金融服務業的深度合作,提升前海金融業市場中心集聚效應。
創建深港共同市場。第二步可以考慮,以前海金融國際化發展為先導,創建深港共同市場,從制度規則到要素流通,形成一體化自貿市場體系,全面開展深港現代服務業的深度合作與資源整合,實現深港市場、產業與經濟發展一體化。這樣,不僅可以重塑深圳的經濟特區地位,加快深圳的市場國際化進程,也有利于深港從市場一體化,到產業一體化,再到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同城化進程,使深港合為一體成為超群的國際化大都市。
將特區進一步開放為國際自由港城市。第三步可以考慮,在深港共同市場的發展基礎上,將深圳經濟特區同香港一樣,進一步開放為國際自由港城市,實現深港完全一體化,使深圳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和國際化市場中心城市。
[1][2]2014年深圳《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