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天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15)
圖書館建筑是一座現代化城市的人文景觀,其不僅是傳承歷史文化、傳播科學知識和人文精神的載體,同時也應滿足現代社會公眾的審美需求。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圖書館經歷了從藏書樓到數字圖書館的演變,這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從封閉到開放的過程。如今圖書館的社會功能、信息傳播方式以及建筑思想和服務理念均已發生深刻變化。綜觀當代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現實,以人為本已被融入到圖書館的建筑設計中,圖書館建筑需要關注人與自然、人與管理的和諧發展,人性化、生態化、開放化、智能化、標志化已成為現代圖書館建筑的重要標志。
遼寧省圖書館新館位于沈陽市風景秀麗的渾南新城,與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檔案館、遼寧省科技館相鄰,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文化園區。新館是有史以來本省建設的投資最多、規模最大的圖書館,用地面積達83200.3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03180平方米。建筑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其中地上面積92844.68平方米;地下面積10305.77平方米。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物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設計藏書容量為1000萬冊,設計閱覽座席達7000個,日均讀者接待能力超過1萬人次,信息節點4000個,網絡帶寬1000兆。遼寧省圖書館新館落成后是目前我國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省級圖書館。筆者親歷了該館建設的整個過程,對現代公共圖書館建筑設計的相關問題深有感觸。從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設的實踐來看,當代圖書館建筑應該更多地關注環境生態化、結構開放化、布局人性化、設計智能化、形式標志化的設計理念,并自覺將其融入圖書館新館建設的每一個環節。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圖書館建筑設計的生態化逐漸風靡世界,英、美、法、日等發達國家在圖書館領域紛紛追求生態化,我國的上海圖書館、杭州圖書館等在建筑中也融入了生態化的設計理念。遼寧省圖書館在新館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自然生態資源,協調基地及周邊環境的內部聯系,突顯生態主題,將生態節能理念充分融入整個設計方案中,將館區與環保、節能、健康整合為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力求在保持文化場館建筑群總體風格的基調下,彰顯圖書館建筑的個性特征。
現代社會中空調的使用對環境來說是一柄雙刃劍,它既可以改善環境,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圖書館建筑對室內溫濕度的要求較高,尤其是大型圖書館通常對空調有著很大的依賴性。為減少其依賴程度,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在設計時從環保的理念出發,采用了保溫性能良好的建筑裝飾材料;利用各種技術手段營造微氣候。如:外墻加保溫層、頂棚安裝遮陽簾、外窗使用中空玻璃、使用樓宇通風循環系統及室內外大面積綠化等,這種設計既能有效調節室內溫濕度,也盡量減少了室內對空調的依賴,盡最大努力實現環保。
節能減排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圖書館建筑設計中,無論是體量的設計、建材的選擇,還是綠化設計、功能設置等都應充貫徹節能的原則。就體量設計而言,因為建筑的熱工性能與建筑的體型系數密切相關,為達到節能的目的,通常采取減少建筑外墻面積、控制層高、減少體形凹凸變化等方法來調節。如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筑高度22米,容積率1.12,外形平滑規則。為達到節約資源與能源的雙重目的,該館設計方案中充分考量本地氣候條件和實際資源狀況,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將更多的經濟適用型建筑材料以及新型建筑裝飾材料應用于新館建設實踐。從綠化設計來看,當代圖書館建筑對綠化設計都非常重視,國內外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可供我們借鑒。比如上海圖書館的綠化面積達到11000m2;法國的國家圖書館內部設置了近10000m2的花園。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在建筑設計時,遵循了室內綠化與室外綠化相結合、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的原則,室外綠化面積約29000m2,栽植苗木16種,對有效調節室內溫濕度、節約能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座建筑既可以影響周邊的自然環境,也能對生活其中的人帶來一定的影響。圖書館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對讀者以及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影響。遼寧省圖書館在新館設計中從保障人體健康的角度出發,采用了綠色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有效降低了有害氣體的排放量;科學設計自然通風系統,有效減少了對電器的依賴性;盡量采用自然采光設計,有效減少了光污染。上述設計都貫穿著追求健康、貼近自然的設計理念,凸顯了現代圖書館建筑的生態化特征。
現代圖書館是沒有圍墻的大學,是面向社會開放的集學習、研究、娛樂、休閑、交流于一體的文化中心。圖書館建筑應彰顯開放性的設計理念,建筑結構的開放程度會直接影響圖書館服務功能的實現。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筑從內到外無處不凝聚著開放性的設計思想。
開放的外部環境是圖書館吸引讀者的前提,能拉近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遼寧省圖書館新館主體建筑為4層,建筑高度22米,從外觀上看并不顯高大突兀,便于讀者全方位觀察和使用,讓人在心理上不易產生距離感。另外,遼寧省圖書館新館位于市民廣場西側,為開敞式建筑,外部設計包括立體綠化和雕塑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不僅環境優美,還與周邊建筑和諧統一,可以從根本上消除讀者對圖書館的隔閡感和敬畏感,昭示著圖書館海納百川的寬廣胸襟。
“以人為本、服務第一”是現代圖書館發展的基本理念。全開放式的空間布局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方向。遼寧省圖書館新館遵循以“用”為主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其內部功能的布局進行了科學設計。采用當前世界流行的“模數化”設計,大空間、無間隔,統一層高、統一荷載、統一柱網。靈活開放的空間格局給圖書館空間功能的轉換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圖書館可以自如靈活應對未來生存環境的發展變化。開放的內部空間也為遼寧省圖書館新館進一步優化“圖書超市”的管理模式,推動全面開架服務創造了條件。在這個開放的空間里,書和空間不再互相分隔,為圖書館藏、借、閱、咨詢、管理一體化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在同一個空間區域內既有藏書,又可閱覽,也可以外借,多種服務融為一體,有機結合,其開放程度不言而喻。在這個開放的服務環境中,讀者可以最大限度接近書刊,可以自由地選擇和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獻,“人在書中,書在人旁”成為現實。
圖書館建筑空間布局必須充分考慮人的實際需要,貫徹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方便、舒適、實用是建筑布局設計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既要從整體上關注圖書館現實發展的功能需要,又要力求局部設計安排的科學合理,同時也要考慮事業長遠發展的未來需求。圖書館建筑布局的設計應力求實現藏書流、讀者流以及工作人員流的順暢便捷,嚴格按照適用性、方便性、靈活性、科學性、安全性的原則來科學合理地設計其功能布局,最大限度滿足現代圖書館的功能需要及管理要求。
從建筑設計本身來看,高臺基、多臺階的進出口設計已經過時,易進易出、省時省力正在逐漸成為建筑設計的時尚,安全高效的低入口設計已成為主流趨勢。國內近年來建成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多數都遵循這一設計原則。遼寧省圖書館新館設計也不例外。圖書館門廳的設計不僅要寬敞明亮,還要使其具備多功能性,以便于人流暢通及交通轉換的便捷。從功能區域劃分來看,將總服務臺、文獻檢索、信息查詢等基本服務設施設置在一樓大廳顯著位置,以方便讀者進入圖書館后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圖書館。另外,在充分考慮提供文獻借閱和各種公益性文化活動的開展外,還要為殘疾人、老年人、少年兒童等設立獨立的空間區域,從整體到細節充分體現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與尊重。
現代圖書館是多功能的社會文化活動中心。其空間布局和環境設計的是否舒適,不僅會直接影響到讀者的使用效率,而且影響到讀者的心理狀態。現代圖書館建筑設計應該充分體現人性化的理念。
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在功能布局設計上,力求滿足讀者和工作人員的人性化需求。為讀者開辟了多種休閑空間,有相對封閉的咖啡廳、茶室,還有開放的休息區,讓讀者在閱讀、研究之余可以怡心養性。根據新館建筑結構具有露天內庭院的實際,在內庭院鋪設草坪,種植多種綠色植物,為讀者營造了優美舒適的室外休閑空間。在室內家具的引進方面,我們借鑒人體工程學原理,針對不同的空間、不同的讀者對象,對書架、閱覽桌椅從高度、結構到色彩都進行了精心調研,不僅要講究實用,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利于讀者的身體健康,并能從視覺和心理上給人以愉悅感和舒適感。此外,我們在新館建設過程中盡可能選擇室內自然通風與采光的設計,盡量選擇色調淡雅、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在館內工作區為員工開辟了休息間、更衣室、健身房、食堂等,旨在為員工營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
現代圖書館建筑更加關注使用效果,節約建造與運作成本,最大限度滿足功能需要,方便讀者利用已經成為新時期圖書館新館建設的趨勢。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在功能布局上,遵循了各主要功能區既保證相對獨立,又緊密相連,靜區、次靜區和動區分隔明晰、互不干擾的原則,將館內空間分為讀者用房與辦公用房兩部分,又把讀者用房劃分為動區、次靜區和靜區。將功能相對獨立的咨詢服務臺、展覽廳、報告廳、兒童圖書館、殘疾人服務中心等設置在一層,此為動區;把人流、書流量較大的開架閱覽區和藏書區、各類主題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等設在二三層,此為次靜區;把人流、書流量較小的專題研究室或視聽室等設在四層,此為靜區;將行政辦公以及職工活動用房等設在四層,此為辦公區。辦公區開辟單獨入口,與業務區相互聯通,便于管理與聯系。這種布局既充分利用了空間,也加強了各業務部門以及各工作環節之間的聯系;既讓藏書貼近了讀者,方便了讀者利用,同時也方便了管理。
智能化圖書館建設已經引起圖書館理論界的高度關注,近年來形成了一系列的學術研究成果,在圖書館實踐領域也不乏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案例。遼寧省圖書館新館作為遼寧省重點文化工程項目,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將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等智能化系統綜合運用于新館建設實踐,充分彰顯了現代圖書館智能化的特征。在運行管理方面,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引進智能化管理系統,使圖書館建筑中所有的機電裝置、能源設備,以及消防聯動、安保監控等設備實現了自動化集中管理。在文獻管理與辦公自動化方面,借助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先進技術,采用一卡通、電子會議、辦公自動化等多個智能管理系統,實現對館藏文獻的智能化管理。在信息服務方面,通過綜合布線使館內各層的信息通道有效連接,在館內形成了語音、數據和圖像信息實時傳輸的數字通信網絡。并通過移動通訊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與外網連接,系統整合網絡資源,為公眾提供了方便的虛擬多用戶學習環境,搭建起滿足不同服務需求的全媒體數字圖書館服務體系。
“東北最好、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是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設的基本定位。從某種意義上講,遼寧省圖書館新館應該成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的象征,應成為遼寧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標志。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筑不僅給人以宏偉、壯觀、新穎、美觀的外在觀感,同時也被賦予了文化建筑的個性和特征。力求使新館建筑既符合當今人們的審美需求,又與周邊的文化環境協調一致,展現出其作為知識寶庫的文化內涵,從而成為代表遼寧文化形象的標志性建筑。法國VP建筑設計事務所于2011年承接了遼寧省文化四館,即遼寧省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和科技館的統籌規劃工作。設計師借助中國自然景觀中田野的紋理,巧妙地通過規劃布局的手法,將四棟不同功能的文化建筑融合在同一平面空間,圍繞市民廣場生長而出。豐富的挑檐處理將四棟建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圍繞中心公園布局,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成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標志化的符號。
[1]鮑家聲.現代圖書館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郭建民.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建筑設計特色與功能應用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8(2):52-53.
[3]唐淑娟.淺談圖書館建筑設計新理念[J].河北科技圖苑,2005(6):51-52.
[4]劉廣利.新館建設與現代圖書館服務理念實現[J].圖書館論壇,2005(3).
[5]石同生.生態圖書館理論與實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3(4):8-10.
[6]張道義.適合現代化圖書館管理的圖書館建筑——從深圳大學圖書館大樓看現代化圖書館館舍建筑設計的方向[J].晉圖學刊,2002(4):40-42.
[7]楊春.對52所高校新(擴)建圖書館的調查分析[J].河北科技圖苑,2005(6):55-56.
[8]馬燕.綠色生態建筑透視[J].鐵道標準設計,2006(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