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宏
扎實的群眾工作是執政之基
曾正宏
群眾路線是我黨從歷史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三大法寶之一。借鑒新加坡社區服務經驗,豐富黨的群眾路線內涵,落實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黨的基層服務組織建設,成立基層黨組織服務社區民眾的基金,把了解并著力解決民生困難與疾苦,作為黨組織的基本工作,完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社區服務法律制度,嚴格責任原則,對貪污腐敗、危害人民利益的黨政干部零容忍,依法依紀嚴肅處理,防患未然。
群眾路線;執政基礎;對策
筆者在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培訓期間參觀了新加坡蔡厝港選區,并了解了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基層公共服務制度,深感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厚實的基層群眾工作是50多年長期執政的根本,對鞏固我黨在新時期的執政地位可資借鑒。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基層公共服務制度是以國會議員選區為單位,以民眾日常生活利益為中心建立的。根據新加坡法律全國共劃分為15個選區,每個選區選舉國會議員五名。政黨要在選區獲得議席,必須有選區選民的強力支持,而要獲得選民強力支持,方便、扎實、高效和競爭性的基層公共服務工作是前提、基礎和保障。
(一)人民協會。人民協會成立于1960年,是新加坡基層社區組織的主管部門,是具有半官方性質的法定機構,旨在促進種族和諧與提高社會內聚力,培育社區領袖,提供社區服務,推動政府與民眾溝通。它的任務是通過志愿者聯系民眾使社區緊密結合,提升民眾的身份認同,促進多民族和諧相處,為民眾提供能負擔得起的生活方式和渠道,密切民眾之間以及民眾與政府之間的聯系,使公民與政府同心同德,貫徹政府施政意圖。
(二)市鎮理事會。在新一輪國會選舉中獲勝的五個議員組成該選區的市鎮理事會,其中一個議員為市鎮理事會主席。市鎮理事會聘請物業公司對選區物業進行管理,接受民眾監督。
(三)人民協會基層顧問。人民協會是新加坡的法定機構。人民行動黨作為執政黨推薦該黨的選區議員和未取得議席的黨員作為人民協會在基層的顧問。每周一晚上會見選民或者民眾,解決民眾的困難,了解選民或者民眾的訴求。基層顧問還要向人民協會推薦民眾委員會的主任。
(四)居民委員會。新加坡根據居住情況對選區進行區分管理,大約2000戶左右作為一個街區,每個街區建立一個民眾委員會,在街區內宣傳政府政策、反映民意,組織本小區內的居民文體娛樂活動,并為公民咨詢委員會和居民聯絡所提供人力幫助并反饋信息。選區基層顧問向人民協會推薦居民委員會的主任,由居民委員會主任選擇優秀居民作為居民委員會的委員,居民委員會由10至15名委員組成。
(五)居民咨詢委員會。每個選區所轄居民委員會的主任與副主任是該選區居民咨詢委員會的當然成員。居民咨詢委員會根據社區內民眾的要求與政府溝通,在涉及社區的重大問題時,如公共交通線路的設置與走向等,向政府作出建議,維護民眾權益;在選區里組織、領導和協調社區事務,還會把民眾的需要和問題反映給政府,也把政府的有關活動安排和政策信息傳達給民眾;負責募集社區基金,用于增進貧困和殘障人士的福利、提供獎學金和援助其他社區項目,協調居民俱樂部的工作。
(六)居民俱樂部。在新加坡每個選區都至少有一個由政府出資建設的俱樂部,其下主要設6個專業委員會,即:老齡執行委員會、青年執行委員會、婦女執行委員會、少年執行委員會、馬來執行委員會和印度執行委員會等,這些組織為社區內相應的群體服務。俱樂部有會堂、娛樂室、多功能教室和餐飲店,舉辦舞蹈、武術、烹飪、漢文和曲藝等培訓班,幫助民眾提升文化素質、技藝和身體素質。
(七)自愿福利團體。除以上機構外,社區還有各種自愿福利團體。自愿福利團體是非營利性的,主要是推廣和提供有關財務、情緒、教育、健康和社會支援等社區服務,為有需要的、貧困的或在危機中的民眾提供支援。這些組織配合其他組織一起服務社區民眾。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以及其他各種力量通過多種多樣的社區服務緊密聯系民眾,民眾的任何訴求都可以在社區得到解決。根據介紹新加坡48%的幼兒園都是由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舉辦的,使一代一代的新加坡公民成為人民行動黨執政牢不可破的執政基礎。
新加坡的社區管理是政府主導與社區高度自治相結合的模式,是社區各類管理機構相互競爭提供的綜合服務體系。一切從民眾需要出發,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服務,是其社區組織的唯一職能。
(一)社區服務義工化。除極少數的社區有受薪職工外,絕大多數社區工作者都是義工,就連市政理事會、居民委員會以及社區其他服務組織中也基本沒有全職人員,都是義工在幫忙,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富有愛心的社區風氣。
(二)社區服務自愿化。幾乎所有的社區活動都是自愿性質的,包括社區的公共環境美化等也都是自愿參加。社區內名目繁多的各種組織,聚集了不同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的人,形成組織、參與和資助各種社區活動項目的群眾基礎。
(三)設施配套規范化。新加坡在市鎮建設中制定了十分詳細的設施配備標準,在該標準指導下,社區服務網點在城市建設之初就完善配備。社區的設施配備已成為新加坡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的一部分,社區組織不必為民眾活動設施配套傷腦筋。比如新加坡一個標準的社區約8000戶左右,社區內平均分布小學、中學、宗教場地、綜合游泳中心、足球場、社區花園和一批商業設施。
(四)社區管理的人性化。社區的組屋翻新、電梯翻新、公共設施建設、增設電梯等重大事項,都必須經社區民眾投票表決,超過75%以上支持率才能通過實施。新加坡各種設備設施齊全,充分考慮民眾生活方便,以老百姓舒適為目標。
加強基層社區基層黨組織工作,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服務意識,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是我黨提高執政能力刻不容緩的基本要求,也是永葆我黨活力的源泉。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夯實并保障我黨的群眾基礎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把基層黨員組織起來,統一思想認識,落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使全體黨員干部自覺自愿地為人民服務。黨員干部要深入群眾解決群眾的日常生活需求。服務民眾是一項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工作,不能停留在紙上或者嘴上,開展黨員群眾路線教育應當解決民眾具體實際困難。只有這樣,群眾路線活動才會更生動、更直接、更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續性。
(二)加強黨的基層服務組織建設。過去建立黨支部主要是管理黨員。管理群眾,服務居民活動的較少。黨的基層服務組織與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不同,它是保障我黨長期執政的基礎和力量源泉,也是保障黨員代表聯系群眾的基礎平臺,黨的基層組織的活力主要來自于對居民的服務。因此,要以社區為根據地建立社區黨員工作站,及時收集反映社區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困難與問題,能直接辦理的直接辦理,不能直接辦理的移送或者建議相關部門或者單位辦理。在辦完被移送的事項后相關單位應當將處理結果告知黨員工作站。
(三)加強干部組織建設。要把熱心于基層工作,對人民群眾有感情,愿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獻身的黨員干部充實至基層組織,為黨組織提供既有全局思維,又有群眾觀念的后備人才。
(四)成立基層黨組織服務社區民眾的基金。開展服務基層社區民眾的公共服務活動,基金管理與使用要實行財務公開,接受專業審計監督。目前政府與基層黨組織承擔了很多社區公共管理服務職能,但由于財務不公開,決策不透明,缺乏必要的監督與制約機制,導致部分資金使用不到位,產生個別腐敗現象,把好事辦成了壞事,不僅把黨的組織聲譽搞壞了,而且使黨的群眾事業得不到理解、支持和認可,有的甚至走向事情的反面。
(五)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基層群眾活動。要把了解并著力解決民生困難與疾苦,作為黨組織的基本工作;把基層民眾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滿意度和基層民眾困難解決的進度和程度,作為考核基層黨員與黨組織的基礎指標,敦促黨員和黨組織把人民群眾的困難與疾苦放在心上,不以善小而不為。
(六)完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社區服務法律制度,制定服務辦法,規范社區黨員服務工作站的法律地位、經費來源與使用,服務工作站的服務范圍與種類,服務方式及程序,以及黨員干部服務的責任追究。
(七)嚴格責任原則。對貪污腐敗、危害人民利益的黨政干部零容忍,依法依紀嚴肅處理,防患未然。黨的先進性除了代表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外,其黨員還應當潔身自好,不以惡小而為之。
責任編輯:毛軍吉
D261
A
1673-5706(2014)01-0076-02
2013-12-19
曾正宏,深圳市法制辦經濟法規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