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圖書館,廣州510006)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信息資源建設的內容與方式
●張新興,卓毓榮,紀 純(廣州大學圖書館,廣州510006)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信息資源體系規劃;信息資源整合;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數字信息資源建設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信息資源建設直接影響其成本效益、用戶服務方式乃至可持續發展。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信息資源體系規劃、信息資源整合方式、文獻信息資源的采選方式、編目方式、配置方式以及數字信息資源的建設是其實現普遍均等服務信息公平服務的關鍵所在。
自2000年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啟動以來,從珠江三角洲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到長江三角洲的杭州、蘇州、寧波、嘉興,再到環渤海灣的北京、天津、青島,以及東北的哈爾濱、長春、鞍山,都通過對現有公共圖書館行政管理和經費劃撥制度等的創新,設計了種類繁多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1-2]與如火如荼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實踐類似,國內關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理論研究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一項核心內容是對成員館的信息資源建設業務進行整合,以降低資源建設成本,提高服務體系的整體效能。[3]信息資源建設直接影響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成本效益、用戶服務方式乃至可持續發展。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信息資源建設以保障普遍均等服務、實現信息公平為目標,從節約資源建設經費,保證資源建設質量,提高資源建設效率的角度出發,通過統籌規劃本地的信息資源體系結構,對成員館的館藏資源進行整合,對外部信息進行采選、組織、開發等,構建地區性的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功能的發揮,不僅取決于信息資源的質量,而且取決于信息資源的組合配置狀況。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信息資源體系規劃就是根據各個成員館的任務和讀者需求,確定其館藏建設原則、館藏資源的范圍、重點、采集標準,力求通過信息資源學科、類型、層次級別的組合配置,形成綜合化的信息資源體系。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進行信息資源體系規劃。
①學科結構規劃。根據成員館原有館藏資源的學科特色、重點,地區產業特色,制定各館的館藏學科框架,規劃其信息資源建設活動,達到服務體系整體館藏資源學科結構的完備。如佛山市禪城區聯合圖書館根據各分館所在街道(鎮)、社區的產業優勢和地域特點,確定分館館藏資源的學科范圍,打造專業化分館,構建兼具專業圖書館與社區圖書館性質的信息資源體系。
②類型結構規劃。通過規定各個成員館入藏的不同出版形式、不同載體的信息資源的構成比例,為其館藏資源體系結構規劃指明方向。此種規劃方式有助于為每一個成員館都建立起綜合性的館藏資源體系。如鎮海區總分館體系從信息資源出版形式的角度進行信息資源體系規劃——對鎮(街道)分館的圖書、期刊、報紙數量做出明確規定;天津市延伸型服務網絡則從信息資源載體角度對企業分館的館藏資源體系予以規劃——明確紙質圖書、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的數量或購置經費數額。
③等級結構規劃。根據各個成員館的發展定位和服務對象,規定各自入藏的信息資源的內容應達到的水平程度。承擔不同收藏任務的圖書館共同構成一個等級齊全,既適合休閑娛樂又能滿足專深研究需要的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如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采取由中央圖書館、主要圖書館、分區圖書館、小型圖書館、流動圖書館構成的五層架構模式提供服務,它通過規定不同類別圖書館應達到的館藏級別,構建覆蓋各個水平程度信息的館藏資源體系。
信息資源整合是對現有信息資源進行重新組織,調整信息資源結構,實現信息資源配置最優化和提高信息資源利用效率的活動。將成員館的館藏資源加以整合,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檢索服務是實現服務體系信息資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信息資源整合的內容包括書目信息資源整合、數字信息資源整合、異構信息資源整合。
2.1 書目信息資源整合
受文獻信息資源資產權和數字信息資源使用權的限制,目前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信息資源整合的重點是各成員館館藏書目信息資源的整合,整合方式包括統一整合與分散整合。
①統一整合。由總館/中心館按照統一的文獻標引和著錄規則,為成員館原有的館藏資源制作書目數據,并上傳至本地聯機書目數據庫。長春市協作圖書館書目數據的整合即采用統一整合方式,由中心館承擔分館原有館藏資源的回溯建庫和重新加工工作。為減輕統一整合給中心館帶來的經費壓力,中心館按照每條數據0.5元的標準向分館收取加工成本費。統一整合能夠充分發揮總館/中心館的人才和技術優勢,保證回溯性書目數據的質量。
②分散整合。成員館根據統一的編目原則,對其原有的館藏資源重新自行分編,總館/中心館負責審核書目數據,并將其上傳至本地書目數據庫。如杭州市“圖書信息服務一證通”工程將杭州圖書館和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的書目數據庫合并為中央書目庫,杭州圖書館對中央書目庫的原有書目數據進行回溯修改。分館重新著錄本館的書目數據,數據經杭州圖書館審校后進入中央書目庫。分散整合有利于調動成員館的積極性,減小總館的工作負擔,提高回溯編目的效率。
2.2 數字信息資源整合
數字信息資源整合通過中間技術將各種數字信息資源整合為一體,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集成檢索服務。數字信息資源整合的方式主要有基于數據的整合(數據整合)、基于信息的整合(信息整合)、基于知識的整合(知識整合)。國內很多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都使用統一的圖書館業務管理系統,如“智慧2000”系統和“Ⅰnterlib圖書館集群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大都具有數字信息資源生產和加工、存儲管理、檢索調用和輸出等功能。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可以此類系統為平臺,從成員館數字信息資源的數據整合入手,通過系統功能的升級或者新型數字技術的應用,逐步向信息整合和知識整合過渡。
2.3 異構信息資源整合
異構信息資源整合是不同載體和不同類型信息資源之間的整合,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信息資源整合的終極目標。我國公共、教育、科技系統圖書館合作建立的首個跨系統文獻資源共享平臺——珠江三角洲數字圖書館聯盟,已經開始了整合成員館各種異構資源的探索。珠江三角洲數字圖書館聯盟通過三個步驟實現對成員館信息資源的整合:元數據挖掘存儲管理,措施包括元數據收割、分析、建模、存儲;全文搜索引擎與導航,實現元數據搜索、跨庫檢索、全文搜索、資源導航;資源調度,開展聯盟的資源鏈接、調配、管理、分發服務。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可以借鑒珠江三角洲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做法,基于公共服務平臺的搭建和元數據的建設,整合成員館中各種載體和類型的館藏資源,升級地區性的信息資源服務。
3.1 文獻信息資源采選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信息資源建設的目的是以各館館藏資源的聯合保障為基礎,為用戶提供普遍均等的信息服務。因此與單體圖書館各自為政,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館藏采選觀念不同,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強調信息資源的整體布局和分工收藏,其文獻信息資源采選方式主要是協調采選和集中采選。
①協調采選。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成員館根據各自的收藏范圍與收藏重點,分工聯合選擇和采集文獻。協調采選強調區域內圖書館對異質性文獻的采集,目的是使各成員館都形成特色化、專門化的館藏資源體系。基于成員館的優勢互補,形成完備的地區性文獻保障體系。例如,杭州市“圖書信息服務一證通”工程鑒于成員館眾多,各館的用戶需求特色鮮明,建立了由成員館采訪人員共同組成的采訪工作組,統籌協調各館的采訪計劃,各館使用本館購書經費據此計劃自行采購。
②集中采選。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總館/中心館集中所有成員館的購書經費,獨立或者與成員館的采訪人員合作選擇、集中采購文獻。以張家港市合作型總分館體系為例,鎮分館每年向市館支付1萬元購書經費,由市館統一采選圖書。集中采選是對公共圖書館分級財政體制的一種突破,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大規模推廣應用。為了使采選的文獻適應各館的需求,提高采選工作的針對性,實行集中采選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大都建立了信息采編中心或成立了采訪工作小組。
3.2 文獻信息資源編目
文獻信息資源報道體系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資源共享的效果,作為文獻信息資源報道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文獻信息資源編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獻信息資源組織方式、編目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奉行的編目原則、執行的編目標準等方面的差異,會導致成員館的館藏資源書目數據不統一、不規范,從而影響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文獻信息資源的共知共享。為了實現編目標準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主要采取聯合編目和集中編目兩種編目方式。
①聯合編目。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制定統一的編目原則和編目標準,所有成員館都據此編制本館的館藏文獻書目數據,進行書目數據的套錄、復制、上傳、下載。通過成員館的協作建立實時更新、準確完備的聯機聯合目錄。不同規模等級的圖書館,其員工編目的技術能力參差不齊,由總館/中心館對所有的分編數據進行審校并統一登入書目數據庫是非常必要的。聯合編目通過整合成員館豐富的書目數據資源和人力資源,有助于避免書目數據資源的重復建設,降低成員館的編目成本,實現書目數據資源的共建共享。
②集中編目。總館/中心館依靠本館的編目人員和技術設備,全權負責整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文獻編目工作。集中編目是與集中采選相伴而生的,集中采選使集中編目具備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嘉興市城鄉一體化總分館體系、南京市鼓樓區區街聯網工程等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都設立有采編中心,專門負責文獻的集中采選與集中編目。由集中編目生成的書目數據質量較高,但總館/中心館承擔的編目業務壓力較大,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集中編目更適合于中小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3.3 文獻信息資源配置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文獻信息資源配置是為了實現各館館藏文獻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對館藏文獻進行布局、組織和流動,使之成為動態有序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的活動。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文獻信息資源是所有成員館館藏文獻的總和,所以其配置的困難和復雜程度遠超單體圖書館的館藏配置。首先,成員館的館藏資源雖然在學科廣度和內容深度上無法達到非常完備的水平,但是卻都自成體系,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專藏、特藏。如何協調成員館對文獻資源的分工收藏,避免重復入藏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必須考慮的問題。其次,一些大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覆蓋的地域范圍較廣,讀者借閱不同圖書館的文獻存在較大的困難,所以需要通過對成員館館藏文獻的定期流動方便讀者借閱,實現文獻的最大化利用。文獻大范圍流動所產生的資產權問題也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必須解決的難題。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主要通過館藏文獻的統籌配置和循環流動來解決上述問題。
①統籌配置。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根據各個成員館所在地的地區產業特色、讀者信息需求,以及圖書館原有館藏基礎等經濟、社會、文化條件,確定各館的館藏資源范圍,并予以連續、系統入藏。如佛山市禪城區聯合圖書館的瀾石金屬分館、環市童裝分館等均實行特色化館藏發展策略,同時還積極發動專業人士推介專業書刊,以提升館藏資源的針對性。統籌配置方式適用于在成員館建立之初就確定了其館藏資源特色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②循環流動。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以通借通還或定期調配的方法實現成員館之間館藏文獻的共享,通過文獻的不斷循環保持各館館藏的新穎性。受現行財政體制和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的約束,若要實現文獻的循環流動,必須首先解決文獻的資產權問題。廣東通過設立“館中館”解決,杭州通過設立專架解決,上海和蘇州則通過推行“浮動館藏”和“動態資產權”概念解決。[4]鑒于文獻配置工作具有極強的連續性,且業務繁重,許多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都設立了文獻配送中心或流通輔導書庫。基于循環流動方式的文獻信息資源配置所能達到的共享效率較高,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3.4 文獻信息資源保存
隨著社會、科技、文化日新月異的發展,知識、信息的更新速度加快,文獻的半衰期變短。文獻信息資源保存就是為了維持館藏文獻的新穎性而開展的館藏文獻剔舊、更新、保存等工作。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主要通過建設貯存圖書館的方式解決系統保存館藏文獻與節省館藏空間之間的矛盾。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所建的貯存圖書館主要是集中收藏成員館中少人問津,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的陳舊文獻。這樣做在保證了信息資源體系完備性的同時,又便于有需要的讀者取用。如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專門設立了統一儲存古舊和利用率低的館藏文獻的中央備用書庫。貯存圖書館在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文獻流通,滿足讀者需求,充分發揮文獻的使用價值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館藏文獻通常以科普類和休閑娛樂類文獻為主,專業文獻相對較少,并且分布分散,因此對讀者專業信息需求的滿足能力相對較弱。天津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于2005年建立了版本圖書館,每年采集8萬種國內出版的專業圖書,供讀者館內閱覽。[5]版本圖書館的藏書彌補了成員館藏書品種的不足,促進了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也可以借鑒此種做法,通過設立集中收藏專業性較強的文獻的版本圖書館,提升其對專業信息資源的保障能力。
在新的圖書館業態環境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體系不僅包括以模擬形態存在的文獻信息資源,而且還包括越來越多的以數字形態存在的數字信息資源。數字信息資源包括聯機檢索信息資源、因特網信息資源,以及圖書館依托本館館藏,獨立或與其他單位合作開發建設的數字信息資源。數字信息資源數量大、類型多,而且具有廣泛的共享性,用戶借助計算機系統、通信網絡等可以隨時訪問使用。數字信息資源建設無疑是今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信息資源建設的核心內容。
4.1 數字信息資源采選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在數字信息資源采選中面臨以下問題:數字信息資源價格昂貴,需要巨額采購經費;服務體系面向的讀者類型復雜、需求多樣。為使有限的經費實現最大的效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主要采用如下方式采選數字信息資源。
①單獨采購。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總館/中心館單獨采購數字信息資源,并獲得整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共享使用的授權。東莞市圖書館集群網是單獨采購模式的典型代表。集群網的數字信息資源由東莞圖書館單獨采購,但是它通過購買全市使用權的方式為分館提供數字信息資源共享服務。鑒于總館/中心館資源購置經費的限制,通常單獨采購的數字信息資源的規模都較小。
②聯采共享。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全部或者部分成員館聯合采購特定的數字信息資源,彼此共享數字信息資源的并發用戶個數。成員館可以根據本館需要,靈活選擇加入何種數字信息資源的聯合采購,以提高館藏資源建設的針對性。佛山市聯合圖書館的大多數區級圖書館和部分鎮級圖書館均是以聯采共享的方式建設本館的數字館藏。聯采共享通過集合成員館的力量,有效緩解各館單獨采購數字信息資源的壓力。聯采共享適合于購買價格較高、需求量較大的數字信息資源。
③集團采購。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成員館以組團的方式采購數字信息資源,各館之間以互相開放ⅠP的方式,共享其他圖書館采購的數字信息資源。在集團采購中,采購人員代表所有成員館與資源供應商談判,有助于降低談判成本與資源采購價格,并獲取良好的售后服務及技術支持。集團采購以其價格優惠、省時高效等優勢,而備受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青睞。如蘇州圖書館與昆山圖書館、吳江圖書館從2006年就開始以集團采購的方式購買萬方、維普期刊、人大復印期刊等數字信息資源。[6]
4.2 數字信息資源開發
數字信息資源開發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館藏中具有獨特價值的文獻信息資源轉化為數字信息資源,或者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選擇、挖掘、組織,建立網絡信息資源數據庫或導航庫。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方式開發數字信息資源。
①分布開發。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具備數字信息資源開發所需資金、人員、技術條件的成員館,自主或在其他成員館的幫助下數字化館藏資源或者開發數據庫。任何一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其所在地在歷史、地理、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記錄、保存、傳承這些知識信息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一些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成員館以館藏資源為基礎開發了一系列專題數據庫、特色數據庫。如北京市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即在各區縣圖書館館藏地方文獻的基礎上,以分布開發的方式建設了集中整合的特色資源數據庫群。[7]
②協作開發。成員館根據統一的標準,利用統一的平臺,以相互協作的方式對數字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加工、管理、發布。陜西公共圖書館服務聯盟業已啟動全省公共圖書館協作開發地方特色數據庫的探索。數字信息資源協作開發要求各館遵循統一的數字信息資源建設規范,使用統一的數字信息資源組織與檢索平臺。國內的很多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尚不具備上述條件,導致協作開發數字信息資源的工作相對滯后。但是隨著SAP6.0等數字資源共建平臺的研發,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采取協作開發的方式,由成員館同時在線共同開發同一數據庫。
4.3 數字信息資源長期保存
數字信息資源自其誕生之日起就需要持續不斷的維護。它們必須隨著存儲載體、識別軟件、數據、信息模型和標準等的更新,不斷遷移和轉換,才能被無障礙的利用。考慮到數字信息資源長期保存需要高昂的成本和先進的技術,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適宜采用委托保存和合作保存的方式。
①委托保存。對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而言,最經濟的數字信息資源保存方式是委托資源供給方和圖書館之外的第三方機構集中保存。第三方機構建設數字庫房既可以共享維護數據安全與有效的專業技術,又可降低長期保存的費用。如由JⅠSC和AHRB資助的數字信息資源歸檔系統AHDS(The Arts and Humanities Data Service)除提供人文藝術類數字信息資源服務外,還為人文藝術類數字信息資源持有者(個人、機構或組織)儲存該類資源或者提供該類資源的備份管理服務。[8]數字信息資源委托保存將成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數字信息資源長期保存的一個發展趨勢。
②合作保存。不同的組織機構、社會團體之間合作保存數字信息資源是一種被國際社會普遍推崇的長期保存模式。為應對英國數字信息資源安全保存的挑戰,大英圖書館、劍橋大學圖書館、國家檔案館、英國研究理事會、聯合信息系統聯盟等29個組織機構組建了數字保存聯盟。[9]與其他機構、團體合作保存數字信息資源對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而言也不失為一種經濟、穩妥的數字信息資源保存策略。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信息資源建設需要對成員館的資金、人員、技術、設備、館藏等各種資源進行充分整合,這就必然涉及不同的成員館和成員館的建設主體——地方政府的利益。因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規模和構建方式、成員館原有的基礎條件、圖書館領導層的理念、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務意識等主客觀因素都會影響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信息資源建設方式的選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在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必須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堅持全局導向的原則,打破地區壁壘、產權壁壘、技術壁壘的限制,選擇適宜的信息資源建設方式,借助全局性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實現信息資源供應的聚合效應。
[1]王世偉.城市中心圖書館發展若干問題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9(1):10-14,41.
[2]肖希明,張勇.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法律保障研究[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175.
[3]肖希明,張新興.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文獻資源建設探討[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6):4-10.
[4]邱冠華,等.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196.
[5]天津高等教育文獻信息中心.版本圖書館簡介[EB/OL].[2013-01-04].http://www.tjdl.cn/portal/portal/media-type/html/group/usrgest/page/banbenlib. psml.
[6]宛玲,等.我國圖書館數字資源集團采購的發展歷程及特點[J].情報資料工作,2009(6):65-68.
[7]吳洪珺,倪曉建.面向普遍均等服務的公共圖書館管理體制探析——以北京市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1(1):47-50.
[8]劉家真.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瞭望[C]//肖希明.圖書館學研究進展.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646-680.
[9]劉家真,劉莉.數字信息長期保存的相關問題研究進展[C]//陳傳夫.圖書館學研究進展.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810-835.
G253
A
1005-8214(2014)06-0067-05
張新興(1982-),男,廣州大學圖書館館員;卓毓榮(1963-),男,廣州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紀純(1963-),女,廣州大學圖書館館員。
2013-05-07
本文系廣州大學青年博士專項課題“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制度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308QNBS)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李金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