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珠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 珠海 519090)
近幾年來,珠三角地區大部分工業企業招工難現象持續發生,成為企業生產經營和地方經濟增長的潛在矛盾。位于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區珠海市金灣區這幾年也面臨同樣的困擾。一方面是企業招工難,特別是技能型人才的緊缺,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如何破解這一難題,需要政府和企業立足長遠,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和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
據了解,金灣區政府從2012年開始設立專項資金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借鑒“企業下單,培訓機構接單,政府買單”的三單聯動模式進行。這就意味著只要用人單位開出需要培訓的人員及匹配的培訓崗位清單,政府就可以根據培訓計劃為其免費培訓。2012年金灣區政府計劃提供1000名的培訓名額,培訓分兩批進行,每批500人,培訓周期為兩到三個月,培訓機構為珠海市全市現有的近20家職業技能培訓中心。
但是這一做法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面對這一扶持政策,企業卻顯得很“矜持”。截至9月14日,第一批企業技能人才訂單式培訓工作企業報備結束,僅三灶奈電軟性科技電子(珠海)有限公司提交了報備表,希望政府培訓300名電子裝接的技術人員。隨后的幾批培訓也遭遇同樣的尷尬:企業和務工人員并不熱衷于這頓免費的午餐。這不禁引發社會深思:現有的職業技能培訓存在什么問題,培養體系是否健全,政府在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中應該發揮什么作用,企業在員工的職業技能培訓中應承擔何種責任。
職業技能培訓應該與特定的職業崗位、行業需求緊密結合。目前金灣區的制造業以電子電器、機械、石化、能源、家電、制藥、食品、紡織制衣為主導的產業群,這里有多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如偉創力、飛利浦、聯邦制藥等。因此,人力資源市場對鉗工、電工、焊工、車工、數控、模具設計等崗位需求旺盛,但這些崗位的培訓所需周期長,培訓成本高,師資力量強。目前全市定點的18家培訓機構中僅有珠海市高級技工學校等兩三家培訓機構具備這方面的培訓資歷,遠遠不能滿足用工市場需求?,F有大多數培訓機構以提供美容美甲、保健按摩、中西式面點、餐廳服務、家政服務等第三產業為主的崗位技能培訓。培訓內容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培訓層次偏低,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行業企業技能型人才緊缺的現狀。
大多數培訓機構的培訓形式還是以傳統方式為主,教師傳偏重授理論知識,不太注重學員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即使有實操環節也會因為實操場地、設備有限,數十人共用一臺設備,大多數學員只能“圍觀”作罷。這種技能培訓模式導致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學員經過培訓,沒有學到真正的技能,只不過多了一張證書而已,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難怪企業雇主們對政府主導的職業技能培訓心存置疑:培訓是否有效?培訓是否有必要?
當下職業技能培訓考核不嚴,證書含金量低已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是考核手段不科學,考核標準不完善;另一方面是考核缺乏嚴格的監督機制,學員只要報名參加培訓就能順利地取得文憑證書,甚至有的學員只報名,借參加培訓的機會從事和培訓不相干的活動,最后也能通過各種途徑取得證書。而大多數培訓機構認為學員經過培訓取得證書,就算是勝利完成了培訓任務。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職業技能培訓的效果和質量。
珠海全市培訓機構數量有近20家,質量參差不齊。由于政府對培訓過程和培訓效果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也不健全,有些培訓機構鉆空子,打著培訓幌子在套取政府的培訓補貼。再加上缺乏競爭機制,一些培訓機構沒有危機意識,不愿意更新或增加設備,更不愿調整教師結構,提高師資力量。
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對外來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重視程度不夠,他們傾向使用招來即可上崗的熟練工,認為員工的職業能力是員工自己的事情,與企業無關。再加上外來務工人員的流動性和就業的不穩定性,企業和務工者之間缺乏長期穩定的勞動關系,企業就更不愿意對于崗位層次較低的員工進行培訓,企業擔心經過企業培訓,他們的勞動素質和職業技能提高,擁有一技之長后,其擇業空間也大幅提高,許多人往往選擇跳槽,這又會給用工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
綜上所述,金灣區在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方面還面臨很多問題。要解決上述種種問題,有必要學習國外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先進經驗,完善珠海金灣區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養體系,為區域經濟建設發展提供技能型人才保障。
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被譽為德國經濟發展的“秘密武器”,它為提升德國經濟的競爭力輸送了大量高技能型人才。德國職業教育成就舉世矚目,1991年在荷蘭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技能大賽上,德國選手以24個工種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團體冠軍。當時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將此項榮譽歸結于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
德國“雙元制”職業技能培訓與企業結合十分緊密。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就是指承擔職業教育的主體有兩個,一個是職業培訓學校,一個是企業或跨企業的培訓機構,其中企業培訓在整個職業培訓過程是更為重要的主體。接受“雙元制”職業培訓的對象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企業的學徒,也是培訓學?;驒C構的學生。即如果個人想要接受職業培訓,他首先必須尋找愿意提供職業培訓的企業,獲得具體的職業培訓崗位,并同企業簽訂職業培訓合同,成為企業的學徒,然后才能獲得培訓學校提供的機會,成為其學生。這種職教模式以學徒在企業接受企業師傅的實踐培訓為主,以培訓學校的理論教學為輔。培訓的經費來源于兩個渠道,企業培訓的費用由企業承擔,培訓機構或學校的費用則由國家及各級政府承擔。此外,學徒在企業接受培訓期間還能享受學徒工資,大大提高了學徒接受職業培訓的積極性。
德國“雙元制”職業技能培訓的培養目標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專業設置以崗位需求為導向,課程實施和評價均要與就業的崗位需求相匹配。值得一提的是,其培訓與考核相分離的考核辦法??荚囉尚袠I協會、企業和培訓機構選出的代表組成考試委員會,全國統一結業考試,培訓所得證書極具權威性。德國的行業協會在職業培訓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管理作用。行業協會成員由本行業社會專家組成,負責認定培訓企業資質、審查管理培訓合同、組織實施結業考試、修訂審批培訓期限、建立專業決策機構、咨詢監督培訓過程等。
由于德國政府重視發展職業教育,企業重視對員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才有了大批的德國制造和德國創造的輝煌。珠海市金灣區在外來務工人員技能培訓方面可以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技能培養體系的成功經驗,完善職業技能培養體系,為區域經濟發展輸送大批高技能型人才。
(一)政府重視,制定規劃,加大培訓投入和過程監督
2009年底胡錦濤同志視察珠海時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進自主創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要緩解技能型人才緊缺的矛盾,政府就必須重視對務工人員的職業培訓。第一,政府應聯合行業企業專家、人力資源保障部門等成立職業技能培訓專門工作組,這種專門工作組應類似于德國的行業協會,深入用工市場調研,制定詳實的培訓戰略規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培訓的針對性。第二,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訓崗位,讓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享有培訓機會。第三,加大對職業培訓過程的監督和管理,提高培訓效果,防止培訓流于形式。
(二)企業轉變觀念,積極開展對外來務工人員的職業培訓
職業技能培訓有助于企業的長期繁榮和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而當前多數企業決策者更多關注企業短期的利潤和成長,沒有把員工視為一種人力資本進行價值投資,導致企業培訓缺乏應有的重視和資金。美國培訓發展協會做過一個關于1000家企業的調查發現:如果提高10%的勞動力教育投資,可以使勞動生產率提高8.6%,假如同樣價值的投入放在工具或技術改進上,則只能提高3.4%的勞動生產率??梢?,企業在職業技能培訓上的投資會有豐厚的回報。珠海金灣區中小企業開展職業培訓可以借鑒德國的模式,先與務工人員簽訂培訓合同,確定培訓崗位,由企業內部的高技能人才充當師傅,以在廠區、車間進行實踐培訓為主。金灣區的大中型企業可借助已有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技能培訓的實踐模式,嘗試跨企業技能培訓。廣東佛山市正在積極探索這種模式,鼓勵并支持企業特別是大型制造業企業創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院)。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的良好資源優勢,將技能培訓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培養出符合企業崗位實際需要的技能人才??傊殬I培訓是一種具有強烈經濟行為和企業行為的教育形式,沒有企業的參與將是一種不成功的職業培訓。
(三)改革傳統職業技能培訓方式,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培訓內容與崗位需求相結合。傳統培訓重學歷、輕培訓,重理論、輕實踐,嚴重影響了培訓效果。首先,職業技能培訓應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給學員提供模擬演練和實操的機會,注重培養學員實際操作能力。其次,培訓內容應與職業崗位緊密結合。珠海市定點培訓機構提供的培訓崗位工種有限,不能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需盡快作出調整。
(四)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考核機制,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訓考評機制
由于沒有完善的培訓考核機制,現有的培訓考核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強,嚴重影響了培訓效果。為此,必須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對于培訓效果較差的培訓機構進行整頓或取締。一方面可以約束、促進培訓機構更加注重培訓質量;另一方面也激勵學員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德國的技能培訓考核所采取考核與培訓相分離的考核辦法值得學習。
[1]楊亮.金灣培訓人才計劃遇冷[N].南方都市報,2012-09-20.
[2]王秦.德國制造的秘密 [N].新華財經,2011-07-14.
[3]劉通.借鑒國外企業員工培訓經驗提升我國培訓的有效性[J].人力資源管理,2011(8).
[4]劉榮.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零的突破出自南海[N].佛山日報,201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