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梅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江陰 214405)
學生社團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學生發展個性素質的良好課堂,對塑造健康的學生心理、卓有成效地開展思想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高校社團也是為社區成員提供教育、營造文化風尚的重要載體,是周邊社區乃至于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客觀要求。各種不同性質的社團(專業社團、人文社團、公益社團等)以多種方式進入社區,提供科普知識宣傳、文藝演出、助殘幫困、公益環保等服務,將服務社會和教育自我相結合,在社會實踐中提升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各類資源,不斷完善和促進學校社團的發展,加強學校與社區的互動和聯系,從而使學校社區和社團都獲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加強高校社團的品牌化發展,充分發揮社團載體的服務功能和教育功能,有效地將社區和學校的資源實現協調和統合,進一步推進高職學生社會化進程,實現多方共贏,不僅拓寬了高職院校優秀人才的培養途徑,也豐富了高職學生社會教育的內容。同時,高職院校成為用人單位的人才儲備庫,有效地解決社區工作者的結構性矛盾。通過參與社區教育活動,使高職學生承擔一定的工作職責,使學生真正融入到了社會,提前獲得社會經驗,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并積極打造建設學習型社區,推進社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
本次調查范圍選取江陰市十二個居委會以及它們所管轄的辦事處,以問卷形式對其進行調查,并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調查對象為從事社區工作的社區工作者,被調查對象中高中(含中專)及以下的占38.1%,本科學歷的占31%,大專學歷的占27.4%;社區主任或書記占8%,綜合社工占24%,民政社工占12%,勞保協理員占6%,其他占5%。被調查對象中年齡在25歲以下的占23.8%,年齡在25到45歲的占55.9%,年齡在45歲以上的占20.3%。調查還考慮了性別,男性占43%,女性占57%。調查主要采取群體抽樣方法。樣本的調查充分考慮被調查者的年齡、性別、學歷、身份、職務、工作年限等個人基本情況。同時,還充分考慮被調查者所在社區建設的基本情況,努力使調查的結果具有代表性。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5份,有效回收率為95%。問卷主要從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的活動時間、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及社區工作者對學生社團活動的總體評價和價值期待等。
1.高職院校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比較深入,但是在某些方面還需要加強
通過對某些社區的調查,得出以下結論:(1)高職院校社團參與社區教育的廣泛度不高。在被調查中,有30%的人表示學生社團很少來社區舉辦活動,有10%的人表示學生社團從來沒有到社區舉辦過活動。(2)高職院校社團參與社區活動的時間是比較多的。關于社團在社區活動的時間,在問卷調查中涉及了國家法定假日、周末、平時有需要的時候和寒暑假。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學生社團在所有設計的時間內均有開展活動,其中在寒暑假開展活動最多,占52%;其次是在平時有需要的時候開展活動的,占29%;再次是在周末開展活動的,占11%;最后在國家法定假日,如“五一、十一”等開展活動的,占9.5%。(3)高職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內容比較豐富,為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注入了活力。我們的調查顯示:給孤寡老人生活照顧及心理安慰的占56%;在社區開展各種文化類活動的占32%;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的占26%;給社區殘疾人生活料理及幫助的占26%;參與社區生活指導的占19%;參與社區保健及娛樂的占17%。
2.高職院校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管理有待進一步改善
調查顯示:(1)高職學生社團活動基本上比較松散,社團在發展管理上有待加強。調查顯示:未能提供向社會交流學習的平臺占46%;財務緊缺,導致活動無法進行的占24%;制度不夠完善,管理散漫,沒有紀律性的占19%;形式主義嚴重,活動性不強的占14%。當問及高職社團是否重視對社員的培養時,61%的被調查者認為比較重視;23%的認為經常進行面對面的指導;5%的認為不重視,要完會費后就不理。可以看出,高職學生社團在發展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2)當問及高職社團在社區服務活動時有無相關教師帶領和指導時,42%的被調查者選擇有一個指導老師;有31%的人選擇沒有老師指導;22%的被調查者選擇有兩個指導老師。
1.社區工作者對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總體評價
社區工作者對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并取得的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31%的被調查者認為社團參與社區活動的效果非常好,48%的認為效果比較好,14%的認為效果一般,7%的認為效果較差。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活動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當問及高職學生社團走進社區活動有無必要時,55%的認為非常有必要,表示歡迎支持;36%的表示有必要,要看效果如何;9%的認為有必要,確實需要幫助。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中為社區的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幫助。調查顯示:54%的被調查者認為社團活動使社區氣氛活躍了;39%認為社團活動為社區文化活動提供了幫助;9%認為社團的參與使社區衛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8%的認為對社區內務有一定的幫助。
2.社區工作者對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價值期望
希望高職學生社團在社區服務活動中進一步加強創新性、責任感、組織性和紀律性等。希望高職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時間是:寒暑假、平時有需要的時候、周末、國家法定假日等。希望高職社團的活動能夠更加圍繞社區所需來開展,有相當比例的人認為高職社團參與社區活動給社區工作帶來一定的不便,社團活動時要有所限制。希望建立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社區服務活動的長效機制。希望建立和完善高職學生社團社區教育活動的評價機制,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社團自身的建設與發展,從而更好地為社區服務做出努力。
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最終要在社區教育活動的實踐中實現,在社區教育活動中,必須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首先要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廣度,讓高職院校學生社團活動更加廣泛地深入到社區教育活動中。擴大社團活動的輻射范圍,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參與服務活動,進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能力。其次,建立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社區教育活動的長效機制,高職院校與社區聯動,促進高職學生社團社區教育活動的項目化和基地化建設,以便促進高職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教育的有效、可持續開展。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與社區建立固定的實踐基地,對口開展共建項目,使得社區服務活動有依托、活動有支點。進一步豐富高職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方式,高職院校與社區聯動,提高高職學生社團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高職學生社團參與社區活動要高度重視對參與者的培訓工作。提高社團參與社區教育的組織程度,并進一步加強學生社團的組織性、紀律性,使學生社團活動的管理制度化、規范化。選配優秀的社團指導教師,并強化教師對社團活動的指導。
(1)形成高職社團活動和建設的相關政策體系,為建立高職社團的相關機制搭建政策平臺,并在校園內宣傳到位,形成積極參與社團實踐活動的氛圍。(2)嚴格社團審批程序,以此進一步規范各類社團的申報與管理工作。(3)不斷完善高職社團的管理制度和規范程度,盡可能地實現校內規范管理和校外監督相統一。(4)建立和完善高職社團參與社區活動評價和獎懲機制,把社團指導老師的評價體系與各社團成員的評價體系相結合。通過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維持高職學生社團的熱情,讓他們在社區教育活動中感受快樂、獲得回報。(5)學校為各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扶持,或者盡可能地為社團參與社區活動獲得校外的資金支持,加強對資金的管理,為高職社團參與社區教育活動能夠良好地運行提供物質保障。
高職院校和社區應當重視學生社團參與服務活動的總結宣傳工作,可以通過社區板報、櫥窗和宣傳欄等進行宣傳,展示當代高職學生的良好形象,以此推進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另外,還可以通過學校進行宣傳,固定在每一個階段學校開展總結評比表彰會。利用院報、廣播站、校園網、櫥窗、事跡報告會等途徑和形式大力宣傳,強化學生社團進社區活動的影響力和教育作用,樹立學習的模范,使更多的學生接受教育,推進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郝美英,張維.論社區教育中高校資源的開發[J].成人教育,2010(8):23-24.
[2]翁鐵慧.高校學生輔導員行動指引[M].北京:中國福利會出版社,2004:151-155.
[3]陳蕾.我國社區教育現狀及發展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9-10.
[4]張群,杜佩蓮.試論高職教育對社區教育的介入[J].教育與職業,2007(23):28-30.
[5]儀淑麗.參與社區教育:高職教育伸展的新空間[J].職業技術教育,2007(19):63-65.
[6]李月修,談文,張寶秀.首都高校參與社區教育的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3):7-8.
[7]翟思成,薛彥萍.高校社團活動的社會評價和價值期待——對高校社團社區服務活動的研究報告[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3):122-125.
[8]王允.高職學生的社區參與——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