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磊,馮 浩
(景德鎮陶瓷學院科研處,江西 景德鎮 333043)
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景德鎮陶瓷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構建研究
程 磊,馮 浩
(景德鎮陶瓷學院科研處,江西 景德鎮 333043)
景德鎮陶瓷產業在創新方面存在整體創新能力不高、科研技術分散等相關問題。在三重螺旋模型的基礎上,構建陶瓷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通過三者之間的協調運作,可以較好的解決相關問題,進而提升景德鎮陶瓷產業的創新能力。
三重螺旋模型;平臺建設;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平臺作為支撐全社會創新活動的重要載體和核心力量,在區域科技與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對激烈的國際科技與經濟競爭,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已將建設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作為支撐創新活動的優先選擇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舉措。例如,1994年以來,韓國政府為支持生物產業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由政府、中介結構、科研機構、企業和投資機構組成的推動生物產業發展的支撐平臺;美國政府實施國有科學數據開放共享國策,設立專項資金連續支持數據中心群的建設,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暢通。還有德國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之一的馬普學會,印度的產品自主創新平臺,愛爾蘭的自主創新服務平臺等都是各國科技創新平臺實踐的不同形式。2002年,我國科技部就長期困擾科技界的科技基礎條件薄弱問題提出了“科技大平臺”的設想;2004年出臺《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重點。目前,國家部分平臺已進入建設階段,各省市也紛紛啟動科技創新平臺的規劃工作。
創新系統的三重螺旋(the triple helix)進化網絡模型是Henry Etzkowitz和Loet Leydesdoff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是指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科研機構一產業一政府” 三方(Academy— Industy一Government Relations)應當相互協調,以推動知識的生產、轉化、應用、產業化以及升級,促使系統在三者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中不斷提升。三重螺旋模型認為科研機構、企業和政府的“交迭”(overlap)是創新系統的核心單元,其三方聯系是推動知識生產和傳播的重要因素。在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各參與者互相作用,從而推動創新螺旋上升。在三者資源分享與訊息的充分溝通過程中,達到科技資源運用效率與效能,以實現三方共同受益,共同發展。
三重螺旋理論與傳統創新系統理論有所不同:傳統創新系統強調以產業為創新主體,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而在三螺旋理論中不強調誰是創新主體,“科研機構- 產業- 政府”三方都可以是創新的組織者、主體和參與者。無論以哪一方為主,最終都是形成動態三螺旋,推動各種創新活動的深入開展。在這個過程中,三方都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但又和諧地相互作用、協作創新,形成共同發展的勢頭,從而促使地方經濟與社會繁榮發展。
陶瓷興則百業興,陶瓷是景德鎮的立市之本,稱都之源。景德鎮聚集了相當數量的陶瓷科研人才、設備等科技資源,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形成了獨特的地區優勢和特色。但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景德鎮陶瓷工業的科研和生產有些滯后。這主要體現在陶瓷科研機構條塊分割,科研力量分散,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不能合力承擔大型科研項目。同時各單位從各自利益出發,相互間對技術研究課題保密,造成選題重復撞車,新產品研發低水平重復,儀器設備重復購置,很多研究成果無法轉換為現實的生產力。因而,景德鎮陶瓷產業主體整體創新能力低下是制約景德鎮陶瓷創新的關鍵因素。
2.1 陶瓷產業整體創新能力較低,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在景德鎮陶瓷產業集群內,相當一部分企業仍沿用傳統技術甚至屬于淘汰和限制的技術,新興技術和高新技術所占比例甚小,技術發展的滯后導致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如有些企業仍然使用1300°的高溫燒制骨灰瓷,而在國外早就普遍使用1000~1100°的中溫燒制骨灰瓷,造成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即使部分企業能夠引進國內和國外的先進技術,但也主要處于模仿層次上,對先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非常薄弱。
2.2 陶瓷產業集群內的科研力量分散
景德鎮陶瓷產業集群內部的科研力量分割,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研發人員尤其是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帶頭人不足,導致整體科研水平有限;缺乏有效的資金保障機制,科技投入渠道比較單一,導致經費仍然短缺,使得對一些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研究攻關顯得力不從心。
3.1 構建陶瓷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必要性
科研成果與市場脫節、企業承擔風險能力不足、社會資本不愿投入創新,這些問題深深困擾著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對此,國家倡導各省市搭建科研創新服務平臺,有效整合相關資源,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作為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其建設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有效組織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搭建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撐服務體系,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增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例如:北京市科委聯合市發改委、教委、財政局等六委,結合首都地區科技資源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無法有效向企業集聚的實際狀況,創新體制機制,建設“領域平臺+研發試驗服務基地”的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體系,以“撬動科技資源、促進開放共享,服務企業需求、促進社會發展”為宗旨,通過激活科技條件資源,面向企業、社會提供研發實驗服務,開創了首都科技條件資源開放共享的新局面。又如,2004年,上海在基于“上海科技服務導航”為標志的門戶網站(www.sgst.cn)上,正式開通由“大型儀器設施共用服務系統”、“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系統”和“科技文獻保障服務系統”等10個子系統構筑的上海科技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平臺圍繞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動漫、先進制造、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產業,有效增強對重點產業集群發展的科技支撐功能。所以,優化整合科技資源,建設科技創新公共平臺,依托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整合各方創新資源進行聯合攻關,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創新過程中實時交互,采取共享機制有效降低創新風險,節約創新成本,為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奠定基礎顯得尤為重要。
3.2 構建景德鎮陶瓷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已具備的條件
(1)政府方面:景德鎮成立由省政府常務副省長擔任組長,主管科技和教育的副省長擔任副組長,有關省廳的廳長、景德鎮市市長、景德鎮陶瓷學院院長為領導小組成員的陶瓷科技資源整合領導小組,加強對陶瓷科技資源整合工作的領導。制定和發布景德鎮市陶瓷科技資源整合的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政策,明確整合科技資源,推進技術創新區域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推進措施。連續數年舉辦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景德鎮國際高技術陶瓷論壇和陶瓷高新技術成果展,匯集大量當前國內外陶瓷發展的信息,有利于景德鎮準確把握國內外陶瓷材料與工程發展現狀、水平與趨勢,跟蹤世界陶瓷發展前沿,找準科研走向,推動技術創新創造良機,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從而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把握陶瓷產業的發展方向。
(2)科研機構方面:景德鎮市現有景德鎮陶瓷學院、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及陶瓷職業大學,有輕工業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景德鎮市特種陶瓷研究所等專業陶瓷研究機構,還有國家建筑及日用陶瓷技術研究中心、國際合作示范基地(材料)、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知識產權信息中心、國家日用陶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陶瓷標準化中心等系列國家級科研服務平臺。通過整合此類資源,能夠有效的開展以研究開發陶瓷行業基礎性、關鍵共性技術為重點,通過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結合,開展先進實用的工程化技術研究,為行業提供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和新裝備。通過以現代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的陶瓷產業,推進陶瓷產業升級換代,帶動整個行業技術進步。
(3)企業方面:由于景德鎮的行業規模已成形,各種相關工藝陶瓷的配套企業逐漸完善,政府相關扶持政策的實施,使得陶瓷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能享受到更多的優惠。景德鎮當地陶瓷企業數量逐漸增多,目前已有上千家,而且發展規模也日漸增大,其中鵬飛建陶等一批當地民營陶瓷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脫穎而出,成為非公有制經濟的龍頭企業。同時自2003年以來,景德鎮市大力開展陶瓷招商引資工作,先后有近百家建筑陶瓷企業在景德鎮落戶。其中佛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樂華陶瓷有限公司、法蘭瓷陶瓷有限公司、中外合資鴻強陶瓷有限公司等大型公司的落戶,給我市陶瓷行業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工藝技術。
3.2 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陶瓷科技創新平臺的基本結構
基于三重螺旋模型而形成的陶瓷科技創新平臺是一個立體的空間結構,其中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重政策支持,陶瓷企業重陶瓷發展需求,高校、研究機構重關鍵性、共性技術研發。這三者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化形成陶瓷科技創新平臺的基本結構。
在這個機構中,通過各創新主體之間的創新學習使整個系統的創新活動得以進行和螺旋演進,通過創新規制使得整個系統的創新活動得以規范和控制。企業是系統的動力源,是其它主體行動提供動力源泉;高校和研究機構是系統的知識庫,為其它主體的行為選擇提供理論指導和依據;政府則是系統的調控器,引導其它主體的行為方向。各個創新主體相互依存,相互支撐,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并相互協調才能完成創新系統的整體目標。
3.3 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景德鎮陶瓷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思考
堅持“以人為本”。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關鍵是人才。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和培養學科帶頭人, 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開展合作,按照“擇優引進,按需引進”的原則,根據平臺建設實際需要引進人才。鼓勵科研團隊建設,團隊的建設有利于重大科技成果的產生,有利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和產生新學科增長點,充分發揮團隊優勢,用團隊優勢來彌補高端人才不足的弱勢。
堅持“產研用互動”。企業、科研機構是重要的創新活動主體,兩者能否進行有效的創新互動是創新服務平臺是否運轉良好的一個重要指標。科研機構為企業提供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改造與發展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地方政府牽頭召開科技成果推介會,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地方政府定期召開“產研用”座談會,探討“產研用”結合發展宏觀思路,為地方經濟社會和龍頭企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從而促進科研機構、企業、政府互動螺旋發展。
創新在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核心的作用,作為實現經濟高速發展的有效手段,它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如何更好的建設科技創新平臺,使其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將會對全國的創新體系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政府、科研機構、企業作為科技創新平臺的基本組成要素,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孫慶, 王宏起. 地方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及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 2010(3):16-19.
SUN Qing, et al.,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10(3):16-19.
[2] 閻友兵,王志凡. 基于三螺旋理論的產學研創新集群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9(4):236-239.
YAN Youbing, et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9(4):236-239.
[3] 郝運濤,袁偉. 淺析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關系[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 2010(7): 64-66.
HAO Yuntao, et al.,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010(7): 64-66.
[4] 鄭世珠. 地方高校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幾點思考 ——以福州大學為例[J]. 科技與管理.2010(3):138-141.
ZHENG Shizhu. Science-technolygy and Management,2010(3):138-141.
[5] 景德鎮陶瓷行業發展情況.[EB/OL].http://www. cizhuan114.com/html/166-1-1770.htm 2010-09-27.
[6] 劉明. 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戰略思考[J]. 陶瓷學報, 2011(2)
LIU Ming. Journal of ceramics, 2011(2)
[7] 于保春等. 景德鎮民營陶瓷企業低碳經濟管理模式研究[J]. 陶瓷學報, 2013(1).
YU Baochun, et al. Journal of Ceramics, 2013(1).
Construction of Jingdezhen Ceramic Scientif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Model
CHENG Lei, FENG Hao
(Offce of Scientifc Research,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has the problems of low innovative capability and non-integrated scientif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services. The ceramic scientif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ed on the triple helix model can facilitate the cooperation among research institutes,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y of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the triple helix model; platform construction; scientif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HENG Lei(1984-),female,Master,Lecturer.
F427
A
1000-2278(2014)01-0078-04
2013-10-20。
2013-10-28。
程 磊(1984-),女,碩士,講師。
Received date:2013-10-20. Revised date:2013-10-28.
E-mail:chenglei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