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繼元
21 世紀是知識爆炸、創新密集的嶄新時代,科學研究深入廣泛,新興技術競相涌現,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已成為我國各行各業發展的主旋律。
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必須了解國內外現有的科學成就和前沿動態。科技查新作為科技創新課題立項、成果鑒定的第一道工序,是科技創新評價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它對于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在科研評價、自主創新方面的作用,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讓更多的科研人員了解查新,走進查新,利用查新,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使科技查新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乃是當務之急。為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查新工作必須盡快適應這一新形勢,加強改革與創新。正是為了實現這一主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11 月出版的張群同志的《面向創新體系的科技及社科查新》專著得以問世。
作者從科技查新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相互關系入手,分析了科技查新工作對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科技查新質量控制的方法,探討了科技查新的優化程序。本書選題新穎,資料豐富,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得當,全書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在論述、數據、觀點等方面具有創新性,對于科技查新工作實踐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廣義的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我曾在論著中呼吁建立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查新制度和完善檢索體系。我認為,盡管社會科學有著與自然科學不同的特點,在檢索工具上社科也不如自然科學齊全,但是在避免重復研究、平庸研究、抄襲之作,倡導學術觀點創新等方面還是有相同之處。張群同志的這部專著秉承并發揚了這一觀點,借鑒自然科學查新的成功經驗,用了整整一個章節研究社會科學的評價體系和科研質量控制的客觀評鑒辦法,較系統地進行了社科查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建立了社科查新體系,構建了社科查新工作指標體系評價模型。研究內容涉及多個方面,諸如社科查新用戶調查與分析、社科查新工作現狀的調研、社科查新與科技查新的比較分析、社科查新工作指標體系的設計、支持向量機方法的評價等等。
本書的一大特色是探討了新形勢下科技查新延伸增值服務問題,包括科技查新與學術誠信、科技查新與競爭情報服務、科技查新與學科化知識服務等內容。我最感興趣的是作者對科技查新與學術誠信問題的探討。書中重點論述了查新在構建學術道德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提出了以現有查新站為基礎,把符合要求的查新機構擴展為學術誠信初審機構,在開展傳統查新工作的同時也查不端、查誠信;本書還研究了科技查新中的科研誠信監測模式,確立了科技查新中的科研誠信監測點。這些研究有效地拓展了圖書館的職能范圍,為圖書館開展科研誠信監測工作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為科研誠信體系建設提供調查取證、監督驗證的平臺,完善了科研誠信體系。學術規范問題一直是我關注和研究的重點領域之一,我始終認為知識如何積累、增長與創新,或學術研究、知識活動如何有序進行,這是學術規范與圖書情報學都要面對的核心問題。但學術失范與學術腐敗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歷史原因和個體心理原因,必須標本兼治,自律和他律并舉,必須進行學術制度、評價制度的改革。科技查新作為情報評價的一種方法,是建設學術誠信體系的有力手段。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學術誠信的內涵不斷擴充,查新機構應加強學術誠信的特點、理論與實例的研究,在科技查新中探索學術誠信監測業務,不僅能夠有效遏制學術不端行為,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體系,而且能為科技查新工作的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是見解獨到,善于運用新理論、新方法、新體系去分析問題。如在“查新質量優化控制體系”這一章節中,研究了柵欄技術在查新審核工作的應用,引入食品質量控制領域的柵欄技術來探討查新質量控制問題;在借鑒科技查新理論與方法、綜合現有社科評價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社科研究內容的特質,設計了一套由4 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構成的社科查新工作指標體系,并將支持向量機引入到社科查新工作指標體系評價問題的求解中。
本書的第三個特色是能綜合運用信息學、文獻計量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實證和規范相結合,結合查新工作的實際情況做到科技查新工作的創新發展,提出了科技查新服務于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本書適合于科研人員、科技情報人員尤其是科技、社科查新人員閱讀、參考。
張群同志好學、刻苦,在忙碌的查新工作之余,能夠利用閑暇進行學術研究,此種精神可獎可嘉。可以相信,只要繼續保持查新實踐與理論相互促進,查新這個新興的研究領域一定能夠不斷發展,一定能為我國于2020 年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發揮應有的作用。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