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瓊,楊九龍
美國圖書館將館員分為專業館員(Professional Librarian)、支持館員(Support Staff)和學生助理三大類。專業館員必須持有美國圖書館協會(ALA)認可的圖書館學院頒發的碩士學位證書[1]。國內學界對專業館員的認識還不明確,在許多研究中將專業館員與熟悉某一學科專業知識或從事讀者咨詢服務的學科館員、參考館員混為一談。本研究參考美式做法,研究對象專指受過正規圖書館學專業教育取得學位證書的圖書館員。截至2011 年全國已有圖書館學專業碩士授予單位57 個,博士授予單位10 個[2]。圖書館學較強的專業性使得專業館員成為館員構成的主要部分和中堅力量。本文旨在通過對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工作滿意感進行調查,揭示他們的工作狀況、尋找滿意原因,對圖書館管理者和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啟示。
工作滿意感(Job satisfaction)被Locke(1976)定義為“來源于組織成員對其工作或工作經歷的評估的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它是組織成員所擁有的對其工作的一種特殊類別的態度,即他們對工作的一種情感反應[3]。
國內學界對專業館員的工作滿意感關注較少,筆者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文獻檢索的結果多數是無效的。但國內已有對館員滿意這一范疇的較為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些方法值得借鑒。筆者通過“中國知網”專業檢索功能,以“SU=‘圖書館員’and(SU=‘滿意感’+‘滿足感’+‘幸福感’+‘快樂’)”為檢索式,共得文獻128 篇。筆者對這些文獻進行了分析。關于館員滿意的研究近五年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這說明館員滿意的問題在學界已經引起重視,并將成為研究熱點。
研究主體方面,南開大學徐建華教授的實證研究團隊在該方面的研究貢獻突出。徐建華教授主持的“當代圖書館員的‘快樂指數’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對全國大部分地區、各類型圖書館員的快樂感受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分析,提出了詳盡的調查結論[4]。其中,與本研究相關的研究結論包括工作滿意感與“快樂指數”呈正比例關系;女性館員工作滿意感高于男性;家庭年收入水平、個人月收入水平與工作滿意感呈正比例關系;學歷越高,工作價值感越低,但對不公平現象的接受度越高,對管理者越滿意[5]。相關文獻的年分布和機構分布如圖1、圖2。目前學界對館員滿意的研究表明“圖書館員職業滿意處于中性狀態,其中公共圖書館員的職業滿意水平又略低于高校圖書館”[6]。學界在對工作滿意感的歸因分析上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社會支持的三個維度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的正相關”[7];職業愛好、專業興趣、社會認同和發展前景是影響館員滿意度的重要因素[8]。這些研究均提出改進滿意度的意見,包括培養館員成就感、公平感、歸屬感;圖書館對內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機制、提供崗位輪換制度以均衡館員的工作內容和強度;提高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等。

圖1 相關文獻年分布圖

圖2 相關文獻機構分布圖
在研究方法上,相關研究多采用問卷調查法,并從多個維度設計出圖書館員工作滿意度量表;在分析數據上多借助spss 統計分析軟件。但是,工作滿意感問題具有社會現象的復雜性,受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其結果是不可捉摸的。因此,問卷調查對此類質性研究問題并不適合。
總體上,學界關于館員滿意方面的研究不多,研究方法較單一。本研究鎖定的研究對象為專業館員,這類人群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并在圖書館工作,他們的職業生存環境、生活狀態對研究專業教育具有指導性意義;研究結果會對圖書館人力資源現狀提出建設性意見。此外,本研究致力于采取深度訪談、關鍵事件法和“扎根理論”編碼等新的研究方法審視問題。
訪談是扎根理論研究最主要的資料收集方法。深度訪談(In- Depth Interview)通過與被調查者深入交談以了解某一社會群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經歷,探討特定社會現象的形成過程,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思路和方法[9]。本研究具體執行步驟如下:
(1)抽樣。本研究抽樣采取開放性抽樣。抽樣數量遵循“理論飽和原則”——當被試資料信息大量重復,對厘清概念、確定范疇、構建理論無意義時停止抽樣[10]。抽樣過程根據就近方便原則,在西安地區的3 所大學進行;抽樣共得被試12 名。這12 名被試均為取得專業學位的專業館員,并且在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崗位上分布較為全面,能夠代表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的總體質量特征。
(2)訪談提問。本研究為開放式訪談,為營造寬松的氛圍,參與者可以自己的語言來說出他們的故事,提綱僅設定一個關鍵問題,這樣的提問設置減少了提示,避免強加給參與者一定的解釋[11]。如問題指導語為:“請描述您工作以來最令您滿意的一件事和最令您困擾的一件事,并詳細闡述該事件發生的過程。”
(3)整理資料。訪談生成大量錄音資料,每次訪談結束后需盡快完成筆錄,去除與談話無關的內容,使訪談記錄條理化。
本研究在滿意感歸因分析上選擇關鍵事件技術(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IT)。該技術由Flanagan 提出,他要求受訪者講述一些印象深刻的事件,然后對這些所謂的關鍵事件進行內容分析,以尋求導致關鍵事件發生的深層次原因[12]。根據本文所研究的問題,這里的關鍵事件是指被訪談者提到的帶來滿意感或困擾感的事件,每一個經歷即為一個關鍵事件。
本研究在關鍵事件編碼分析中運用扎根理論。1967 年,格拉斯和斯特勞斯(Glazer&Strauss)提出了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這一理論將實證研究和理論建構緊密聯系起來,提供了一整套從原始資料中歸納、建構理論的方法和步驟,使研究人員可以通過系統的分析方法對實證資料進行分析歸納來發展概念和建構理論[13]。該理論具有顯著的實用性,既有來自資料中的句子、對話,也有抽象的概述,既遵守嚴格的科學原則,同時在方法上又保留有一定的彈性[14]。
本研究的“扎根理論”編碼由兩名圖書館學研究人員完成。研究者分別對訪談資料中的關鍵事件進行主題分析,假設一些關系留待檢驗。根據假設關系,研究者將編碼詞進行類屬歸類,并對本研究者主題分析中未出現的類進行補充編碼,形成較完整的編碼標準。本研究的“扎根理論”編碼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1)開放式登錄。研究者借助對文字逐字逐句的分析進行編碼,形成“工作滿意感編碼表”,根據假設關系設計訪談大綱。
(2)構建范疇。用一個抽象層次較高的名詞說明詞表中重要的、感興趣的社會現象即范疇。范疇出自被試說出的名詞或由研究者命名。
(3)構建備忘錄。研究在此環節發現所獲得的資料在理論上具有的意義;隨著詳細的備忘記錄,形成理論框架。
本研究被試情況見表1。

表1 被試基本情況匯總

(續表1)
館員滿意問題對館員本身來說,多數情況下為潛在感受,很難被注意,更難以度量,這使得館員滿意問題的研究比較困難。但是,館員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印象深刻的事件會留存在記憶之中,這類事件往往給館員帶來了興奮、失望、欣喜、怨懟等情緒。
研究者根據被訪館員對“工作中最令您滿意的一件事和對您造成最大困擾的事”的回答,從訪談記錄中共得到令館員產生滿意感或帶來困擾的關鍵事件23 個,見表2。

表2 關鍵事件案例情況

(續表2)
本研究對關鍵事件的歸因分析使用“扎根理論”技術進行人工編碼。經過登錄——構建范疇——構建備忘錄這三個過程得出了行為、態度、影響因素三大主題范疇,以及下位類共12 個主題范疇,形成編碼詞表共三個文件。
根據訪談結果,三位被試無“滿意或困擾事件”;這類數據被剔除在研究范圍之外。有“滿意或困擾事件”的被試所提供的23 個關鍵事件在分布上:滿意事件11 個,占樣本量的47.82% ;困擾事件12 個,占樣本量的52.18%,兩類樣本量基本持平。23 個關鍵事件在三個主題范疇上的分布見表3。

表3 關鍵事件主題范疇分布
關鍵事件主題范疇分布表明:影響因素主題涉及的響應頻數最多,其次是態度主題,行為主題響應頻數最少。
3.3.1 行為主題
研究者對登錄形成的“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工作滿意感——行為部分編碼詞”進行類屬分類,分析歸納出給專業館員帶來滿意感或困擾的行為,共得提供服務、自我提升、一般行為外3 個核心類屬,包括子主題12 個。行為主題下的響應頻數為68 次,其中滿意行為響應44 次,困擾行為響應24 次;教育、學習、宣傳推廣和管理是四種帶來最多滿意感的行為。詳見表4。
3.3.2 態度主題
研究者對登錄形成的“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工作滿意感——態度部分編碼詞”進行類屬分類,分析歸納出工作態度的三種表現方式,分別為認知表現、情感表現和意向表現3 大態度主題,包括子主題27 個。態度主題下的響應頻數為114 次,其中滿意態度響應54 次,困擾態度響應60 次,詳見表5。

表4 行為主題編碼分類及典型案例

表5 態度主題編碼分類及典型案例

(續表5)
館員對工作的態度通過對工作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三方面表現出來。館員工作態度的認知因素是對所從事職業的價值、意義及作用的認識、理解;情感因素是館員在長期職業活動中所形成的情緒情感體驗;意向因素是在認知和情感基礎上對態度對象的反應傾向。
3.3.3 影響因素主題
研究者對登錄形成的“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工作滿意感——影響因素部分編碼詞”進行類屬分類,分析歸納出一級影響因素6 個,分別為工作本身、工作回報、工作關系、管理狀況、自身素質、外部環境;二級影響因素21個。影響因素主題下的響應頻數為140 次,其中滿意感影響因素響應52 次,困擾影響因素響應88 次,詳見表6。

表6 影響因素主題編碼分類及典型案例

(續表6)
影響專業館員工作滿意的一級影響因素中,工作本身響應44 次,滿意和困擾響應分別為16 次、28 次;工作回報響應23 次,滿意和困擾相應分別為7 次、16 次;工作關系響應10次,滿意和困擾響應分別為4 次、6 次;管理狀況響應19 次,滿意和困擾響應分別為12次、7 次;自身素質響應6 次,滿意和困擾響應分別為4 次、2 次;外部環境響應38 次,滿意和困擾響應分別為9 次、29 次。
(1)工作本身。首先,專業館員因為經過了數年的學習、訓練,他們更希望所學能有用武之地,而圖書館工作較強的實踐性能給專業館員帶來滿意感;其次,圖書館職業的不規范行為較多,如崗前培訓過于簡單、敷衍,工作流程不明確等。這樣的工作體驗會使專業館員感到困擾,同時也表現出了圖書館這一職業欠發展的狀況;第三,認為圖書館工作給自己帶來較大成就感的專業館員一般都在比較重要的工作崗位上,從事的工作可替代性不高,并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績,大家對他的工作成果也都很肯定;第四,圖書館作為服務型組織的非營利性使得圖書館職業的高尚性顯得尤為突出,訪談中許多專業館員表達出了對書和圖書館的喜愛。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非常熱愛圖書館的工作,在分類、編目這些傳統的工作也得到了較大滿足;最后,圖書館這一機構的人員編制不多,但是工作卻是繁重的,專業館員往往一人身兼數職,負責多項業務,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均比較大。
(2)工作回報。工作回報是影響職業人滿意感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與工作本身相匹配的回報水平不僅體現為物質回報,也體現在精神慰藉方面。根據訪談,館員工作回報主要體現在薪資、職稱晉升、休閑活動和地位這四方面。在我國的高校圖書館體制下,薪資水平是與職稱相聯系的,同等職稱下的薪資水平基本相同。因此,館員的不滿意感主要來自于職稱評定,它不僅會帶來薪酬待遇、管理權力、工作內容方面的提升,也是館員自我實現的重要體現。此外,圖書館為館員組織的休閑活動能起到調節工作情緒,緩解工作緊張的作用。館員的工作回報還體現在館員的社會地位,高校館員在高校內的教學輔助地位使得館員身份尷尬,他們同樣是傳播知識,但其社會地位遠不能和教師相提并論。許多館員在訪談中表達了身份地位尷尬的困擾。
(3)工作關系。館員在工作中形成的人際關系和工作氛圍是工作關系形成的兩個方面,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積極的工作氛圍使館員更能投入本職工作,形成較大滿意感。
(4)管理狀況。訪談中被試所提到的管理狀況包括領導、人才建設和學習培訓三個方面。首先,圖書館領導的管理理念會影響整個圖書館的工作氛圍,但目前高校圖書館領導呈現出非專業化的特點,館長這一職位成為學校晉升的職業跳板,館長不作為的現象十分普遍。圖書館領導的工作狀態會使館員呈現積極或消極的工作狀態。其次,二本類院校圖書館的人才建設斷檔問題比較嚴重,圖書館新進館員專業背景復雜,或連續多年沒有招聘專業館員。這使專業館員的專業認同感降低,困擾增強。
(5)自身素質。圖書館專業知識、技術處在巨變時期,更新速度快。專業館員的知識儲備使他們在職業競爭中占有一定優勢,但他們必須不斷自修才能保持這種優勢。同時,專業館員通過學習可以增加學識、贏得更多發展機會、提高職業自信,最終達到工作滿意感提高的效果。
(6)外部環境。經過類屬歸類,研究者將外部環境主題分為四種,包括組織環境、生活狀況、用戶行為和行業社會。首先,組織提供的環境包括經費、資源、硬件設備和圖書館水平這三種。圖書館經費充足、資源豐富、硬件設備先進,圖書館水平處于同行業領先狀態;這些組織環境都會使館員工作舒適度提高,工作積極性提高,增強組織歸屬感;否則反之。其次,由于圖書館員以女性為主,女性因為需承擔較多家務的狀況使其生活壓力普遍較大,這一點在關鍵崗位工作的專業館員表現得尤為突出。最后,專業館員的行業社會定位較低,人們不清楚圖書館員的工作內容或認為圖書館工作是不重要的,這種情況在被試身上反映得比較明顯。行業社會對館員的低預期和低認同使得館員工作熱情大打折扣,直接影響工作滿意感。
通過關鍵事件的扎根編碼分析可知,絕大部分影響館員工作滿意感的因素與圖書館管理有關,由此可見,圖書館管理者的水平是影響館員職業滿意感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圖書館管理者必須對館員的切身感受加以重視,崗位安排要適當考慮館員的喜好和興趣所在。其次,圖書館管理者要對館員所做出的成績加以肯定和鼓勵。第三,在薪酬待遇和職位晉升上,高校圖書館員作為教輔人員本身不占優勢,圖書館管理者要在關系到館員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多做積極的努力。第四,圖書館管理者要對圖書館的工作環境加以改善,不管是建筑設備方面的硬件環境還是館員間的人際關系工作氛圍都會對館員的工作積極性帶來影響。
目前,我國圖書館員面臨的工作滿意感不強、困擾多的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主管文化事業部門對圖書館職業發展不夠重視。所以在訪談過程中,被試反映出與計算機等其他專業畢業生相比競爭力不明顯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必須從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入手,建立一套相應的標準,以達到規范圖書館行業的目的。
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主要內容即為課程學習。因此,圖書館學專業課程設置是影響圖書館學畢業生綜合素質、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筆者認為圖書館學課程設置一要加大實踐性課程的分量,借鑒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二要設置更加實用的計算機課程。目前圖書館本科課程中計算機課程過于專業化,與圖書館學聯系不密切,應將書目數據查詢、數據庫的使用融入本科教學。
圖書館這一機構現已成為使用新技術、新設備較早的地方,拓展圖書館業務所需的知識也是日新月異,所以,圖書館員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圖書館發展的步伐。除此之外,圖書館員應具備“服務與智慧”的圖書館精神,圖書館是知識的殿堂,智慧是館員的力量,服務是館員的天職。圖書館、智慧與服務三者之間應該統一于圖書館的建設中,跟隨圖書館一同進步。
[1] 夏知平,溫國強.我國研究型圖書館建設中的若干問題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4) .
[2] 中國圖書館學會,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學專業碩士、博士授予單位名單[Z].中國圖書館學年鑒,2011.
[3] 胡義秋,段軍平.關于員工工作滿意感的綜述[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2) .
[4] 當代中國圖書館員“快樂指數”[EB/OL].http://www.nlc.gov.cn/newtsgj/gtqk/tyck/2007nzml/81/201012/t20101201_23105.htm.
[5] 李超,徐建華,霍麗敏,等. 當代圖書館員“快樂指數”調查主報告[J].圖書情報工作,2007(6) .
[6] 馬迪倩,劉瑩.公共圖書館員與高校圖書館員職業滿意度對比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1(4) .
[7] 陳健.圖書館工作滿意度調查[J].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10(4) .
[8] 畢華.高校圖書館青年館員職業滿意度研究[J].貴圖學刊,2010(2) .
[9][10]孫曉娥. 扎根理論在深度訪談研究中的實例探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
[11] 孟娟. 心理學扎根理論研究方法[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
[12] 鄧勇.關鍵事件技術(CIT) 應用現狀分析[J].銅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6(3) .
[13] GLAZER,BARNEY&ANSELM STRAUSS.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7.
[14] 王錫苓. 質性研究如何建構理論?——扎根理論及其對傳播研究的啟示[J].蘭州大學學報,20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