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彤 韓繼章
(1.吉首大學圖書情報研究所 湖南吉首 416000;2.湖南圖書館 湖南長沙 410011)
長期以來我國西部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緩慢,圖書館事業的基礎差、底子薄,信息社會的到來加劇了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普遍出現的一些圖書館聯盟,如上海中心圖書館、深圳圖書館之城、東莞圖書館集群、蘇州、嘉興的總分館體制,通過多種形式保障了公眾的信息權利。但是西部廣大地區由于經濟相對落后,公眾的信息權利受條件限制而未能實現。信息社會迅速發展,如不盡快改變這種狀況,這些區域的公眾將會因“數字鴻溝”而加大貧富差距。所以需要盡快構建本地區公共圖書館用戶保障體系,實現本區域公眾的圖書館權利。
經濟不發達地區由于歷史的原因,圖書館事業的底子薄、基礎差、網點少,這些地區的民眾未能較方便享受圖書館服務,普遍均等的圖書館服務的發展目標難以實現。因而,經濟不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必須構建強有力的用戶保障體系,才能為建設和諧社會作貢獻,為實現普遍均等的圖書館服務奠定基礎。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提供的智力支撐,需要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用戶需求滿足的基本保障作用。而當前的網絡環境已經為文獻信息共享提供了技術和政策上的諸多保障,從而使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有可能借鑒東部地區圖書館聯盟的有益經驗,建構具有西部特色的公共圖書館用戶保障體系,為西部經濟振興作出貢獻。
在信息社會初期,我國出現了兩種形式的圖書館聯盟,即系統性圖書館聯盟和區域性圖書館聯盟,但是,這兩種形式的圖書館聯盟并不是圖書館合作的最高形式和理想形式。因為就系統圖書館聯盟而言,這種聯盟是局限在一定范圍,它不可避免地與其他系統的聯盟出現資源的重復,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對于區域圖書館聯盟來說,目前它們的出現僅僅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圖書館合作的產物,部際圖書情報協調的問題并未引起人們關注,這是由于這些區域的公共圖書館的實力較強,其自身的文獻信息擁有量巨大,自己基本可以解決本區域用戶的文獻信息需求,因而毋須由跨系統的上級組織來解決。而當圖書館聯盟深入發展時,廣大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公共圖書館來組織本區域的圖書館聯盟,需要系統之外的虛擬資源時,必須通過跨系統的權威機構來解決。網絡環境的到來為圖書館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可能性,系統圖書館聯盟和區域圖書館聯盟只能是圖書館聯盟的初級形式,一種綜合性大范圍的圖書館合作將會來臨,這種圖書館合作是一種更高水平的合作,是一個更大系統,更為復雜和更高級別的管理,它將把我國的圖書館合作推向新水平和更為廣闊的領域。它的主要標志是“管理”的升級。這種管理升級是實踐的需要,是公民信息權利的需要,是我國圖書館合作發展的需要。
地區公共圖書館立法對于區域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和服務有著重要的規范和法律約束作用。《北京市圖書館條例》于2002年7月18日獲北京市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是我國一部比較明確、完善的地方圖書館法規,這部法規頒布后對北京市圖書館事業的推進作用是顯著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得到大的提升,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有迅速改善。《條例》頒布之前,北京市有公共圖書館25所,其中市級圖書館2所,區縣圖書館23所。截至2008年,基層圖書館獲得迅速發展,鄉鎮(街道)圖書館發展到290所,社區(村)圖書館(室)已有3263個。鄉鎮(街道)以上公共圖書館館舍面積從17.8萬m2增加到20萬m2;藏書從1017.01 萬冊(件)增加到 1413.11 萬冊(件),增加 39%;閱覽座位從16679席增加到22376席,增加34%。《條例》實施后,“北京市公共圖書館計算機信息服務網絡”覆蓋全市24個區縣圖書館和少年兒童圖書館,以及100多個街道、鄉鎮圖書館。到2008年底,區縣圖書館已全部實現10兆寬帶連接,18個館建立了網站。全市公共圖書館電子計算機2535臺,電子閱覽室終端1113個。與此同時,以首都圖書館為中心的全市公共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書目檢索中心、網上閱覽中心等先后建立,充分實現了數據、網絡、文獻等資源的合作共享。〔1〕《條例》頒布后,北京市公共圖書館實行區縣圖書館和街道鄉鎮圖書館管理上的總館/分館體制,實施借還書刊“一卡通”服務。至2008年全市共建成分館253個,持證讀者915412個,年外借圖書9045000冊次,總流通人次8012000人次,分別比2002年增長286.3%、67.9%和47%。
深圳于1997年7月15日由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頒布試行《深圳經濟特區公共圖書館條例》,2002年,市政府主持制定《深圳市建設“圖書館之城”(2003-2005)三年實施方案》,2006年開始實施《深圳市建設“圖書館之城”(2006-2010)五年規劃》,使深圳公共圖書館事業得以迅速發展,圖書館服務水平得以較大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建成市級公共圖書館3座,區級公共圖書館6座,街道以及工業區分館51座,達標社區圖書館516座,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全市公共圖書館總面積227943m2,文獻總量1395.36萬冊(件),閱覽座位25445個,在崗從業人員1573人。5年來深圳市、區兩級財政除投入新建市區館館舍經費外,還投入公共圖書館日常運作及專項購書經費7.26億元。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深圳支中心1個,區圖書館服務中心6個,服務網絡點396個。深圳圖書館、深圳科技圖書館與6個區圖書館以及部分街道館等近26家公共圖書館之間開通了通借通還業務。〔2〕按2008年底深圳市常住人口876.8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32.08萬人,暫住人口644.75萬人)〔3〕計算,實現了每14.37萬常住人口擁有1座縣級以上的公共圖書館,每1.22萬人擁有1座社區、勞務工、主題、自助圖書館。
北京、深圳兩地的公共圖書館立法對本區域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推動作用十分顯著,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湖南湘西自治州的圖書館事業,也需本區域的圖書館法規來規范和推進。湖南的市縣圖書館事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有過大的發展,九十年代省人大常委會文教衛委員會曾對制定公共圖書館法作過一些調研,但這方面工作未最后完成,所以需要省市縣圖書館合力推動區域性公共圖書館立法工作。
圖書館合作由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本改變了圖書館合作的模式和方法。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公共圖書館,要實現用戶需求保障的目標,重視技術的基礎保障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共享工程提供的技術平臺,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通過網絡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公眾享用的一項文化創新工程。工程自2002年4月正式啟動,技術保障現已逐步完善,與數字圖書館建設緊密結合,在資源建設、用戶服務等方面應用數字圖書館的成熟技術和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依托國家現有的骨干通信網絡,搭建了由光纜連接和衛星接發兩種網絡通道,開通文化共享工程網站,通過互聯網、衛星、鏡像、移動存儲、光盤復制等多種形式提供服務。至2005年底,已建有國家中心,32個省級分中心,1560個市、縣級分中心,2600個鄉鎮街道基層中心和村(社區)基層服務點。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當前我國基層公共圖書館最基本的網絡工具,它是經濟不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構建用戶保障體系的基礎,是公共圖書館提供合作和服務時必須優先考慮和利用的資源。
區域圖書館合作在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經濟發達地區如上海、深圳、東莞等,這些區域的中心圖書館綜合實力強,尤其是文獻信息資源富集,因而,通過區域圖書館合作,開辟更多的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渠道,讓圖書館通過優質服務,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率。但是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公共圖書館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心館自身文獻信息資源存量不足,因而其建構用戶需求保障體系的關鍵在于通過區域圖書館合作,挖掘和利用區域內各系統文獻信息資源。那么,跨系統的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是否可行呢?應當說,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由于系統的文獻信息資源在當今的網絡環境下仍具有一定的封閉性,這種封閉性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由于系統間的封閉造成文獻信息資源采集缺少協調,造成大量資源,尤其是大型數據庫的重復收藏、重復建設,造成浪費;二是由于封閉使資源利用率不高,如高校的豐富資源并未得以充分利用。社會文獻信息的需求讓人們思考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合作的更多可能性,幾年前武漢宣言站在維護公民閱讀和信息權利的視角發出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的呼吁,現在,網絡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網絡技術更加成熟,應當將文獻信息資源的合作共享提高到更高的層次和拓展到更廣闊的范圍,實現跨部門、跨系統的信息資源共享,以解決經濟不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的文獻信息資源不足的問題。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有一種聯席會議制度,是為了實現和研究解決共享工程中一些重大問題而設立的,聯席會議的成員包括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門,如果能夠通過聯席會議這種溝通渠道來研究部際圖書情報協調問題,不失為一種方便的途徑。
構建經濟不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用戶需求的保障體系,關鍵是建立一個堅強的保障體系中心,這不但是一個資源中心,而且是一個組織中心。由于歷史原因,區域公共圖書館成為區域文獻情報中心,是因為在公共圖書館系統由于中心館對縣館的輔導,自然成為中心;區域內其他系統圖書館,由圖書館學會組織的聯系,使中心館成為聯系高校圖書館、企業圖書館的中心。
目前,經濟不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的中心館實力較弱,核心和主導作用難以發揮。主要原因是政府撥款不足,館舍設備、文獻信息資源和干部隊伍等諸多方面與本地區高校圖書館有一定差距。經濟不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用戶信息保障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個實力雄厚的中心館,而中心館的培育需要政府和上級圖書館付出更多的努力。
經濟不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用戶保障體系模式采用中心圖書館模式,即是以州圖書館為中心館,以區域高校圖書館(吉首大學圖書館等)、縣圖書館、鎮(街道)圖書館和企業圖書館為分館的中心圖書館體系。
在網絡環境下區域圖書館聯盟有兩種模式選擇:一種為中心圖書館模式,一種為總館/分館模式。經濟不發達地區圖書館宜選擇前者,即中心圖書館模式,這是由于總館/分館模式多局限在公共圖書館系統內,如果經濟不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不能突破系統的限制,則對于系統外的一些虛擬網絡信息資源難以利用。以湘西自治州來說,吉首大學圖書館是文獻信息資源豐富的圖書館,而且技術力量較強,這對于地區中心圖書館來說,都是應當引進和利用的資源。
以湘西自治州中心圖書館為例,其機構模式可成立湘西自治州中心圖書館委員會,州文化局局長為中心圖書館委員會主任,州圖書館館長和吉首大學圖書館館長為中心圖書館委員會副主任,鳳凰縣圖書館、龍山縣圖書館、永順縣圖書館、花恒縣圖書館、保靖縣圖書館、瀘溪縣圖書館、吉首市少兒圖書館以及已經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層網點的中學圖書館館長為中心圖書館委員會委員。
湘西自治州圖書館將建構自治區中心圖書館規劃報請州政府批準,并將此規劃與副主任館和各委員會館磋商,取得各成員館同意和支持,待籌備工作就緒后,擇機成立自治州中心圖書館委員會。分批發展中心圖書館。
3.2.1 建立州中心圖書館,發展第一批成員館。第一批中心圖書館成員館包括州圖書館、吉首大學圖書館、鳳凰縣圖書館、龍山縣圖書館、永順縣圖書館、花恒縣圖書館、保靖縣圖書館、瀘溪縣圖書館和吉首市少兒圖書館。自治州中心圖書館各成員館采用Interlib圖書館集群網絡管理平臺后,通過互聯網將中心圖書館體系內各成員館聯合起來。州圖書館通過Interlib管理系統把各成員館的所有業務工作納入到統一的技術平臺,開展以下幾項工作:①統一編目。州圖書館、吉首大學圖書館等成員館可實行文獻采購的協調,州圖書館還可以對區域內縣館采購給予指導。州中心圖書館各成員館的文獻編目,標引工作采取集中編目方式,在同一業務系統下進行,以館藏書目數據庫較為豐富的總館為基礎,建立聯合編目中心,統一協調、規范和組織本地區聯機聯合編目工作。所有成員館文獻資源的書目數據集中在中央書目庫中,由中心館采編中心進行統一的文獻編目。中心圖書館系統內可提供系統圖書館群的聯合目錄檢索。系統采用的是動態的、實時的聯合目錄,提供給讀者的目錄數據是最新的直接反映了文獻收藏地點、借閱情況等動態信息。②協同服務。中心圖書館系統利用Interlib技術平臺,開展一系列服務活動:“一卡通”服務實現一館辦證,多館借書;一館借書,多館還書的一體化服務;開展網上聯合參考咨詢服務,提供網上咨詢、短信咨詢、電話咨詢和QQ實時在線咨詢等四種方式的服務;實現系統內圖書館活動的協同共享,展覽、講座、讀書等活動可以在系統內各館同時展開。
3.2.2 待條件成熟時,發展第二批中心圖書館成員館。第二批重點發展已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務網點的中小學圖書館和部分積極性較高的企業圖書館。第二批成員館確定后,即裝備Interlib管理系統,實現與首批中心圖書館成員館的業務統籌,資源共享。第二批中心館建立后,可大大擴展州館和縣館的網點服務能力。建立以中小學為基層的服務網點,既有利于中小學圖書館發揮文獻資源的傳播能力,又有利于州館和縣館擁有更多的基層服務點。
1.馮守仁.用法律保障和促進圖書館事業——《北京市圖書館條例》實施效果.圖書館建設,2006(5)
2.冉文革.深圳圖書館之城:五年進展報告.圖書館,2010(1):35-40
3.深圳市年鑒編輯委員會編.深圳年鑒.深圳:深圳市史志辦公室出版,20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