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鐵先生并《粵海風》的朋友們:
你們好!初秋大函拜悉?!痘浐oL》出滿百期,大家可以用文章來一次大聚會,借機痛切地感慨一番,慶賀一番,給寂寞的文化界增添一點亮色。但是我因患嚴重眼疾,不能正常閱讀、寫作,只能摸索著寫這封信,請人打字傳給你們,略表心跡。
近十多年來,思想文化界的麻木與混亂,虛假與平庸,標征著中國知識分子精神狀態的嚴重惡化,這使我輩仍固守著知識分子價值立場的人感到十分苦悶和寂寞。只有少數刊物給我們以溫慰與鼓勵,《粵海風》就是其中之一。它不是在官方運轉的體制中可以“ 得分”的“核心刊物”,但我一向把它視為可以與之談知心話的朋友。我的一篇批評大學腐敗之風的文章(《跑點跑掉了大學之魂》),就是首先在《粵海風》上發表的。此文得罪了某些“官兒”們,但大學師生大多認為批評得對。
我一直有一個很天真的想法:在中國的現代化轉型中,知識分子應該走在前頭,在思想文化領域大聲喊叫,體現出一個民族的國氣民魂的高揚。但事實老是粉碎我的想法。1949年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經歷了一次次的打擊。八十年代曾看出一點希望,但不久又幻滅了。近十多年來,我曾多次引用過魯迅的一個說法。他大概是從《昆蟲記》中讀到一個“故事”:細腰蜂捉到小青蟲,便給它注入一種毒,使它不能逃遁而去,但卻活活地等“主人”來吃。中國的知識分子恰似這種小青蟲,一個個成了“沒有了能想的頭,卻還活著”的非人之物。我時時感到我自己似乎已經成了這種“物”。
但也不必太悲觀。回想“五四”以來,1949年以來,“文革”以來,89風波以來,知識分子中的覺醒者還是代有其人、呼聲不斷的。可以列出一長串名單,可以擺出很多他們的著作。《粵海風》值得研究的課題是很多的,它言說的空間是不可能被極左勢力擠壓一光的。近讀今年第4期鄧曉芒的文章《中國當代的第三次啟蒙》,我就感到大受啟發。這是一篇文化含量很大、思想水平很高的文章,它所引出的很多話題都可以在《粵海風》上做下去。只是不要把這個“第三次啟蒙”限定在十八大之后,而應該從八十年代的朱厚澤、九十年代的李慎之、新世紀開端的周有光這三位啟蒙者說起。
總之,《粵海風》將越吹越勁,它將吹出我國思想文化界的一片新天地!
此致
敬禮!
董健
2013年10月17日于跬步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