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萌
企業勞動爭議法律風險分析
——以中原油田勞動爭議法律風險分析報告為例
牛萌
隨著國家勞動法律環境日趨完善,歷史遺留問題逐漸得以解決,企業中因《勞動合同法》引發的新類型勞動爭議案件將逐漸成為主流。文章以中原油田為例,對近年來法律環境的發展變化和已發生的法律糾紛案件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企業 勞動爭議 法律風險 中原油田
為全面、客觀地反映中原油田勞動爭議案件發生情況,深入剖析案件發生的原因,發現勞動用工中存在的法律風險,進一步完善油田勞動用工管理,通過對勞動爭議糾紛案件及勞動用工情況的調研,形成以下分析報告。
近年來,隨著油田勞動管理的日趨規范,新發勞動爭議案件一直呈現下降趨勢。處理和發生的勞動爭議仍多為改制分流等歷史遺留問題導致,包括確認勞動關系、人事檔案轉移、工傷保險待遇、養老保險待遇、追索勞動報酬和違紀員工處理等。2008年《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也出現了一些新類型的糾紛,包括了帶薪年休假糾紛、職業病危害糾紛、勞動關系糾紛、工傷待遇糾紛、追索養老金糾紛、經濟補償金糾紛和社會保險待遇糾紛等。油田勞動爭議案件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歷史遺留問題是引發爭議的重要原因。隨著油田進入開發后期,計劃經濟時期和國企改制分流所積累下來的各種矛盾逐漸暴露出來,雖然油田采取各種積極措施預防和降低勞動爭議,有效控制了發案數量和發案頻率,但各種類型的爭議案件仍時有發生。
2.勞動爭議案件處理難度大、時間長。近些年來發生的勞動爭議案件,訴訟標的額普遍提高,處理難度也不斷加大。雖然經過多年法制宣傳教育,油田員工遵紀守法的自覺性有所增強,但也有個別人員濫用訴訟權利,一些案情清晰、政策明確的簡單案件,都要走完從仲裁到一審、二審,甚至再審等所有程序,花費3年抑或更長的時間,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案件處理成本。同時,勞動爭議案件容易受到地方各種人情的干擾,導致案件處理過程曲折復雜,甚至影響案件的公正裁(判)決。
3.勞動爭議案件普遍與穩定問題共存。多數勞動爭議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導致,存在時間跨度大、處理難度大的問題,案件當事人多采取上訪方式尋求解決問題,一旦得不到滿意答復,便持續上訪,甚至越級上訪、纏訪。這種案件及時進入訴訟程序,法院不但要負責案件審理,還要考慮穩定壓力,造成案件處理進一步復雜化。
4.勞動爭議案件處理不當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有些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往往是某一群體利益的代表,該類型案件一般社會影響面較廣,對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導致群體性事件,影響油田和諧穩定。
5.勞動爭議訴訟調解達成率低。主要原因:一是案件當事人對立情緒較為嚴重,當事人對法院判決結果勝訴的期望值較大,部分訴求明顯超過了法律規定的范圍,致使調解結案的空間縮小。二是勞動爭議案件往往涉及加班費支付、休息休假權益、工傷待遇支付、檔案轉移、勞動關系解除、社會保險待遇以及經濟賠償金(補償金)支付等問題,法院判決結果直接涉及某類群體利益,極有可能從個體案件上升至群體案件或事件。
隨著國家勞動法律環境日趨完善,歷史遺留問題逐漸得以解決,因《勞動合同法》引發的新類型勞動爭議案件將逐漸成為主流。根據近年來法律環境的發展變化和已發生的法律糾紛案件情況,按照勞動管理流程,勞動用工管理主要表現為以下法律風險:
1.勞動合同簽訂階段的法律風險。主要表現為:用工單位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風險,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風險,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未約定或約定不明風險,勞動合同內容違法風險,應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而未簽訂風險等。
2.勞動合同履行階段的法律風險。勞動合同履行階段涉及風險點較多,從勞動合同當事人角度,基本可分為以下兩類:
(1)與用人單位履約相關的法律風險。主要表現為:違法用工法律風險,用人單位規章制度違法風險,制定、修改或決定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未履行法定程序風險,未按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勞動條件風險,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風險(包括未支付加班費、各項津貼、補貼等風險),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風險,工傷、職業病管理風險,員工帶薪年休假管理風險,員工獎懲管理風險等。
(2)與勞動者履約相關的法律風險。主要表現為:勞動者違法風險,勞動者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風險,勞動者違反服務期協議風險,勞動者泄密風險,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風險,勞動者個人行為造成用人單位經濟損失風險等。
3.勞動合同解除的法律風險。主要表現為: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合同法律風險,解除勞動合同未履行法定程序風險等。
阿里認真地自言自語,如同平常跟母親說話。阿東隱忍不住,眼淚嘩嘩地流了出來。他把自己的頭蒙在被子里,恐怕阿里聽到他的嗚咽。
4.后勞動合同法律風險。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后,用人單位未履行法律規定或者雙方約定的后合同義務而導致的風險。主要表現為:應支付經濟補償而未支付或未及時足額支付風險、應出具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證明而未出具風險,應辦理勞動者檔案和社會保險轉移手續而未及時辦理風險等。
5.勞務派遣法律風險。自《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勞務派遣法律風險始終是企業面臨的一項重大風險。2014年1月24日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對勞務派遣做出了更加詳細而嚴格的規定,對企業應對和控制勞務派遣法律風險提出了新的挑戰。
1.加強勞動爭議案件過程管理。勞動糾紛案件具有較強的專業特征,在處理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時期的管理政策變化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才能較好地主張權益。在案件處理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油田人力資源部門的勞動管理專業能力和法律管理部門的法律專業能力,充分發揮油田與涉案單位兩個層面的作用。油田管理部門要實時掌握案件的動態管理信息,全程密切關注勞動爭議案件的進展情況。通過與案件代理律師和涉案單位工作人員的深入溝通,交流思想,啟發思路,通過案件所反映出的深層次問題,指導和改善單位今后的勞動管理工作。
2.加大勞動爭議信息收集與問題處理力度。實行“系統調整,逐層處理,網絡掌控”的勞動關系矛盾處理和潛在危機信息收集模式,充分挖掘和發揮工會、信訪等相關業務部門在勞動爭議協調和處理工作中的作用,關口前移,廣布網絡,建立法律、人力資源、工會和信訪等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加強不同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加強勞動關系危機的預警、預報和預防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疏導,化解矛盾,為及早發現和消除勞動爭議隱患,有效遏制勞動爭議發生起到了積極作用。
3.編制勞動爭議案件典型案例選編,促進勞動爭議處理成果共享。對勞動爭議案件反映出的焦點問題和潛在隱患進行剖析,研討應對措施。通過對勞動爭議個案處理結果進行理論分析和評議。根據勞動爭議案件的發生類型分類匯總并整理成典型案例試題庫,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渠道,引導各級管理人員強化理論學習,提升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
4.以常態性的普法教育促勞動管理水平提升。加大《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宣貫力度,組織舉辦專題講座、內部案例研討、“法制講堂進基層”巡回宣講等,對各級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并適時舉辦人力資源和工會干部勞動法律法規政策學習班,切實提高系統工作人員處理勞動爭議的能力和水平。梳理完善規章制度,在油田層面重點建立健全工作時間、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制度;直屬單位根據工作實際,細化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履行法定程序后,采取有效形式履行告知義務。
5.強化內部勞動保障監督檢查。通過年度檢查、專項檢查、個案檢查、情況通報等多種形式,加大企業內部勞動保障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常態化監督和服務;拓寬監督范圍,對帶薪年休假、崗位用工、持證上崗、工資分配、勞動時間等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經常性督導,加強內部自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將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
6.做好勞動爭議預防處理。一是加強政策研究,在最大限度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同時,統籌考慮各群體利益,把握好各群體之間的利益平衡點,認真做好勞動信訪和勞動爭議預防處理工作。二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最大限度地爭取理解與支持,講究工作藝術和方法,以人為本,換位思考,嚴格落實首辦責任制,依法按政策解決職工合理訴求,重點關注好油田弱勢群體和特殊人群,努力做好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工作,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三是健全勞動糾紛排查和利益協調機制,對影響職工隊伍穩定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介入,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7.密切關注立法動態,加強勞務派遣等焦點問題研究。開展信息收集和政策預研工作,密切關注立法進程,掌握實時動態,提前制定應對預案,合理調整用工策略,完善勞動用工制度。一是梳理現有勞務派遣用工情況,分析研究法律實施對油田用工的影響及可能帶來的用工風險,研究調整用工策略。二是依法完善勞務派遣協議和有關管理制度,防范用工風險。三是研究同工同酬問題。結合油田實際,進一步完善工資分配辦法,對勞務工實行統一的工資分配制度。四是研究“三性”崗位規定用工的調整問題。研究可能出現的超“三性”崗位用工的處理方式和措施。對未獲得行政許可的被派遣單位,明確終止與其合作的程序和后續問題的處理原則及方案。
[1]蘇應生.淺析《勞動合同法(修正案)》對勞務派遣的影響.中國勞動,2013(2)
(作者單位:中原油田人力資源處 河南濮陽 457000)
(責編:若佳)
D9222.292
A
1004-4914(2014)1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