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
通過拼縫各種各樣的布片,并隨意結合各種刺繡、編織、鉤編等手工藝,可以做手提包、靠墊、掛毯、玩偶等各種各樣的裝飾品和物品。本文主要針對我國民族服飾中拼布藝術的應用進行探討。
1 拼布藝術的發展
拼布最初是應補足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而產生,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美國的藝術界逐漸將美國傳統的拼布創作視為視覺藝術。1971年,具有標志性的現代藝術重鎮——紐約的惠特尼美國藝術美術館展出19世紀及20世紀初期的美國早期拼布,促使拼布的藝術地位大為提升,拼布的藝術風潮開始于世界各地展開。在拼布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歐洲的蕾絲編織、繡花等大部分傳統手工藝得以繼承,并且衍生出了多種多樣的圖案。
如今,拼布藝術在日本、韓國等地廣泛流行,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歡迎和好評。在國內,拼布藝術也漸漸為人們所熟悉,在上海就先后舉辦過多次拼布藝術展和各種拼布交流會,轟動世界的巨幅拼布壁掛《文鳥》,是日本愛知世博會向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辦方贈送的特殊禮物,高 5 m、寬 8 m,上半幅由日本拼布者制作,下半幅由中國拼布者制作,用了超過10萬塊布片,以其有語言分辨能力的文鳥來寓意人類的彼此理解和諒解。
2 我國傳統服飾中的拼布藝術
以拼布的方式作為服裝縫制或裝飾的手段在我國的歷史上由來已久,主要用于服裝、鞋子等的制作,其圖案、色彩和拼接方式等主要根據宗教或民俗的需要制成,較為人所熟知的有明代的水田衣、百衲衣、兒童的百家衣等。
水田衣是明代流行的一種“時裝”,以各色零碎錦料拼合縫制而成。因整件服裝織料色彩互相交錯形如水田而得名。據說在唐代就有人用這種方法拼制衣服,王維詩中就有“裁衣學水田”的描述。水田衣的制作,在開始時還比較注意勻稱,各種錦緞料都事先裁成長方形,然后再有規律地編排縫制成衣,到了后來就不再那樣拘泥,織錦料子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形狀也各不相同。
百衲衣又稱袈裟,因用許多方形小塊布片拼綴制成而得名,泛指補丁很多的衣服。但是,中國又稱僧衣為“百衲衣”,因為漢族地區有的僧人為了表示苦修,常拾取別人丟棄的陳舊雜碎的布片,洗滌干凈后,加以密縫拼綴而成衣,通稱為“衲衣”,也稱功德衣、無畏衣等。
中國的兒童百家衣可謂一種典型的民俗服裝。它的來源是一種民俗講究,就是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長,認為這需要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穿百家衣自然是一種象征,只需從各家取一塊布片,將布片拼合起來做成服裝也就成了百家衣。兒童百家衣坎肩做工復雜,不同色彩、質料、形狀的布片經過精心選擇、折疊、縫合,最后做成一件五彩斑斕的衣服,整件衣服色彩鮮明,風格質樸,令人備覺溫馨。
3 民族服飾中的拼布藝術
3.1 利用拼布藝術裝飾整體面料
我國傳統的民族服裝主要是采用手工制作,手工紡紗、織布、染布、刺繡,這就決定了所制作出來的面料顏色、圖案單一。因此,人們為了豐富面料的顏色及圖案,通常采用刺繡、蠟染和飾綴銀飾等方法來改變單調的手染面料,同時,還通過拼接縫制不同的面料來達到面料改造的目的。云南彝族姑娘的上衣采用三角形彩布拼貼,使得該服裝在色彩設計上極具個性,上裝絢爛,下裝凝重,紅纓綴飾包頭,與三角形彩布拼貼上衣的搭配,產生了艷麗繽紛的效果(圖 1)。云南省大姚縣的彝族女裝采用多層色布拼接而成的百褶裙,色彩非常艷麗,彝族崇拜虎,此套服裝上的圖紋,傳說就是模仿虎紋而制(圖 2)。
3.2 利用拼布藝術塑造整套服裝的層次感
3.2.1 利用不同材質的面料進行拼接
昌都地區的藏族服飾具有濃郁的康巴服飾的特點,即厚重、華貴等,但相比在色彩上更趨于較重的素色調,大多采用藍、黑色或灰色的氆氌等制作。氆氌是藏族人民手工制作而成的優質毛紡織品,細密平整,質軟光滑,但色調單一,如配以色調鮮艷的碎花棉布在領袖部位加以裝飾,則大大改善了整套服裝的效果(圖 3)。
3.2.2 利用不同肌理的面料進行拼接
所底式彝族青年婦女上著藍色長衫,外套右衽半袖短上衣,下著百褶長裙,該裙采用從裙腳有褶到裙身其它部分少褶或無褶,利用拼布實現肌理的漸變,使得此裙穿著后顯出女性優雅迷人的風姿(圖 4)。
3.2.3 利用不同工藝制作的面料進行拼接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一帶的彝族蠟染衣,采用蠟染面料和刺繡面料相結合,把衣身和袖子及衣擺清楚的勾勒出來(圖 5)。
3.3 利用拼布藝術搭配服裝色彩
3.3.1 利用對比色面料進行拼接
云南文山地區的彝族女裝在款式上相對簡潔,衣身采用兩種或 3 種對比色面料進行拼接,以求豐富服裝的色調(圖 6)。
3.3.2 利用不同顏色的面料結合結構線進行拼接
清代鄂爾多斯蒙古族女袍為圓領、右衽、馬蹄袖,此袍在領口和袖口處拼接飾以紋樣的面料,具有簡潔明快的裝飾效果(圖 7)。
3.4 利用拼布藝術制作服裝圖案
除了可以利用拼布的方法改造整體面料之外,還可以用不同顏色及形狀的布塊組合成具體的局部圖案。如云南省文山地區壯族女上衣,在其背部及胸前用各色彩布拼接成四方形圖案(圖 8),其紋飾獨特,這與該民族的歷史及傳統道德有關。還有云南省富寧縣彝族女褲,在黑布褲的褲腿部位鑲三角形彩色布拼接的寬邊(圖 9),使得此服飾色彩古艷雅致,別具一格。
4 結論
民族服飾中的拼布藝術不僅豐富了服飾本身的語言,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審美情趣,體現了民族服裝的個性特征,為現代成衣設計民族化提供了新的創造理念。拼布藝術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在現代時裝設計中不僅要繼承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技術,同時還要汲取融入國外的藝術精華,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我國的服裝設計產業。
參考文獻(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