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富佳
2013年12月18日,紡織之光重點紡織科技成果“半糊化節能環保上漿新技術”現場推廣活動在湖北襄陽舉行。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共同組織,由新技術的開發方天華企業發展(蘇州)有限公司和西安工程大學以及應用企業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攜手承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主任李金寶、副主任徐新榮,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王克莉,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張翠竹、際華三五四二董事長張明、蘇州天華副總經理陳守勤等出席了本次活動并發言。來自全國各地紡織印染企業和相關高校的百余位代表全程參與了推廣活動。
在實地考察了新技術在際華三五四二的應用情況后,與會代表們分別聽取了西安工程大學武海良教授關于成果技術原理的報告、蘇州天華總工程師史博生對新技術應用方法的介紹以及際華三五四二總工程師張慧霞對新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的總結。會議現場,與會代表們對這項新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展開了長時間的熱烈討論,多名企業代表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愿。
據悉,半糊化上漿技術(PGST)是基于使用原淀粉、高性能變性淀粉和低溫可水溶性粘合劑為漿料的一種新型上漿工藝。這項技術是在煮漿過程中,通過安裝在調漿桶中的糊化器,使漿料桶中部分淀粉漿料完全糊化,其余淀粉處于不可逆吸水階段。漿料桶里的漿液是由完全糊化的漿液、半糊化漿液和未糊化漿液構成的混合體系。其中,未糊化的淀粉顆粒不可逆地大量吸水,體積膨脹到原始體積的50 ~100倍,這部分大量吸水體積膨脹而未糊化的淀粉在遇到來自烘筒的熱量時就會糊化。
半糊化漿液的粘稠度較低,在漿紗過程中,糊化了的漿液會浸透到紗線內部,而大量吸水膨脹的未糊化淀粉顆粒則均勻粘附在纖維和紗線表面。當漿紗進入高溫烘燥時,粘附在紗線表面的未糊化淀粉顆粒就會破裂附著在紗線表面,形成完整的漿膜,并與浸透到紗線內部的漿液相連接。淀粉漿料在紗線表面形成的漿膜,除了與紗線表面的纖維發生粘結外,主要是與浸透到纖維之間的漿液發生粘結,浸透到紗線中的這部分漿液就會成為附在紗線表面漿膜的“根”,使漿膜附著更加牢固。附在紗線表面的大量的原淀粉由于聚合度高,內聚力大,形成的漿膜比變性淀粉形成的漿膜強力更高,從而充分發揮出原淀粉漿料的特性。
與傳統上漿工藝相比,半糊化上漿新技術具有諸多優勢。半糊化上漿工藝的調漿溫度只需控制在55 ℃左右,可節約煮漿所需的蒸汽及能源;即使大量使用玉米淀粉,遇到暫停輸漿時也不會阻塞輸漿管道;漿槽實行室溫上漿,由于漿槽溫度低,可延長上漿輥及壓漿輥的使用壽命;只要掌握調漿過程中淀粉的糊化程度,就可容易地控制漿液浸透和粘附的比例,通過改善粘附層的質量,提高漿紗耐磨性能和毛羽的服貼性;半糊化漿液質量穩定,剩漿不凝固,可長期保存不變質;漿料種類減少,真正實現了配方少組分、多功能,原料的采購、儲存和管理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新工藝采用新型環保漿料PR-Su(成分為淀粉等天然高聚物)完全取代合成高聚物PVA,從而解決了高聚物合成過程中的碳排放問題,同時減輕了后續退漿和污水處理的負擔,具有顯著的環保優勢。正如項目團隊所總結的,半糊化上漿技術具有“中溫調漿、常溫上漿、節能降耗、利國利廠”的特點。
目前,半糊化上漿技術已在際華三五四二、江蘇聯發等多家企業投入實際生產應用,綜合來看,新技術在節能環保、降低成本和提高漿紗質量等方面的優勢明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