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1月9~10日,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河南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13年河南“三農”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重點研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政策措施。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省委副書記、省長謝伏瞻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會議討論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討論稿)》。本刊編輯部摘編2014年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重點,以饗讀者。
糧食生產:“中國碗”要盛“河南糧”
中國人吃飯要靠自己,河南人吃飯更要靠自己。
河南的糧食生產基礎還不穩固,要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保糧田,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住,把糧田控制住;保產量,通過運用科技成果、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提高抗災減災能力,建設更多旱澇保收高標準糧田,增加單產,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效益,通過提高土地規模經營水平和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條件,提高農業比較效益。
要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實現農民增收與糧食增產同步,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要持續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提高抵御旱澇災害的能力。
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市場化、企業化經營
推動農業市場化、企業化經營,首要的是適度規模經營。
要在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勵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鼓勵和引導土地經營權流轉,形成若干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業企業,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資源要素更多地向農業配置。
各級黨委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勵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提高農民素質,鼓勵、吸引、支持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投身現代農業發展。要以勞動手段的現代化推動農業現代化,加快科技進步,加強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著力提高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水平。
要堅持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的方向,加快構建政府主導與社會廣泛參與相結合、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協調、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統一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循環農業,大力實施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工程。
要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管制、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積極引導支持企業打造農產品品牌。高度重視節約糧食,堅決剎住浪費糧食的不良風氣。
農民增收: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盡快富裕農民
促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既是實現農民增收最快的途徑,又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和條件。要把最大限度地鼓勵引導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作為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歷史進程中的頭等大事,科學規劃、合理調整全省生產力布局,依托產業發展創造就業崗位;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產業為基、就業為本、住房牽動和教育牽動”,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落得住”“轉得出”。
留守農民要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盡快形成當地支柱產業;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帶動農業結構調整。要加強職業教育,全面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增加工資性收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讓他們從農業發展中得到更多收益。
要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突出“轉”,引導貧困地區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向城鎮轉移、向市民轉變;突出“特”,宜林則林、宜茶則茶、宜牧則牧,在本地脫貧;突出“遷”,對難以就近轉移就業、又沒有條件發展特色產業的,進行整體搬遷。當前,要突出重點,著力抓好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和黃河灘區“三山一灘”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
新農村建設: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
要堅持城鄉統籌、相互促進,著力推動規劃編制、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力市場、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城鄉統籌,健全體制機制,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立足實際、循序漸進地優化村莊布局,原則上以縣為單元,根據地方資源稟賦特點,依次制定產業規劃、村莊規劃、土地規劃、環境規劃、公共設施配套規劃,做到“五規合一”。
要遵循規律、因勢利導,注意從當前勞動力轉移程度、產業規模及特色、經濟實力、土地利用、道路建設等實際情況出發,哪里夠條件就解決哪里的問題;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講究分步實施,做到低成本、高效益,使新農村建設成為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要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堅持“織好網、保基本、兜住底”,推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要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改革堅持“三個不變”
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三個不變”這個最大前提。
要明確改什么,圍繞完善土地制度推進改革,加快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推動土地經營權等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加快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穩步推進人地掛鉤政策試點;圍繞形成市場配置資源機制推進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農村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創新農村金融體制,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引導工商資本發展現代種養業、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圍繞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推進改革,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體系;圍繞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改革,培育中介組織,支持發展公益性和經營性服務組織。
要把握好如何改,審慎穩妥推進,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和選擇。
“雙基雙治”建設:夯實農村和諧根基
要抓好基層,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公共服務能力;打好基礎,完善基層民主決策機制和矛盾調解化解機制,從源頭上減少損害群眾合法權益事情的發生。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促進農村社會文明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