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偉 吳成云
家長在學校體育現代化外部環境治理的缺位與應對
□吳翠偉 吳成云
家長是學校體育現代化外部治理環境的主體之一,文章論述了在政府一元治理的行政模式下,家長對實現學校體育現代化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缺位表現,并提出兩點建議。
家長;治理主體;缺位;應對
2007年5月7日,面對20年(1985-1995)來全國青少年體質下降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印發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另外,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辦[2012]53號),旨在推動學校體育科學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但是近年來學生在體育課或體育運動中發生猝死的事件屢見報端,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現象再一次推向了風口浪尖。我們不能一味責怪學校體育的失敗,因為學院體育現代化同樣受到其外部治理環境的制約,而外部環境主體是多元的,包括政府、家長,社區社團媒體。因此,在政府一元主體治理學校體育外部現代化環境并沒有取得良好成效的背景下,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學校體育現代化外部治理環境多元主體之間的關系及其作用。本文主要考察家長在學校體育現代化外部環境治理的缺位與應對。
1.1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
學者已經提出學校體育現代化從過程意義和目標意義來考察,是指傳統學校體育走向現代學院體育(過程意義),從教育觀念、培養目標、教育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來進行調整和改革,從而構成能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學校體育教育(目標意義)。這正是學校體育現代化的內部因素,是實現學校體育現代化的決定力量。然而學校不是孤立的一個團體,是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之中,也就是說學校體育現代化受到一定的外部條件(政府、家長,社區社團媒體)的影響。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積極良好的外因對事物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有利于事物的發展,因此良好的外部環境(政府、家長,社區社團媒體)將積極促進學校體育現代化的實現。
1.2 環境是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環境是指圍繞人群系統的空間及其可以直接、間接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總和[1]。在一定條件下,環境對系統功能的實現有決定性的影響或作用。顯然,良好的環境制約著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決定或影響系統功能的實現。因此,學校體育自身現代化賴以存在和發展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優劣是實現學校體育現代化價值與功能的保證。
學校體育現代化外部環境治理主體是指制約與影響學校體育外部環境的人格化的行為主體,主要是指政府、家庭、媒體、社會團體和相關企事業單位。[2]從系統論的角度看,政府、家庭、媒體、社會團體和相關企事業單位是一個聯動的機體,某一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必然影響整個學校體育現代化外部環境的優劣。一方面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有責任也有義務培養孩子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孩子是家長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家長的利益訴求。隨著社會由傳統到現代的轉型,物質資料的不斷豐富,中國傳統“重文輕武”的思想開始漸漸瓦解,家長開始慢慢了解健康的概念,學校體育被家長越來越重視。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與補充。受傳統與升學實際的影響,學校體育資源不足已經是事實。雖然現狀不斷地在改善,但是僅僅靠學校體育目前無法完全達到學生運動健康的訴求。學生在校學習之外的課余時間(如放學后、周末、寒暑假)都是依托于家庭之中,這些時間大部分依靠家長來支配。然而,學校教育包括體育忽視了家長的作用,把家長置于教育之外。如果把家長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課余時間繼續帶領孩子積極參與自己喜歡且校內無法完成的運動項目,這樣就會達到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校外成為校內的補充與延續,有利于學校體育現代化價值與功能的實現。
3.1 家長體育教育觀念的陳舊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導致家長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遠遠超過其他方面。也迫于社會發展的就業現實,家長一味地追求孩子的成績,升學等。因此,大部分家長把學生的課余時間全部讓一些類似奧數班、作文班之類的文化課輔導班占滿,恐怕學生浪費時間耽誤學習。也就是說由于體育觀念的陳舊,重文輕體的思想還是根深蒂固。因此,過分地追求成績使家長不會主動參與孩子的體育活動以及干預學校體育。
3.2 家長受教育水平不一,家庭教育內容簡單
家長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導致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產生不同的態度。有的家長自己教育水平低,就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全部寄托到學校與一些補習班。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幾乎全部包辦孩子的一切,孩子幾乎沒有任何自主權利。甚至有些家長因為職業的原因對孩子不管不問。不管怎么樣,家長忽視了自己言傳身教的作用,沒有積極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
3.3 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家庭生活方式的不健康
不難發現,隨著社會物質資料愈來愈豐富,家庭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電子產品、網絡、汽車等現代化產品已經成為家庭必需品。雖然開拓了人們的視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課余時間孩子宅在家里上網玩游戲,出門汽車代步,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漸漸地影響著孩子的體質健康。孩子不愛運動,上學放學,甚至參加各種培訓班專車接送,這大大減少了孩子運動的時間。
我國學校體育一直以來實行的是政府一元治理的行政模式,由中央一級政府根據治理目標,制定規章和決策,并對規章的執行情況實施與監控。強調權力高度集中,全國整體劃一。全國實行統一的學校體育教育制度,統一的體育教學大綱,統一的國家管理和領導機關,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在具體教學上,統一的教學過程和內容,統一的要求。[3]這種封閉的模式必然導致政府“統治”的局面,與其他治理主體無關。
這樣的治理模式勢必造成學校也僅僅對政府負責,而不對家長負責,因此家長成為學校體育的“局外人”。(1)政府一元治理的封閉性,政策不透明,信息不公開,使家長無法了解學校體育政策,而政府制定學校體育政策也無暇家長的感受。家長的思想觀念依然停留在傳統思維模式上,對青少年的健康也僅僅存在“不生病”就是健康的狀態;(2)政府的“萬能”造成家長的“無為”,政府一元治理模式從制定政策到最終的效果評價一手操控,不需要家長的反饋與建議,政府說什么就是什么,讓怎么辦就怎么辦,導致家長沒有話語權,只有被動地接受,而不主動參與其中。(3)在學校體育行政式政府單一治理模式中,學校體育只對政府負責而不對家長負責,雖然運行成本高、但是效率低下,而且很多學校體育為了完成政府的政策目標敷于形式,特別是體育資源不足的學校急于求成、弄虛作假,而對于家庭體育的有效資源不加以利用,造成嚴重浪費。
5.1 承認學校體育現代化外部環境治理主體的多元性,改革政府一元治理主體,發揮家長治理主體的作用
青少年體質下降的事實證明,政府一元治理主體沒有實現學校體育現代化。我國是后發性現代化國家,人口眾多、資源困乏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僅靠政府是無法滿足我國學校體育現代化之路。因此,改革政府一元治理主體成為必然。如果學校體育現代化與社團、家庭、政府和市場之間形成極為默契的服務伙伴關系,形成合力,共同為學校體育現代化提供充足的動力不失為一個良策。[4]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家庭條件的不斷改善,家庭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利補充,充分發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作用,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續,更能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學校體育亦然。
建立政府主導的協商式互動與問責機制,建立社會、家庭、社區與學校建立學校體育一體化組織,讓家長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確相應的責任與義務。(1)政府要不斷公開向家長傳遞學校體育的政策,讓家長了解體育發展動態,提高家長對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的認識,改變家長過去傳統的思想觀念,讓家長主動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不是把教育的責任一味推給社會和學校;(2)政府應加大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培養,來滿足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使家長能夠充實掌握家庭體育的理論知識并且靈活運用家庭體育教育的方式方法。(3)政府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為開展家庭體育創造適宜的法制環境,為家庭體育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正確引導家庭體育向著法制化道路發展。(4)建立信息反饋機制,使家長的信息能有效、及時地傳達到政府,政府根據信息反饋及時做出反應,向學校體育提出建議。
5.2 體育家庭作業是引導家長發揮治理主體作用的紐帶
體育家庭作業是學校體育教師設計布置,學生在家長陪同、監督下共同在家庭生活中安排參與的,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鞏固體育運動知識技能,實現身體健康的活動任務。[5]由此我們看出,體育家庭作業實施過程中家長既是體育家庭作業的參與者、又是監督者。家長可以通過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方式來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家庭體育,而不至于無的放矢或者無從下手。同時,家長可以通過家庭體育作業的反饋機制將自己的建議反饋到學校。學校通過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或者效果的反饋信息來掌握家長的信息,從而為進一步修訂和完善體課程計劃也就是政府治理學校體育打下堅實基礎??傊?,家庭體育作業將家長與學校體育聯系起來,將家長治理學校體育外部環境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起來成為可能。因此,應該盡快完善學校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制度與反饋機制,推進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
[1]曾永忠.促進個體參與體育身體鍛煉理論模型研究的現狀及未來發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26(2):157-162.
[2]王芳,田標.學校體育現代化外部環境治理主體的缺位與應對[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12):92.
[3]田標,唐永干.論學校體育現代化外部環境治理主體的多元性[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11):750.
[4]王步,高力翔.關于全球化對我國體育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影響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科版),2O07,(1):5-8.
[5]孫一磊,吳成云.新課改背景下體育家庭作業促進家長參與體育課程實施的路徑探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4,(4):123.
(南京體育學院江蘇南京210014;山東英才學院公體部山東濟南250104)

G80-05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4.0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