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林+通訊員+王曉艷


近年來,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緊抓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通過整合惠民項目、捆綁涉農資金、集中投放資金等一系列措施,扎實推進農村公用事業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2013年11月,記者在采訪中看到,轄區群眾“走平坦路、喝干凈水”,居住環境優美,生活醫療保障體系健全,適齡兒童能夠就近入園、入學,圖書室、文化活動室、運動健身場配置齊全,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這些在馬村區都已變成了現實。
基礎設施建設保安居
農村公用事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前提。馬村區在農村道路、飲水、居住條件等方面積極加大投入,首先使得轄區硬環境得到較大提升。
演馬街道辦事處亮馬村在投資1億元建設了面積為315畝的新村后,又先后投資84萬元解決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投入650余萬元進行了新村道路的硬化,以及村莊綠化。村里給每戶村民免費發放一個垃圾桶,并出資聘請3名保潔員定期清理垃圾。為了方便村民的農機具集中存放,村里又投建了一個專門的停車場,保證了新村的整體潔凈美觀。
在張田河村,村兩委用省里撥付的60萬元扶貧資金,建設了安全飲水工程,村民家里供水器、過濾器、消毒柜等一應俱全。該村黨支部書記許服軍告訴記者:“過去村里也有水管,但由于多種原因,有時一連幾天都不出水,無法保障村民的正常使用。如今,村民可以天天吃上放心水了。”
白莊村緊鄰焦作市區,幾年前就已建成新型社區。該村村委會主任盧勝利帶記者一行參觀社區時,指著社區最里邊的一棟房子說:“這就是我們投資200多萬元建設的標準化水廠,村民吃水和小區物業實行全免費,村民住房2006年時是300多元一平方米,現在物價上漲了,每平方米也控制在700元左右。”
醫療機制健全保安康
隨著縣、鄉醫療管理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馬村區農村醫療機構的活力明顯增強,醫療和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全區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農村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健全。同時,通過建立健全農村醫療救助和社會保障機制,積極資助農村低保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努力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同步結算,為全區因大病致困的群眾提供了重要保障。截至2013年9月底,馬村區共為344人提供了53.12萬元的醫療救助資金。
演馬街道辦事處亮馬村支委劉自成對記者說:“我們村衛生室的藥品,對村民實行零利潤出售,不掙村民一分錢。”該村投入12萬多元,建成了面積超過160平方米的村級衛生室,并配置了基本的醫療硬件設施,使村民有了良好的就醫環境。目前,該村已有1058人參加了新農保,有1787人參加了新農合,有40人享受著國家的低保補助金。該村還為70歲以上老人每月補助100元,80歲以上老人每月補助200元,90歲以上老人每月補助500元。所有70歲以上的老人均可以入住村辦老年公寓。
在待王街道辦事處東孔莊村,也有一座兩層樓房的村辦老年公寓,可容納31戶入住,每戶30多平方米。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按年齡由大到小排序免費入住,房間內的床、衣柜、電視機等也由村里免費提供使用。72歲的村民薛小愛患眼疾10多年行動不便,和老伴一起住在這里,記者采訪時,她滿意地連說了幾個好字:“這兒屋里有衛生間,比家里好。村干部照顧得好,經常來看望,真是可好了。”
按照規劃,東孔莊村將再建一座可容納100戶的單層老年公寓,讓全村60歲以上能自理的老人全部入住。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張迎軍告訴記者,該村村民的新農合參保費用全部由村集體負擔。不僅如此,除新農合報銷外,每超出1萬元,村里再另給補貼10%,為村民徹底解除了醫療和生活保障的后顧之憂。
文教體系完善保安心
為進一步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馬村區64個行政村先后建起了村級文化活動室和文體廣場,配置了健身、籃球、乒乓球等體育活動器材,大部分村莊還成立了舞蹈隊、秧歌隊,農村的廣播電視網絡也實現了全覆蓋。
走進待王街道辦事處東孔莊村的文化活動室,下象棋的、打撲克的,非常熱鬧。“這個活動室冬暖夏涼,村民來這里不僅可以娛樂,還可以取暖納涼。”村黨支部副書記張迎軍介紹說。該村還建有一個大型的文體活動廣場,投資13萬元配置了健身器材等。
在演馬街道辦事處亮馬村,除了一個投資28萬元的健身廣場,村里還成立了一個30多人的秧歌隊,配有專門的服裝和道具。秧歌隊多次參加各種文藝演出,還獲過獎。在安陽城街道辦事處義莊村,不僅建有文化大院、科普宣傳教育室,還建設了一個標準化的塑膠燈光籃球場……“15分鐘健身圈”的惠民工程,已在馬村區發揮了實實在在的效用。
此外,馬村區的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已較為完善,在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還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使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在亮馬村,村兩委整合各類資金289萬元,建成了一個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的新村小學,又投入105萬元對該村的幼兒園進行了改擴建。在東孔莊村,村里也投資建設了一個可容納150人的幼兒園。在白莊村,村里不僅建有一個標準化的大型實驗幼兒園,還建有一個在焦作市都非常有名的全日制實驗學校。張迎軍告訴記者,他們村凡考上高中和大學的,村里每人每年補助1000元,考上全國重點一類名牌大學的,其所有費用由村里全包。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馬村區農村小學、幼兒園的建設,已基本解決了其所在村及周邊鄉村適齡幼兒和兒童的入園、入學難問題,不僅使孩子們能有學上有書念,還使他們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
“馬村區位于焦作市的城鄉接合部,基礎參差不齊。今后我們要以城鄉一體化為主體,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在推進農村公用事業建設方面,多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讓農民得到市民的待遇,也就是說,要讓農民真正享受到國家改革發展的成果!”馬村區委農辦主任趙順利動情地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