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仕國
【內容摘要】新課改以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英語素質和應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效。但是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仍舊存在很多弊端亟待優化和改進。對此,高中英語教師只有在充分認識到英語課堂教學弊端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堅持正確的課堂教學優化原則和措施,不斷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理念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各種需求。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優化措施
在高中的教學體系中,英語學科作為一門必修課,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隨著素質教育的積極開展和新課改的實施,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和學生英語素質的培養更加側重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及其應用能力。然而自新課改以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仍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對此,英語教師要加強對新課改理念的理解,在“以學生為本”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對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采取更具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策略,促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這已經成為新課改理念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課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弊端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英語課堂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結合教學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實踐,總結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①教育方針上的失誤。由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是以高考為導向的,將學生緊緊地束縛在了題海當中,統一教學要求、統一評價標準、統一問題答案的“應試”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和發展,這與新課程理念強調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培養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②教學容量不足。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教師教學中過分強調課堂教學,忽略了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和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效聯系,導致學生的詞匯輸入量嚴重不足,不利于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加上對口語教學的重視不夠,導致了“啞巴英語”等問題的大量存在;③過分依賴于教材。很多英語教師在應試教學思維的影響下,將英語教材看作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圣經”,于是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也只來自課本,導致高中英語教學與社會需求和學生生活的嚴重脫節;④在教學方法上“重傳授,輕培養”。如有的教師只懂得一味傳授英語語法知識,忽略了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沒能很好體現新課改下“寓教于樂”的內涵,更不利于高中英語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化原則
1.以全體學生為對象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強調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對此,高中英語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習慣、情感態度和知識基礎,結合社會發展和時代的需要,靈活處理教學材料,制定面向全體學生的、富有層次的教育教學目標、評價方式和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人性化的教學環境,寬容、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努力營造一種有安全感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具有成就感的自我觀念,減少不合理的評價,保護好每個學生英語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就需要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內心反應,運用心理換位的方法,從學生的角度來理解學習過程,讓每個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都能夠學有所長。
2.以學生為本
根據英語新課改的理念,英語教學中的3P模式已經發展為5P模式,即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和progress。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嚴格遵循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堅持生本教育原則,保證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學習。通常情況下,高中英語教師要根據英語學科的特征和高中生的學齡特點,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身邊的實物、圖畫、動作、課件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力爭讓學生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例如,在英語聽力教學課堂上,教師完全可以播放帶有趣味性的英文FLASH動畫或電影,通過學生易接受、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注意力,確保聽力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重點做的就是確保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不要偏離教學目標,這客觀上對高中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以活動為中心
以活動為中心原則,即高中英語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進而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驅動力,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以活動為中心”旨在建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是單一化、標準化、統一化的教學活動,更不是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全方面、全感官和全過程地促進師生多元互動的一種教學形式。“以活動為中心”主張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以傳授和灌輸或純粹以娛樂為上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確保學生的全程參與和有效實踐,形成一個和諧、融洽的英語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和發展。新課程理念下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就是英語課堂教學“以活動為中心”原則的實踐體現。
三、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化措施
1.積極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優化高中英語教學氛圍
新課改理念,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加強同學生在情感上交流和溝通,積極、主動地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開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對傳統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氛圍進行優化,充分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投入到正常的英語學習活動中。首先,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以親切、大方、友好的教態和風趣、幽默的語言,讓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小組教學等方式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如在對北師大版高中英語Unit 8 Adventure的詞匯教學情況進行考察時,先根據詞匯表做一個簡單而實用的單詞接龍游戲,由教師起頭:extreme,學生則往下接bungee jumping - snowboarding - snow rafting - gymnastics - similarity - upside down - exactly - risk……。如此下來,英語課堂的教學氛圍活躍起來,英語課堂也不再單調、乏味。有時,學生還能將本單元的生詞串聯起來記憶,大大提高了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重視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優化高中英語教學形式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進行單向性的知識灌輸,英語課堂的組織形式比較單一,基本處于以教師為中心的集中控制模式之下,而忽略了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顧學生學習基礎、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個性差異。如在講到北師大版高中英語Unit 14 Careers這一單元時,傳統單向的知識灌輸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完全可以將課堂大部分時間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自主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各項活動中來,可以采用全班活動、小組活動、配對活動等教學措施,結合“Job Interviews”這一主題引導和鼓勵學生“開口”學英語,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徹底改變過去單向式的灌輸教育。將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在對學生“自主學習”和“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上來,對高中英語的教學形式進行優化和調整,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3.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優化高中英語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過分依賴英語教材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教學方法過于標準和單一,忽略了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效聯系,導致高中英語課堂缺乏新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加上高中英語課程具有知識點分散、應用性強等學科特點,高中英語教師應當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針對口語教學、聽力教學、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的不同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實現對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與創新。例如,在詞匯教學中,詞匯是學生開展聽、說、讀、寫等英語學習活動的基礎,但學生反映最疲于記憶單詞,如果只要求學生進行機械化的記憶,顯然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傳授學生有效的詞匯記憶策略,重視詞匯的擴展,提高學生詞匯的積累量。例如,教師在講解Unit 11中“employ”(雇用)這個英文單詞時,可以拓展到employment (雇用),unemployment(失業),employer(雇主),employee(雇員)等詞匯,并引導學生通過un-等前綴和-ment、-er、-ee等后綴的構詞規律,記憶這些詞匯的詞性和拼寫,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4.采取有效的“激趣”策略,優化學習途徑
面對高中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和困難,英語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勇氣和信心,端正英語學習的態度,豐富和優化高中英語學習的方法與途徑。對此,教師要善于利用高中英語課程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激趣”策略,讓學生多感受和體驗英語的語言魅力。如在講到北師大版高中英語Unit 7 The Sea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構建聲文并茂的英語課堂,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充分領略大海的魅力,聆聽海浪和海洋動物的聲音,真正拉近學生與教材內容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中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實現英語知識的積累,提高成績。同時,在聽力課堂上引導學生多看純英文電影、多聽英文廣播,在閱讀教學則可以引導學生多閱讀《21 世紀英語報》或《China Daily》等英文報紙。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改理念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高中英語教師一定要深刻領會高中英語新課改的基本精神,積極轉變課堂教學觀念,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這樣能不斷增強高中英語教學的針對性,促進高中生英語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吳曉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嘗試》[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1(Z5).
[2] 李繼秀、汪昌華、陳慶華 主編.《教育理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樂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