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邱 燕
淺析“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
吳婷婷 邱 燕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國家結構性減稅的重大舉措。本文首先簡要回顧“營改增”的變遷過程及主要內容。繼而從企業稅負、企業會計核算以及企業經營三方面探析“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據此,從交通運輸企業和政府部門兩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營改增;交通運輸企業;影響
增值稅和營業稅兩大稅種并存是我國的現行稅制。1979年,中國首次引進增值稅,在部分城市和部分行業進行試點;1984年,對全國部分行業進行增值稅征收;1994年,擴大稅制改革的范圍;2009年,全面實施增值稅改革;2011年11月1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正式公布“營改增”試點方案;2012年,率先在上海進行包括交通運輸業在內的部分行業的“營改增”試點改革,同年,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2013年,將繼續擴大試點的行業和地區。此次“營改增”是我國實施結構性減稅的一項重要舉措。
改革的主要內容有:(1)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納稅人在試點地區從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之日起,變繳納營業稅為繳納增值稅;(2)新增設11%和6%兩檔低稅率;(3)新增的11%的稅率適用于試點中的交通運輸業,而6%的稅率則適用于研發和技術服務、文化創意、物流輔助和簽證咨詢等現代服務業(采取簡易征收辦法),但是有形動產租賃服務仍適用原來的增值稅率17%;(4)向試點地區的納稅人購買服務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以抵扣進項稅額;(5)試點納稅人原來享受營業稅減免政策現在調整為免征收稅或者即征即退。
(一)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作為結構性減稅改革,“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最為重要的是對企業稅負產生影響。交通運輸企業在“營改增”之后,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稅負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大多數學者認為“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減輕而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反而加重。但也有學者認為雖然征收稅率相同,但是計稅方式的更新卻使得實際稅負發生變化。下文將對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稅負進行研究。
1.對小規模納稅人的影響
“營改增”后,依據相關的規定,交通運輸業中,小規模納稅人仍然采用與原來營業稅相同的3%稅率,采用簡易征收辦法的計征方式,并且不得抵扣其進項稅額。

表1 小規模納稅人“營改增”前后稅率變化
“營改增”過程中,無論是哪種小規模納稅人,其適用稅率沒有變,都是3%,不同之處在于增值稅為價外稅,而營業稅為價內稅,通過公式①和于可算出,小規模納稅人實際繳納增值稅比原來的營業稅3%降低了0.09%,這0.09%是交通運輸企業中小規模納稅人稅負降低的主要原因。
2.對一般納稅人的影響
依據國家對上海試點的有關規定,在原有17%和13%增值稅稅率的基礎上增了兩檔11%和6%的低稅率,交通運輸業的一般納稅人采用11%的增值稅稅率。在“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的一般納稅人由過去3%的營業稅稅率改為11%的增值稅稅率,表面上稅率大幅上漲,但實際上因為增值稅可以抵扣,一般納稅人可抵扣進項稅額,因此,對于能夠取得較多正規進項稅額完稅憑證的企業稅負不但不會增加,反而能夠降低企業稅負。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大部分上海交通運輸企業的稅負卻在改革后有所增加。據一項調查顯示,47.4%的企業認為“營改增”后稅收負擔有所加重,其中陸路運輸企業所占比重最大。
表2顯示,“營改增”試點后,理論上一般納稅人由過去3%的營業稅稅率上漲為11%的增值稅稅率,假設企業應納稅額不變,不考慮進項稅額的抵扣,由公式①可計算出,改革后含稅銷售額的實際稅率為9.91%,這比原來3%的營業稅增加了6.91%。這樣的上漲幅度會使得稅負增加,但如果抵扣的進項稅額能夠發揮它的作用,那么未來一般納稅人的企業的稅負是能夠下降的,從而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

表2 一般納稅人“營改增”前后稅率變化
而在現實中由于可抵扣進項稅額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一般納稅人的稅負不減反增。上海作為“營改增”第一個試點的地方,許多試點企業尚不能完全適應此次改革,其中大部分企業不能全面理解試點中的各種有利政策,并對于能夠抵扣的進項稅額有所忽略,使一些原本可以抵扣的稅額未能抵扣。這種現象較多地出現在那些財務管理不夠完善的企業中。此外,交通運輸企業中最初采購的運輸工具和經營設備價格比較昂貴,在“營改增”之后,這些企業無法對最初的采購成本進行進項稅額抵扣,而只能對后續運營過程中產生的費用進行抵扣,造成抵扣過程不完善。稅負不減反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進項稅額抵扣范圍的狹窄。目前“營改增”只是在某些行業和某些城市中進行,因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不能進行抵扣,使得企業稅負有增無減。
(二)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使得會計核算更為復雜。改革之后,原來營業稅使用的簡易核算模式變為增值稅的抵扣核算模式,其核算難度比原來加大,同時所得稅的清算難度也相應增加。在操作方式上,還易產生財務報表披露、稅額申報、繳納、抵扣和報稅系統等一系列新問題。
(三)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交通運輸業處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和資金密集型行業,企業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和資金成本。但由于市場不規范,企業在資金流通過程中很難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使得能夠抵扣的增值稅額極少。此外,在交通運輸業存在很多人為罰款,這會使運輸企業盈利水平下降,利潤空間不足從而降低核心競爭力,不利于運輸行業的長期發展。“營改增”之后有利的方面是,交通運輸企業對于設施設備的投資與更新速度會加快,這會改善企業車輛的質量,提高車輛性能,優化企業資產結構。
(一)企業要積極應對新政
1.鉆研會計方法,進行人員培訓
在會計處理方法上,營業稅采用的是簡單計算模型,增值稅采用的是抵扣計算模型,所以“營改增”后,運輸企業需根據實際情況,按增值稅會計合理設置相關賬戶與輔助表,做好會計核算和納稅工作的對接。與此同時,需要調整企業修改會計核算制度與管理制度,按照進項稅抵扣要求嚴把抵扣關,防范稅制改革帶來的會計核算風險。此外,在新的納稅環境下,企業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學習,做好“營改增”政策實施的知識準備和業務訓練,以幫助他們熟悉新的法規,順利完成知識更新,這有利于幫助企業及時繳納增值稅,也能夠使企業有效利用現行稅收政策進行合法合理避稅。
2.做好政策宣傳,爭取客戶支持
交通運輸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應盡量選擇財務核算健全,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這樣企業才能在稅改后實現進項稅額抵扣,從而降低交通運輸企業的實際稅負。二是加強與客戶溝通,以各種形式對廣大客戶做好宣傳和告知工作,將國家稅制改革帶來的影響等信息傳遞到客戶,爭取其理解和支持,努力為各項業務的拓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二)政府部門要發揮推動作用
1.適時擴大“營改增”范圍
因“營改增”試點范圍僅限于部分地區的部分行業,這會造成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鏈條中斷,而進項稅額抵扣不足是導致稅改之后稅負不減反增的重要原因。因此,財稅部門需擴大稅改范圍,并最終覆蓋全國的所有行業。隨著北京、江蘇等地被納入試點范圍,“營改增”的全面推廣已拉開序幕。但在試點推廣過程中,我們應充分注意地域以及行業的差異,不能照搬照抄上海經驗,而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調整。
2.完善相關配套服務
在改革試點中,一些配套的制度與服務未能及時跟進,這對企業和稅務部門均造成困擾。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應從如下三方面考慮:首先,簡化增值稅退稅流程,使企業更有動力參與進來,也能方便企業。其次,建立相應咨詢服務,消除企業面對新政策的混亂局面,理清發展思路。最后,應明確稅費征收制度,不斷加以完善,為擴大試點范圍做好鋪墊工作。
[1]徐瑩,余慕星,徐音.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內容及其影響分析[J].經濟師,2013(8):127-128.
[2]周艷.淺議“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的影響[J].財會研究, 2012(18):54-56.
[3]潘文軒.企業“營改增”稅負不減反增現象分析[J].商業研究,2013(01):145-150.
(作者單位:南通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