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瑋


2013年12月,瑪麗·巴拉(Marry Barra)正式接任通用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CEO)的職務,成為該公司歷史上首位女性CEO,人們稱之為“創造歷史”的一幕。
縱觀2013年全球各大影響力榜單,從全球信息產業的領導企業IBM到世界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女性的全球經濟影響力正在滲透各個領域。
當人們在討論未來對全球經濟影響最大的因素時,往往會想到科技創新、能源變革、國家經濟政策等因素,似乎有一個因素被忽視了,那就是女性。
女企業家“向前一步”
2013年話題不斷的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其著作《向前一步》一書中寫道:“增加擁有權力的女性數量是實現真正平等的必要元素。”
桑德伯格的愿望也可以拿來作為2013年女性企業家繼續“向前一步”的總結。
2013年1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任命瑪麗蓮·休森(Marillyn Hewson)為總裁兼CEO。位于美國新澤西州的洛克希德·馬丁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防承包商。因為這一任命,瑪麗蓮在《財富》“全球50位權勢商界女性”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19位上升到2013年第4位。現年58歲的休森公開表示,這是一種趨勢:“數十年的豐富經驗和成功經歷,讓我們一步步邁入公司管理層,為高級職位展開競爭。”
IBM首位女性CEO弗吉尼亞·羅曼提(Virginia Rometty)2012年上任,連續兩年蟬聯“全球50位權勢商界女性”榜首。此前,科班出身的羅曼提供職于IBM擔任計算機科學家和電氣工程師長達30年之久。
而在2013年年末的各大影響力評選榜單中,女性企業家所占比例和排位都越來越高。桑德伯格、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惠普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澳大利亞鐵礦巨頭吉娜·萊因哈特 (Gina Rinehart)、內衣品牌Spanx創始人薩拉·布雷克里(Sara Blakely)、時尚女裝品牌創始人托里·伯奇 (Tory Burch) 和繆西婭·普拉達(Miuccia Prada),以及來自中國的SOHO中國CEO張欣、華為公司董事長孫亞芳、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副主席李晶等等,分別入選《財富》商界最具權勢的50位女性、《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時代》周刊最具影響力100人、《名利場》年度最具影響力50人等榜單。在與全球各領域男性的競爭中,女性企業家的影響力絲毫不輸,而如桑德伯格、梅耶爾、萊因哈特,排名已直逼前十。
《福布斯》雜志專欄作家蓋瑞·史丹格(Geri Stengel)發表文章指出,權力榜單上的女性企業家們,正在積極尋求知名度,通過公開演講、各種獎勵和榮譽傳播自己的職業故事,以建立自己公司的信譽和口碑。同時,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認識到人際關系網的重要性,她們開始利用“姐妹”這一紐帶建立起特殊的社交網絡。此外,許多女性往往是完美主義者,如果遭遇失敗,她們不會一蹶不振,反而會將失敗當做跳板而走向成功。
有評論認為,目前女性成為企業高管實際上正是迎合了企業“轉型”的趨勢——職員和投資者都希望“不同的東西”。雅虎總裁梅耶爾在2013年媒體中的出鏡率頗高,使公司重新獲得投資者的關注。有分析指出,與其他新上任的雅虎CEO通過削減運營成本或者推出新產品的舉措不同,梅耶爾的選擇堪稱“激進”,她選擇出售傳統大公司股票而大量收購小型初創公司。梅耶擔任CEO之后,雅虎的股票價格逐步穩健上升,重新走上了正常運營的軌道。
大環境似乎也正在傾向于女性企業家。根據2013年8月蓋普洛民意調查公布的數據,美國職員對女老板的偏好正在上升。在1953年,只有5%的受訪者承認他們更傾向于選擇一個女老板,這個數字在今天上升至23%。
只有自信,性別才是優勢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對“女性應該追求權力”這一命題感到舒服。由主持人而成長起來的美國著名企業家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就曾公開表示,她并不喜歡“權力”這個詞,也不愿意被叫做“商界女強人”。
女性之所以迎合了全球經濟轉型的需要,并不在于她們比男性更“強”。相反,現代企業管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在信息時代,女性生理上的弱勢慢慢淡化,女性特有的細膩、執著、嚴格、韌性符合新經濟條件下不斷創新所具備的素質。
不過,在桑德伯格看來,這些相對于男性的“優勢”更像是一個“偽命題”。她指出,想要使真正的性別優勢——如真誠、積極和富有同情心等特征發揮之前,女性往往需要克服大量的困難。“在專業領域里,女性面臨著真正的障礙,包括公然或者隱形的性別歧視、待遇差別和性騷擾。”除去外在的障礙外,更多的困難發生在女性內在的障礙,“由于缺乏自信,不敢爭取表達的機會,在應該前行時往后退”,而“克服內在障礙是女性獲得權利的關鍵”。
根據美國女權組織(Catalyst)2013年數據顯示,目前女性在公司董事會中的席位比例僅為16.6%,很多女性職員仍然徘徊在“像個男人一樣去戰斗”的無奈選擇中,且花費更大的精力去獲得男性的認可。對此,桑德伯格認為,女性要想再“向前一步”,就必須從心理上獨立自信、爭取權利。
在這方面,美國女性在商界的杰出表現可圈可點。據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的調查,由女性做主的企業是美國經濟中增長最快的,女性主管的企業失敗的比例小于l/4,而整體美國企業卻有4/5是失敗的。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到2020年將有約8.65億的工作年齡(20~65歲)女性進入職場,其中8.12億居住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以想見,未來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女性將從職場里或是通過創業脫穎而出,誕生像梅耶爾、桑德伯格、張欣、董明珠這樣的杰出商界女性。
正如史丹格指出,信息化深刻影響下的2014年,或將成為女性企業家擴大影響力的“開局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