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國對抗 不可不知的秘密 美軍“空海一體戰”相關理論的最新發展及評析(上)

2014-02-14 20:21:45竇超
現代兵器 2014年1期
關鍵詞:戰略

竇超

“空海一體戰”是美國海軍和空軍聯合推出、針對中國和伊朗的所謂“反進入/區域拒止”能力的作戰概念(相關內容可參閱《現代兵器》2011年第7、8期《揮向中國的大棒》一文)。該作戰概念一經推出就引起了相關國家的高度重視,一時間似乎成為了美軍繼續保持絕對戰場優勢的“法寶”。然而,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就連美國人也覺得該作戰概念并不完全適應未來戰場的需要,更不要說在一場與處于戰略上升期的中國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中保證取勝了。這其中一方面有美國綜合實力相對下降的原因,另一方面中國和伊朗,尤其是中國在軍事技術領域的進步也引發了美軍對“空海一體戰”概念效能的疑慮。在這種背景下,作為“空海一體戰”進一步發展的種種新概念和理論就紛紛出籠了。而這些作戰概念和理論也全部把作戰目標指向中國和伊朗,中國更是成了“靶子”的核心部分。本文將對這些新概念和理論進行簡單總結和評析。

相關新概念出現的原因

為何在美軍參聯會提出引起相關國家高度重視的“空海一體戰”概念后不久,美國理論界就又提出了新的甚至比之層次更高的新概念?這其中實際上有著很深刻的原因。

有一部分美國學者認為:首先,“空海一體戰”只是戰役層次的概念,注重的是戰時武器系統的戰術部署和運用,缺乏對戰后局勢的戰略性思考。也正是因為缺乏戰略層次的頂層設計,該理論有可能在戰時取得戰術和戰役層次上的成功,但卻可能造成國家戰略上的大失敗。在不考慮戰略層次影響的情況下,一味依靠“空海一體戰”有本末倒置的可能。其次,“空海一體戰”有可能導致大國之間的軍事沖突出現升級乃至最后失控的情況。在該理論指導下,美軍設想首先抗住中國第一波攻擊后再采取反擊行動,最后還要突破中國領空,對其“反進入/區域拒止系統”進行攻擊。但是,中國擁有強大的一體化防空系統和核武庫,其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正處于高速上升期。這樣的攻擊行動必然會招致中國的猛烈反擊,使中、美兩個世界級大國之間的沖突在短期內迅速升級,甚至有引發一場核大國之間核戰爭的危險。再次,“空海一體戰”是一種常規作戰方式,美國是否可以憑借這種作戰方式在局部沖突中迫使中國這樣的大國屈服也值得懷疑,因此難以對中國造成有效威懾。

此外,在美國綜合國力相對下降的背景下(美國人將之稱為“緊縮時期”),“空海一體戰”所涉及的大量新技術開發和新裝備研制、裝備所需要的大量資金也沒有保障。而且,美國自己都對“空海一體戰”所高度依賴的海外盟國在戰時提供全力配合和責任分擔的問題感到心里沒底。就連日本這樣曾經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處于“地主家也沒有余糧”的狀態,更不要說其他經濟實力較弱的盟國了。對此,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總裁安德魯·克雷平涅維奇在其《緊縮時期的戰略:為何國防部應該關注確保進入》一文中說道:“這意味著‘勒緊褲腰帶的嚴峻時期來臨了,這一過程將由于人力成本的提升和歐洲盟友經濟衰退而變得更加艱辛。”英國物理學家歐內斯特·拉瑟福德曾說過:“我們缺少金錢,所以我們不得不思考。”這句話也許正好說明美國軍事理論界對于“空海一體戰”理論的某些懷疑。

盟國所提供的基地和后勤保障能力,以及可以配合美軍的作戰能力都是“空海一體戰”不可缺少的。而這些亞太地區的盟國卻在經濟上依賴如今經濟最為活躍的中國,中國甚至是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和越南的最大貿易伙伴。這些國家陷入了在軍事和安全上依賴美國,而在經濟上卻要“吃”中國的悖論之中,這讓他們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發生戰爭時,難以如美國所愿的那樣徹底地選邊站。事實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避免在中、美之間決定性地選邊站,而是采取對兩個大國都保持接觸和某種程度合作的態度。當然,那些進行“非理性挑釁”的“無賴國家”除外。對此,安德魯·克雷平涅維奇認為:“任何戰略都具有風險,本戰略(本文作者注:指確保作戰進入的戰略)能否實施主要取決于地區盟國和伙伴國的行動和投入,這些因素絕不是確定無疑的”。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就曾公開明確表示,絕不允許美軍使用從本國機場起飛的飛機攻擊中國境內的目標。

美軍長期超負荷運轉的狀態也對實施“空海一體戰”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美軍認為,目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基地容易受到打擊和后勤保障不足的困擾,海軍后勤部隊只能保證和平時期的海軍部署,并不具備向該地區可能存在的大規模海軍部署提供再補給的能力。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針對海軍在2020年前完成兩洋兵力調整的規劃(指2011年年底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向澳大利亞和新加坡部署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以及在2020年前將美軍艦船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部署比例由5:5調整為6:4的規劃)認為:“根據目前的應對計劃及艦船訓練和部署模式,美海軍已至極限”。截止2012年底,美軍上述計劃的實際動作只有向澳大利亞達爾文部署1支只有200余人、沒有重裝備的海軍陸戰隊步兵連。也就是說,與政府的計劃相比,美軍實際動作非常有限,其原因還是其軍力部署仍然受到中東等熱點地區掣肘所致。

一貫以技術制勝為核心指導思想的美軍對于中國武器裝備的快速發展充滿了擔憂。中國方面諸如殲-20、殲-31、反艦彈道導彈、新型潛艇、航空母艦、“北斗”導航系統、各類精確制導彈藥等先進武器的曝光,讓美軍擔心自己的技術優勢有日趨縮減的趨勢。安德魯·克雷平涅維奇在上述文章中將此稱為“增大的挑戰”。他認為:“也許最顯著的變化是美軍逐漸失去了對精確制導彈藥或‘靈巧炸彈的壟斷地位。尤其是中國正在提高精確制導彈藥的效能,以實現其戰略目標。這將極大地增加美軍在西太平洋作戰的風險。”從另一個方面理解,美軍對中國軍隊技術優勢的逐步縮減,也就意味著中國在對抗“空海一體戰”時的能力越來越強,而美軍要想達到目的所要付出的代價、成本和風險也就越來越大。這也是美國學者提出各種新理論補充或完善甚至替代“空海一體戰”的原因之一。正如安德魯·克雷平涅維奇所說的:“戰略應該為利用可用資源達成現實目標提供指導。由于美軍的可用資源正在變得日益有限,設置目標也必須考慮資源情況,以免最后變成一個空洞的戰略,既不能使敵人焦慮也不能給予朋友信心。”endprint

離岸制衡

“離岸制衡”和“離岸控制”是美國學者針對“空海一體戰”的不足,提出的兩個對華新概念。“離岸制衡”并不是什么新理論,不過它被一貫自恃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海軍和空軍的美國套用于中國身上確實是第一次(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以前中國的海、空軍作戰力量在美軍眼中根本不值得一提)。“離岸控制”與“離岸制衡”有很大的相同之處,都強調運用海、空軍力量而不是大規模地面部隊。兩者都是戰略層次上的概念,而非“空海一體戰”這種戰役層次上的作戰概念。也就是說,這兩個作戰概念要比“空海一體戰”高出一個層次。在筆者看來,“離岸控制”屬于軍事戰略層次(一般認為,戰略區分為國家戰略或者叫大戰略、軍事戰略、戰區和軍兵種戰略3個層次),“離岸制衡”則屬于國家戰略層次。

“離岸制衡”之所以屬于國家戰略層次,是因為這個概念要解決的問題是:在實力相對下降的背景下,美國如何“維持全球領導地位”。要“維持全球領導地位”,不僅需要軍事領域的支撐,而且需要在政治、外交和經濟領域獲得支撐。換句話說,“離岸制衡”的概念已經超出了單純的軍事領域。倡導“離岸制衡”戰略的是以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為代表的一批專家學者。在這些專家學者們看來,美國現在正因為所謂的“李普曼鴻溝”而衰落下去。年輕學者戴維·亨德里克森撰寫了《美國戰略的未來》一書,他認為美國長遠目標的核心應是“目標與手段的平衡”。亨德里克森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就出現了“目標與手段”的脫節,他稱之為“李普曼鴻溝”。正是這種鴻溝,導致美國的衰落。實際上,保羅·肯尼迪早在其1987年問世的名著《大國的興衰》中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只不過美國是否衰落的這個問題現在更為引人注目罷了。正是在這種“衰落”或者說是相對“衰落”的背景下,“離岸制衡”戰略也就成了美國一部分學者推崇的概念。

這些學者所倡導的“離岸制衡”戰略的著眼點是避免長期部署大規模地面部隊,主要通過保持和發揮自身海空力量優勢,援助并利用當地和地區“代理人”軍隊來遏制對手。如果讀者仔細閱讀過有關“空海一體戰”理論的相關文章,再結合前述“離岸制衡”戰略的著眼點,就會發現兩者之間巨大的差別。雖然兩者都強調運用己方優勢的海、空軍力量,但“空海一體戰”著眼于依賴盟國的基地和部分作戰能力,而最終要通過美軍自己占有優勢的海、空軍力量攻擊中國或伊朗境內的各類目標,同時輔以遠距離封鎖等手段打贏戰爭,也就是說美軍仍然是進行戰爭的“主角”。而“離岸制衡”戰略更為強調利用美軍優勢的海、空軍力量援助當地和地區“代理人”軍隊,同時利用這些軍隊來遏制對手,美軍成了援助性力量而非進行戰爭的“主角”。美軍要想讓自己的盟友當“主角”而自己成為“配角”,那么就需要其進一步施展其結盟戰略,在政治和外交甚至經濟層次上影響自己的盟友,將其“綁上自己的戰車”。

“離岸制衡”戰略的內容概括起來可以分為戰略部署調整、戰爭模式選擇、提高聯盟戰略地位等方面。其戰略部署調整的核心就是美國所謂的“重返亞太”(實際上,美國從未離開亞太地區,只是關注的重點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動而已)或者說是亞太“再平衡”。其中包括全球收縮、亞太推進和中東防范3個組成部分。美國全球收縮的主要舉措首先是繼續減少在歐洲的駐軍,計劃將現有的駐歐洲地面部隊由4個旅減少為2個旅。第二是減少在非洲和拉美地區的軍事存在,采取“創新性、低費用、少足跡”的方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實際上是在一定程度上“犧牲”非洲和拉美地區。第三是盡快從“兩場戰爭”的泥潭中脫身,即自2011年12月從伊拉克撤軍后,計劃2014年完成從阿富汗的撤軍任務。亞太推進意味著將戰略關注點放在亞太地區,把對外政策、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重心轉向亞太,資源保障的重點也隨之放在亞太地區。具體做法是軍事先行,外交靠前,經濟跟進,全面“重返”。亞太推進中,美國并非將所有注意力全部放在中國當面的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而是實施“兩洋戰略”,即將以往把重點放在東亞和太平洋的做法改為向南亞和印度洋擴展,涵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區域。美軍在該地區的兵力部署則更為分散,部署重心后移,同時進行輪換部署以增強作戰靈活性。在關注亞太地區的同時,美國仍然重視中東地區,只是將大量駐軍的存在方式改為以陸軍和空軍部隊定期進行地區訓練和部署,輔之以海軍有針對性的部署,以適當數量部隊進行輪換存在的方式,防范中東地區出現有違于美國利益的動蕩。

戰爭模式選擇方面,以技術密集型的“空海一體戰”代替人力密集型的地面戰爭,以此破解對方的“反進入/區域拒止”威脅。提高聯盟戰略地位是指在面對地區危機時,美國將更多地采取“間接路線”,讓盟國打頭陣,美國在后面進行支援和保障,以降低自身的風險和行動代價。簡而言之,即在面對地區危機時,美國將作為一個“全球賦能者”,而不是“首先反應者”。如果做進一步解釋的話,那么就是美國可以給盟國或者說是“小伙計”提供軍事裝備、情報和后勤支援,甚至充當指揮者指揮作戰,但是不要指望美國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去應付危機,更不要說是大規模直接介入戰爭了。這多少與當年的“尼克松主義”相類似。當時,美國也是深陷越南戰爭泥潭,國力下降。而“尼克松主義”的要點就是:“美國在接到請求時將根據條約義務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但是在提供防御所需要的人力方面,受到直接威脅的國家應承擔主要責任。”這種方式實際上又產生了一個悖論:美國希望不直接介入當地的危機,尤其是不愿意直接面對現在與其有著巨大經濟和政治利益相關的中國;而與中國存在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的日本和菲律賓等國則一心想要把美國在第一時間“拉下水”。 如日本自衛隊就希望美國在實施“空海一體戰”時,能盡量回避防御作戰階段(也就是重心后移的美軍主要依靠盟國抗擊中國第一波和后續波次攻擊的階段),盡早進入進攻階段(即向中國境內目標發起攻擊的階段)。美國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美國希望盟國和地區伙伴發揮更大作用,這一點在與中國存在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的東南亞地區和日本表現得極為明顯。美國前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就提出,按照《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美國將向菲律賓提供軍事裝備,以應對緊張的南海局勢。實際上,不僅僅是菲律賓,美國幾乎向所有與中國有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的國家提供軍事裝備和援助。同時,美國更為重視將原有的雙邊軍事同盟關系加以鞏固,并試圖增強各個同盟之間的協調和聯動性,使扇形的雙邊軍事同盟關系向著網狀的多邊軍事同盟關系發展。實際上,“離岸制衡”戰略已經在推翻卡扎菲政權的利比亞戰爭中得到了運用:美國將北約盟友如法國、英國和意大利推到前臺,擔任主要的空襲作戰任務,美軍則發揮優勢主要擔負對盟友的作戰支援和保障任務;作戰方式以空襲為主,沒有投入地面部隊;地面力量主要依靠利比亞本國的反對派。endprint

然而,“離岸制衡”戰略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制約因素。雖然該戰略著眼于美國綜合國力相對衰落的背景,比較有“節制”,但其所需的資金支持仍然是一個大問題。實施戰略部署調整需要進行大規模軍隊部署變更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些行動無一不需要大量資金。實施“空海一體戰”需要更新大量裝備和進行大規模戰場建設,這種建設不是一次性投資就可以達到目的的,而是隨著對手尤其是處于快速上升期的中國迅速增強國力和軍力的情況而不斷追加投資。加強聯盟戰略、增加對盟國和地區伙伴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也需要大量資金。目前,美國內債已占其GDP的70%以上,屢受“財政懸崖”威脅,外債則達到5萬億美元以上,偏偏其中五分之一左右的外債又掌握在“戰略對手”——中國手中,這些情況無疑使得美國的軍事預算受到了巨大壓力。奧巴馬政府和國會已經同意,在未來10年削減國防預算4870億美元。而2013年1月,一個名為“扣押”的預算項目將在同一時期另外削減4720億美元。雖然國會可能尋求其他方式降低聯邦赤字,但大幅削減防務預算可能是無法避免的。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想拿出大筆資金支持“離岸制衡”戰略,難度可想而知。無怪乎前段時間菲律賓從美國那里好不容易“乞討”到3000萬美元援助時,感到美國是在“打發要飯的”。至于實施“空海一體戰”的困難,筆者在《揮向中國的大棒》一文中已經有所涉及,在此不再贅述。

美國在實施聯盟戰略方面仍然具有無與倫比的絕對優勢,但是也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巨大的資金缺口外,美國要想將現有的雙邊軍事同盟關系發展為多邊軍事同盟關系也有極大困難。如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兩個雙邊軍事同盟關系是美日同盟和美韓同盟。雖然日本和韓國都與中國存在著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相對于中日釣魚島和東海大陸架爭端,中韓之間的蘇巖礁和海洋權益爭端并沒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但兩國在對待爭端的態度上卻有著巨大差別。與日本的尋釁滋事不同,中國和韓國在有關爭端中保持著比較順暢的溝通和協調,并且都沒有將爭端擴大化的意愿。因此,美國要想讓日、韓兩國在針對中國的問題上結成軍事同盟關系難度極大,更不要說日、韓之間存在著短時期內難以解決的竹島爭端了。這種爭端因為兩國特有的民族主義而具有了某種“世仇”的意味。

應該引起注意的倒是日本和菲律賓的進一步接近,這兩個國家目前都具有那種“非理性挑釁”的特征,他們的接近有可能產生相互支持的心理作用。但從實際層面來看,日本與菲律賓的這種接近或者說相互支持是不平衡的,付出代價的只能是日本,菲律賓是不可能對日本做出任何實質性支持的。而日本又經濟低迷,財政狀況不佳,難以對菲律賓進行大規模經濟或者軍事援助。如日本先前承諾的僅僅是向菲律賓方面提供12艘巡邏艇而已,到了最后卻又變成了以貸款形式提供10艘海岸巡邏艇加上100億日元的貸款(也就相當于1億美元的樣子)。換句話說,這些并非援助的錢加上巡邏艇的折價早晚都是要還的。而且日本和菲律賓相距遙遠,要想進行緊密的軍事領域的協作也非常困難。由此看來,“離岸制衡”戰略要想起到美國方面預想中的作用也是困難重重。

離岸控制

作為軍事戰略層次的“離岸控制”則提供了另一種戰爭模式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離岸控制”也可以被看作是對“空海一體戰”有一定否定意味的一種概念,這與“離岸制衡”戰略依靠“空海一體戰”作為戰爭模式是根本不同的。“離岸控制”作為一種新的對華戰略概念,由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T·X·哈梅斯提出。哈梅斯于2012年6月發表了名為《離岸控制:針對不可能發生的沖突而提出的戰略》的研究報告,首次提出了這一概念。與“空海一體戰”概念中利用海空力量突入中國領空、通過作戰取得勝利不同的是,“離岸控制”主要是在中國遠程作戰能力所及范圍之外作戰,并且從經濟角度而不是作戰角度闡述如何迫使中國在與美國的沖突中妥協。“離岸控制”是指美國利用其海、空軍事優勢,對中國實施由近及遠的逐級海上封鎖戰略,在中國軍力范圍之外切斷其原材料進口和貿易進出通道,造成中國巨大經濟損耗,迫使中國在沖突中妥協。正如哈梅斯在其研究報告中所說的:“‘離岸控制戰略與志同道合的亞太國家一道,致力于確保美國在保護伙伴國家的同時,阻斷中國的能源和原材料進口以及工業出口。”也就是說,該概念試圖運用優勢海、空力量對中國進行遠程封鎖,甚至在不與中國軍隊直接交戰的情況下就利用經濟壓力迫使中國妥協。哈梅斯還認為,該戰略并不尋求取得傳統軍事意義上的決定性勝利,而是要有效確保美國的目標。他認識到:“對一個擁有大型核武庫的國家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想法即使沒有完全過時,也風險重重。”

作為一個成功的戰略規劃,相關想定十分重要。換句話說,也就是制定戰略規劃的基礎條件十分重要。哈梅斯提出了“離岸控制”的5大關鍵想定:一是中國挑起沖突,哈梅斯認為美國挑起沖突的可能性極端缺乏可信度,而中國這樣做可以抓住先機,給美國制造最大程度的政治和軍事困難。二是美、中沖突很可能是一場長期戰爭。三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發生任何重大沖突,都會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破壞。四是美國不了解中國的核決策過程,因此要采取盡可能降低升級可能性的戰略方式。五是在太空和網絡領域,第一擊能夠帶來重大優勢,美國不應首先在太空和網絡領域進行大動作,以免中國因此采取升級行動。而這將不得不假設中國將在上述領域先發制人,以使美國相關實力被嚴重削弱。有了上述想定,哈梅斯認為:美國必須承認,中國的核武庫限制了美軍可能攻擊中國的方式。因此,美國選擇的方式必須盡可能降低使沖突升級為核沖突的可能性。哈梅斯本著這個邏輯提出:“在運籌方面,‘離岸控制利用當前具備但卻有限的手段和有節制的方式,對中國實施遠程封鎖。通過構建一組同心圓,使中國不能利用第一島鏈內的海域,使美國能保衛第一島鏈的海、空領域,并控制島鏈之外的海、空領域。‘離岸控制不會采取滲透中國領空的行動。杜絕滲透是為了降低升級為核沖突的可能性,并降低結束戰爭的難度。”

“離岸控制”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首先,在第一島鏈內主要使用攻擊型潛艇、水雷和有限數量的空中力量,這一區域將被宣布為海上隔離區,區內所有艦船都可能被擊沉。雖然美軍在初期不能完全切斷該區域內的海上交通,但是卻可能防止大型貨船和油輪通行,從而嚴重影響中國的出口貿易。第二步,利用日本-臺灣-呂宋的許多小島構筑一條防御線,同時,美國不會向任何國家提出使用其基地來攻擊中國的要求,而只會請求相關國家允許美國部署防御性系統。美國還將作出提供護航承諾,以在中國試圖攔截時保持關鍵進出口貿易的進行。最后,關鍵階段的作戰行動都會處于中國大多數軍事力量的作戰范圍之外,美軍將控制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峽、巽他海峽和澳大利亞南北航道,以切斷中國的石油航運和攔截中國載運出口物資的大型貨輪。這些行動導致的結果是,美國可以在不破壞中國大陸基礎設施并不引起沖突快速升級的情況下,使中國經濟陷入枯竭,以尋求按美方所提條件結束沖突。其中還強調,要給中國留有余地,以使其宣示“已經教訓了敵人”,從而在不引起民意反彈的情況下結束沖突。

這一戰略實施的重點將是,“為那些選擇與美國結盟的國家建立防御體系,然后美軍將建立遠程封鎖”。哈梅斯提出:“美國既可以幫助菲律賓在呂宋和臺灣之間的島嶼建立防御,又可以鼓勵日本目前加固琉球群島的防御能力。”總而言之,“離岸控制”戰略避開了中國強大的“反進入/區域拒止系統”的威脅,轉而在低威脅地區進行封鎖行動,以此達到迫使中國按美國的條件妥協的目的。哈梅斯認為該戰略具有很大優勢:只需要伙伴國參與保護本國的領空和領海,這些國家就可以自由選擇宣布中立,避免“空海一體戰”中迫使這些國家在中、美兩國間選邊站的缺點。將資源集中用于對盟國提供空中和海上防御,而不是為了擊敗中國強大的“反進入/區域拒止”能力而投入巨額資金。不需要對太空和網絡系統的嚴重依賴,也就降低了中國在這些領域首先發起攻擊的可能性。遠程封鎖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施和產生影響,這就為雙方外交人員尋求解決方案爭取了時間,避免立即引起更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這一戰略可將突破強大的一體化防空系統的成本轉嫁給中國方面。中國如果想要突破封鎖,就要突擊沿著島鏈國家建立的空中和海上防御線。與中國在遠離其海岸線的區域交戰的地理位置優勢,將使中國大部分作戰力量無法參戰,而不得不將數量有限的遠程作戰力量投入到對美國和盟國一體化防御體系的突擊中,從而處于不利地位。實施該戰略可使雙方本土都不會受到直接攻擊,避免引發民眾的狂熱情緒,有利于減少雙方經濟損失和縮短戰爭。

(未完待續)endprint

猜你喜歡
戰略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實施農村“黨建護航”戰略的創新實踐思考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0:56
戰略
三步走戰略搞定閱讀理解
戰略
戰略
擴大開放是長期戰略
導致戰略失敗的三大迷思
解放戰爭戰略考
軍事歷史(2002年4期)2002-08-21 07:47:44
清代初期兩次對臺作戰的戰略指導
軍事歷史(2000年1期)2000-12-06 05:54: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色首页AV在线|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欧美高清| 成人亚洲天堂|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91精品人妻互换|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成人亚洲国产| 国产久草视频|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欧美一级|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一级黄色欧美|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国产流白浆视频|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日本91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日韩精品毛片|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拍拍拍| 91av国产在线|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免费一极毛片|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国产精选自拍|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99成人在线观看| 91福利免费|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91在线播放国产|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国产精品xxx|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一级毛片高清| 欧美激情首页|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婷婷五月在线|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熟妇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