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真法師
我們已經把文化名人張元濟先生忘記了。
被稱為“商務之魂”的張元濟先生(1867-1959年),字筱齋,號菊生,是近代著名出版家。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他參與投資創立上海商務印書館,并設立編譯所,聘蔡元培為所長,并延請夏曾佑編寫《最新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這部書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章節體通史。辛亥革命以前,商務印書館共出版各類課本375種,張元濟對近代中國教育的發展,可謂功不可沒。在長達半個多世紀里,張元濟不僅為中國的新式出版業奠定了基礎,而且通過他的出版業績,在中國思想、文化領域,尤其是教材出版與古籍整理、中華文化的珍品極品保存方面,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奉獻。這是歷史早有定評的,他是中國近代出版界的驕傲和一座豐碑。
1932年,張元濟的兒子張樹年從美國留學回來。他打算通過父親的關系到商務印書館工作,但張元濟卻一口拒絕了。
在別人看來,他是當時商務印書館的老板,安排兒子的工作,有何不可?可是,他對兒子說,你進商務印書館有三不利:一、對你不利,你是老板的兒子,你進來了,必然有人會吹捧你,你就會飄飄然,失去了刻苦鍛煉的機會,浮在上面,領取高薪,這豈不毀了你的一生?二、對我不利,父子同在一個公司工作,我就會受到牽制,尤其人事安排,很難主持公道,講話無力;三、對公司不利,你進公司,將形成惡劣的風氣,必然有人要來求援,人人都有兒子,大家都把兒子塞進來,這成了一個什么樣的企業?
最終,父親的這番話,感動了兒子。張樹年沒有進入商務印書館,而走向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這個故事很感人。作為一個企業領導,張元濟考慮的不是父子之情,不是個人的利害得失。他考慮的是公司的全局,是公司的公信力和認受度。什么叫軟實力?心中無私,一心為公,就是軟實力。張元濟先生的大局觀,對我們今天的官二代、富二代,是不是有所啟發呢?
利不在我,利在全局,利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