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文,袁 琪 編譯
(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北京 100193)
最新豬營養需要技術參數要求經產和后備母豬必須飼喂既滿足能量需要且富含粗纖維的飼糧。近年來,全球養豬業需迫切面對的問題,即零售商和消費者不僅僅渴望了解豬肉的溯源,還需清楚豬只的飼養條件。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歐盟內外部都已引起系列連鎖反應,包括官方法律政策發布、豬場建設(建筑物和設施的規格)、公豬管理、最新的營養技術參數及飼養管理程序等方面發生了極大變化。
這次產生的變化大多數與豬舍安裝細節有關,并主要集中在豬只空間配置(比如要求增加豬只單位飼養空間)和運動場問題(比如歐洲立法規定從母豬人工授精結束后4周到進入產房這段時間,妊娠母豬必須群養于有運動場的豬欄里,而不是先前的限位欄);小部分變化聚焦在豬舍空氣質量方面,在豬舍空氣流通系統未能升級的情況下,實踐中往往通過減少飼養密度來實現。公豬管理方面主要問題是呼吁改變公豬閹割方法。根據最新歐洲法律,允許閹割7日齡或更小的仔豬時不需麻醉,而閹割大于7日齡仔豬需要麻醉甚至延長麻醉時間,而操作前提僅限于具有資格的工作人員或獸醫。
飼糧營養水平被認為是新的福利政策,目前特別強調妊娠母豬和后備母豬飼糧營養。妊娠母豬和后備母豬飼糧既須滿足能量需要量又要富含粗纖維。以上規定基于飼糧既要滿足母豬的飽腹感和天生咀嚼喜好,又要滿足能量需要來保證胚胎健康發育。比如荷蘭立法規定妊娠母豬飼糧最低需要粗纖維含量140 g/kg,非淀粉多糖含量340 g/kg。然而,這問題是否容易解決,營養師需根據所提供的原料及現代遺傳進展母豬的能量需求來回答。
從商業角度來配制飼糧,甜菜渣、麥麩、大豆皮和葵花粕等是高粗纖維原料的理想選擇,可以實現妊娠母豬“福利”飼糧水平。但即便如此,實際生產中通常飼糧粗蛋白、氨基酸、脂肪、礦物元素和維生素含量達到適宜水平,而最終想維持高水平粗纖維是很困難的。特別是這種飼糧配方導致飼糧容積過大,容易產生飽腹感,需額外添加高能量原料(大豆油或動植物脂肪)來滿足能量需要。新型飼糧配方大概輪廓是這樣,但需補充的能量成本是非常高的。在這里,不管使用何種高粗纖維飼糧,都會導致母豬排糞量增加,這也有嚴格的立法程序規定。所以飼糧配方設計有效性需完全符合這些法律規范,以上這些都是配方制定之前必須考慮到的。這樣,讓我們假定最終飼料成本不是影響配方的決定性因素,而需思考高粗纖維含量飼糧如何有效提高母豬生產性能。隨之需解決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如何過渡妊娠“福利飼糧”更換為哺乳飼糧這一敏感期。從妊娠舍轉移到產房,母豬需在最初幾天甚至幾小時適應這2個階段飼糧粗纖維含量差異,在飼養管理上也是非常困難的,但這些都不可避免。一種解決辦法是增加哺乳飼糧粗纖維含量,盡可能順利過渡,但是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哺乳母豬日采食量,而在這關鍵時刻降低母豬營養攝入量,會降低其泌乳量和仔豬生長速度;另一辦法在這2個飼糧之間再增加第3種過渡飼糧,但這超出了多數商業豬場物流能力。

圖1 妊娠母豬群飼,單位飼養空間充足

圖2 散養母豬的“福利”飼養(英國)
一些營養學家倡導另一種方法即配制高非淀粉多糖飼糧來替代高纖維飼糧。這可以降低飼糧容積和油脂添加量,因為會通過大腸發酵非淀粉多糖額外獲取更多的能量。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滿足和維持妊娠母豬粗蛋白需求同時,需適當調整必需氨基酸比例。而且需清楚地知道各種原料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及可溶性特性,否則會引起非淀粉多糖抗營養因子影響。在這需指出,“非淀粉多糖”概念涵蓋了各種不同分子結構多糖,存在于不同或同一植物品種。
總之,一方面,為了滿足新的現實需求及需求變化,意味著現代養豬生產實踐將發生極大的變化。特別是這些法律政策調整,需要豬場加大生產投資,很難平衡財政支出。另一方面,從大眾角度看來,零售商和消費者不斷表達自身的需求偏好,而對生產者來說只有不斷滿足其需求這一路徑可循。
原文題目:Pig nutrition welfare is gaining ground in the EU
原 文 出 處 :Pig International,NOVEMBER/DECEMBER 20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