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清
新形勢下,黨員干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深刻認識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入研究和把握群眾工作的新情況和新要求,著力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一是提高會“說話”的能力。實際工作中,有許多黨員干部不會說群眾容易接受的話,特別是不會說群眾善于接受的“土話”,一說話就說大話、套話、空話,甚至是假話、錯話、群眾聽不懂的話和經不起實踐檢驗的話。如此,群眾自然不會買賬。事實上,說話是領導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黨員干部的一種基本能力。黨員干部要履好職負好責,還得會“說話”,學會對一般群眾說話。當我們與群眾溝通交流時,不妨改變一些程式化的說話方式,用群眾習慣的語言平等地交流,在交流中拉近距離,并把道理講透、講深、講實,這樣群眾就容易接受,才能說話“接地氣”,做事有“靈氣”,工作有“朝氣”。
二是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當前社會利益日益多元化,人們的價值取向日益多樣化,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巨大挑戰。進一步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深入推進基層事務公開透明,落實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注重分析網絡輿情,準確掌握群眾所想、所難,公開回應群眾的咨詢、投訴等,這一切都需要做思想政治工作貼近群眾,從群眾最關心、最密切的切身利益問題入手,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兒上。與之相適應的是要建立一支能夠與群眾心心相印,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善于綜合使用語言或非語言表達方式,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感人的教育目的。其實,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溝通協調,通過溝通協調,相互取信,真誠交流。這是一種能力,不是權力和地位,而是靠人格魅力、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業績取得的。
三是提高心理調適的能力。時代在變化,社會在變遷,面對“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能用”的現實,許多黨員干部的思想心態包括思維方式、工作方式還沒有及時調整到新的工作任務上來,存在諸多心理上的不適應,“不愿做”、“不會做”、“做不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這就要求黨員干部要把做好群眾工作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培養起來,把沒有耐心傾聽群眾意見,不愿虛心接受群眾批評的厭煩情緒改正過來,提高心理調適能力,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群眾工作中來,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多辦順民意、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讓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四是提高調查研究的能力。黨員干部必須提高調查研究的能力,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針對性地到一線去,到條件艱苦和情況復雜的地方去。雞犬相聞的農家小院,牛羊咩叫的田間地頭,人聲鼎沸的候車室和堵塞的風雪路上,碼頭的吊塔上和采煤的礦井下,棚戶區和低保戶的家里,皆是民聲。我們要親自揭鍋蓋,摸炕頭,看糧倉,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主動調研,抓住不放。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察實情聽民意,辦實事解民憂,求實效惠民生。
五是提高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能力。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政府職能加快轉變,企事業單位加快重組,社會組織加快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從“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相對于快速變動的社會結構、快速流動的人口、日趨復雜的利益結構和多元化的群眾需求,目前的社會管理體制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就成為黨領導社會建設的一個新課題。為營造和諧的社會秩序,我們黨員干部要著力提高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加強對流動人口、特殊人群和“兩新”組織管理和服務的能力、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信息網絡駕馭管控的能力,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有效的管理和服務,把基層百姓生產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解決好,以此推動社會秩序好轉,民生工作有效改善。
(作者系鄂爾多斯市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