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瑂


中國音樂學院許敬行教授是視唱練耳專業的資深專家,已年近九旬。為慶賀許敬行先生教學60周年的成果,2013年9月8日上午,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在北京京民大廈舉辦了“許敬行先生教學60周年暨學術研討會”。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閆拓時、紀委書記倪賽力、副院長宋飛出席研討會為之祝賀;許先生的同學、同仁、學生中不乏很多年事已高的老人以及專程從海外趕來的得意門生,在此歡聚一堂。
許敬行先生是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視唱練耳、樂理學會常務理事;自1953年參加工作以來,從事音樂基礎理論、視唱練耳教學長達60年,先后執教于北京藝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1982年被中央音樂學院評為優秀教師,1989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2004年再次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主編視唱練耳教程(一至八級)獲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退休后,許先生依然致力于幼兒與兒童的聽覺訓練至今,院校內外桃李滿天下。
研討會上,中國音樂學院紀委書記倪賽力教授,作曲系主任、科研處長高佳佳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視唱練耳教研室主任范建明教授,音樂理論家余玉姿、張鴻懿、張韻璇教授,青年鋼琴演奏家王天陽等紛紛發言,從不同角度回顧和贊揚了許教授60多年的教學生涯,表達了大家對許先生的敬重和感恩之情。
癡情音樂 終結碩果
許先生1924年出生在福建一個普通人家,從小對音樂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愛和聰穎。但因家境不富有,許先生高中時只得報考福建國立僑民師范學校,畢業后回家鄉做了一名小學教師,業余開始創作歌曲。后來,他因癡戀音樂又報考福建音專,不幸考期已過,只得先轉入省立師專教育科。在西南聯大任教的大哥帶回很多歐洲音樂經典唱片,許敬行從中進一步認識了貝多芬、莫扎特,因此他學習音樂的想法更加強烈。1948年,許先生赴北京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課余向一名德籍教授學習音樂,經常早起半小時搶在音樂專業學生前沖到琴房練琴。最終,勤奮不倦的他終于重新考進師大音樂系,盡管又一次回到大一課堂,但從此他終于將自己的愛好發展為畢生大有可為的事業。
建國初,許敬行因成績優異被通知提前畢業留校任教。1955年,他被先后送至上海音樂學院與中央音樂學院蘇聯專家進修班學習。1957年,他調到北京藝術學院作曲系,六十年代隨院校合并轉入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文革中曾一度并入中央音樂學院),長期教授樂理及視唱練耳課程。
幾十年間兢兢業業,許先生不僅授課極其認真負責,每門專業課程無論教材、內容、方法、進度,都精心設計,而且幾十年如一日,他都要課前寫出系統而正規的備課筆記,課后及時總結教學體會。同時,許先生在施教中貫徹先進的教學理念,重視通過多聲部的視唱與聽辨,培養學生的內心聽覺,獨到而有效地從學習之初即為學生建立起立體的聽覺概念和反應。因此,許先生課上的教學內容,不僅著眼于用聽和唱來學習簡單的基礎知識,而且將音樂思維縱向與橫向結合起來,通過視唱練耳的訓練,使學生們對音樂作品有更加立體的認知,并使他們具有音樂家的素養。
作為中國音樂學院視唱練耳教學的元老和學科權威,許先生在教研室主任孫虹的領導下,與教研室同仁一起,在全國音樂專業院校率先建立視唱練耳分級制教學體系,系統而完善地將以前附小、附中、大學多學級重復教授的視唱練耳課程,規范為從兒童初學到大學修畢的一至八級教學內容。這套由許敬行任主編的《視唱練耳教程(一至八級)》教材,從1998年開始編寫,歷時五年,于2004年出版,2005年榮獲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自1957年開始,從附小、附中到大學,許先生先后教過四十多個不同專業的班級,為音樂院校里學生的專業學習打下了堅實的音樂基礎,使學生們提高了自身主修專業水平,其中很多人現已成為國內各音樂院校的學科帶頭人,如張韻璇、張鴻懿、趙惠敏、趙冬梅、向明、于慶新等等。
老驥伏櫪 事業常青
因為在自己子女身上實現了一直以來對兒童盡早進行視唱練耳教學的設想,許敬行成功地培養出一個從事視唱練耳教學的兒子許清和作為鋼琴演奏家的女兒許紅。從1973年至今,許先生利用課余時間,致力于幼兒與兒童的聽覺訓練。他的學生多是從四五歲開始接受視唱練耳和其他樂器的音樂培養,但未來發展方向并不一定是走音樂專業之路。
許老師在教學中,善于用形象的手勢和鋼琴鍵盤,讓孩子們迅速掌握音程關系的遠近,注重幼兒對固定音高概念的定勢,形成在多聲部聽辨中靈敏的和聲感知和準確的音高記憶。他先后培養出千余名少兒學員,僅“81班”的9人中即有7名學員考上音樂院校。不少至今活躍在國內外舞臺上的音樂家,如小提琴家郭昶、孔朝暉、何紅英,鋼琴家杜泰航、王天陽、譚小棠,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等,都得到過許老師的指導和訓練。他的學生許興艾,五歲時已經能在鋼琴一個單音上唱出各類和聲的連接中每個和弦的準確音高位置和構成性質,赴美后考入茱莉亞音樂學院主修鋼琴,一入學就被通知視唱練耳四級(美國最高級),可以免修。許興艾當即寫信給國內的恩師:“我很高興,許老師您沒有白在我身上花那么多心血!”由于品學俱佳、多才多藝,在藝術上和其他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1995年,許興艾被授予“總統藝術學者獎”,在白宮受到克林頓總統夫婦的親切接見和頒獎。另一個學生王天陽,自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畢業后便回國在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任教。他兒時起即跟隨許先生學習多年,現在面對一部四聲部樂譜,能即興演唱旋律的同時用雙手在鋼琴上演奏出其他三個聲部。除此之外,許多受教于他,而最終沒有從事音樂專業的學生,也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嶄露頭角,如清華大學建筑系的吳曉涵,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數學及經濟學雙學位的張以諾,英國劍橋大學物理系的丁晨等。許老師在他們幼時打開的藝術知覺的靈敏觸角,為他們深入各領域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全面的素質基礎。
在學生眼里,許老師教學嚴謹但言行慈愛如父;在許老師心里,每個學生無論出身、年齡甚至天賦他都一視同仁。有許多學生,從三四歲就開始在許老師班上一直學習到中學畢業;而教學之外,許老師還經常熱情地將音符匯聚成一曲曲旋律,投入到歌曲創作中。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研討會當晚,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隆重舉行“許敬行先生教學60周年成果匯報音樂會”,著名歌唱家袁晨野、吳碧霞,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青年鋼琴演奏家王天陽、譚小棠,單簧管演奏家范磊,指揮家楊力等紛紛走上舞臺,為老師深情獻藝。觀眾席間,許敬行的夫人黃秀貞老師和大家一起,被許先生自己創作的歌曲中那親切抒情的旋律所打動,又一次在音樂中感受和回憶起許教授傾心育人、專心怡學、行事低調、淡泊名利、平凡而又極富人格魅力的六十年。當中國音樂學院視唱練耳教研室全體教師、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理論作曲教研室以及國內外知名的演奏家和歌唱家,共同站在舞臺上為許先生演唱歌曲《最敬愛的人》時,整個音樂會場情緒熱烈達到高潮。在感人而溫馨的氣氛中,許先生手捧鮮花被簇擁著走向舞臺中央,一次次謙恭地深情致謝。面對大家的祝福,許先生依然一臉溫和與慈愛……
六十一甲子,六十年中穿越出一個與生命同在的音樂人生,許先生勤懇敬業的精神和對音樂教育事業的熱情與執著,將感染和激勵著所有音樂同仁與后輩以自己的全部才智投入到音樂教育事業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