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中國的石油城——大慶,在20世紀60年代曾以它驚人的石油儲量讓全世界震驚和矚目。50年后的今天,一群朝氣蓬勃、極具音樂天賦的大慶青少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精彩演出再次讓大慶人深感驕傲與自豪。
很多到過大慶一中的人都說,每當走進大慶一中的校園,美妙的樂聲就會伴隨著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使人置身于濃郁的藝術氣息中。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你都能讀出快樂的旋律。學校藝術樓里的排練廳,是這群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的孩子的快樂大本營,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把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世界名曲演繹得優美動人。
石油之城蓓蕾初綻
大慶一中學生管樂團成立于1996年6月,自管樂團成立以來,曾接待過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許多國家的客人,并多次到外地演出。1998年,大慶一中學生管樂團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在大慶的演出,并受到了廣泛的好評。2000年,管樂團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等地的演出,使人們再次對大慶一中學生管樂團刮目相看。2002年9月,這支學生管樂團在北京國家圖書館音樂廳等地舉辦了6場專場音樂會,同時也引起了奧地利駐華文化參贊的注意。在這位參贊的推薦下,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藝術家們觀看了管樂團的演出光盤,并給予了極大的認可。2003年3月,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藝術管理人克勞斯·克倫正式向大慶一中學生管樂團發來了熱情洋溢的邀請信。得知這一消息,老師和孩子們激動萬分,同時也感受到了肩頭的責任。“參加這場演出,對學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孩子們展示的不僅是藝術才華,更是中國少年的形象。”大慶一中學生管樂團音樂總監兼指揮楊寶發老師說。
365天不午睡換來的成績
是什么讓這個業余演奏團體獲得如此殊榮?楊老師的一席話讓我們找到了答案:“一年365天,每天中午我們都和樂團的孩子們在一起訓練,老師們利用午休時間一對一地對學生進行輔導。每周一和周三下午的自習時間是樂團全體訓練的時間,周六、周日則對個別技藝不熟練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管樂團的老師們對音樂的執著和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深深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扎根、生長。赴維也納演出的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2歲。90%以上的學生在參加樂團之前不識五線譜、不懂音樂知識,但是他們憑著對音樂的喜愛與悟性,再加上勤學苦練,將一場90分鐘的音樂會演繹得有聲有色。所有的老師和家長都為這群學生感到驕傲與自豪。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我想只有老師和孩子們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管樂團的孩子們說:“不管輔導我們的時間有多長、有多晚,楊老師從不厭倦,而且分文不收。我們要感謝所有輔導我們的老師,是他們辛勤的耕耘才使我們有了今天的收獲。”
不主張學生為了考藝術院校而學習樂器,對學生的培育目標應是全面發展,在學習成績好的同時,還要有一項特長,這正是大慶一中成立管樂團的初衷。可以這么說,大慶一中學生管樂團此次在世界展示的,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表演,也是大慶一中的素質教育成果。原管樂團的一些學生,憑借良好的藝術修養,有一人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一人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其他一部分學生考上了清華、復旦、哈工大等名牌綜合大學。曾任管樂團黑管首席的劉戈夫同學是理科班學生,學習成績優異。1997年他加入了管樂團,2002年隨管樂團參加完北京各大高校巡回演出后,家里人都覺得這個孩子變了,無論是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追求人生目標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用戈夫爸爸的話講:“劉戈夫不需要特長加分就可以考上大學,我們之所以全力支持他學習吹奏黑管就是希望他通過參與活動增長見識、提高自信,從而培養他的綜合能力。”曾任圓號手的王瀟博在管樂團挑選成員時并沒有被選中,但老師被他不肯服輸的精神所感動,最終他通過了老師的考察進入管樂團擔任圓號手。王瀟博說他的長遠目標是當一名飛行員,但從維也納演出回來之后,他說自己一定要把身體鍛煉好,近期目標鎖定為擔任圓號首席。管樂團學生的家長們是最容易察覺到孩子們變化的人,他們說通過此次維也納之行,孩子們不僅僅是得到了一次演奏和學習的機會,這種人生的歷練也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金色大廳奏響華夏之聲
大慶一中學生管樂團到達維也納的第一場演出,是在著名的史蒂芬大教堂的廣場上進行的,當時廣場有數千名游客。當開場曲《我為祖國獻石油》一奏響,廣場上的人就被這雄壯有力的樂曲震撼了。而《歌唱祖國》的樂曲在廣場上回蕩時,聽到樂曲的華人都拼命地往廣場上跑,那種激動和熱烈的場面,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觀眾們熱淚盈眶,跟著音樂唱起了這首激動人心的歌,孩子們更是被這種濃濃的愛國情懷鼓舞著。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時,美妙的樂聲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樂團連續4次返場,觀眾們久久不肯離開。歐洲人非常喜歡《梁祝》這首樂曲,他們說它相當于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內行人都知道,演奏適合本樂團風格和特點的曲子,并且把曲子演奏得淋漓盡致,是一件非常難的事。為了給樂團量體裁衣,同時也為了節省開支,所有在維也納演出的曲子都是由指揮楊寶發老師一個人改編的。在改編曲子期間,他每天最多睡4個小時,3天硬是把演出的全部曲目改編完畢。由管樂團演奏《梁祝》,這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而這個世界第一是由一群喜愛音樂的孩子們創造的。
維也納是世界音樂圣地,金色大廳是世界公認的音樂殿堂。大慶一中學生管樂團是中國第一個進入“金色大廳”的學生樂團,而且演奏了施特勞斯的曲子。西洋管樂是西方人的音樂,到他們的家門口演奏他們的音樂,還要博得他們的掌聲與贊譽,實屬不易。為了實現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這個理想,大慶一中學生管樂團所有的老師與學生兩年來從沒有一分一秒的懈怠,為了把演出質量提高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他們一直積極地準備著。此次維也納之行,大慶一中學生管樂團以他們的演奏證明了中國人的實力與魅力,它像一朵剛剛綻放的小花,但獨有的芬芳足以滋潤世界上每一個熱愛音樂的人的心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