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然
本文的小主人公——我是一位鋼琴家,一個炎熱的下午,將一首另類搖滾樂改編成鋼琴曲,因而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因為在依葫蘆畫瓢照著他人所作的樂譜彈奏了這么多年后,終于第一次有了屬于自己的作品。同時,從這件事上獲得了一個啟迪: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改編者,你要善于和勇于利用前人留給你的東西,去編寫屬于自己的人生樂章。
七月的一個下午,令人窒息的空氣伴隨著一波波熱浪不斷襲來。某種程度上,我在這天下午成為了“小偷”——一個偷音樂的人。
生平第一次,我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歌改編成了原創鋼琴曲。我既沒有參考已經譜好的活頁樂譜,也沒有觀摩YouTube上的視頻教程。僅憑借著自己的耳朵和iPod音樂播放器,我把一組混雜的聲音和復雜的旋律改編成單樂器曲子,把錯綜復雜的和聲改編成我用雙手就能夠彈奏的樂章。沒有任何幫助,沒有任何指導,我憑借一己之力獨立完成了這一挑戰。
當我的雙手還太小,無法跨越一整個八度音之前,我就已經是一個小小鋼琴家了。由于父親是一名音樂家兼作曲家,我幾乎一生下來就坐在鋼琴凳上了。多年來,我的音樂認同感建立在幾個世紀之前他人創造的音符之上。活頁樂譜上整齊排印的音符構成優雅的線條,成了我必須彈奏的腳本。我很重視彈奏經典樂曲甚至很喜歡,但是我覺得這類彈奏本質上有些膚淺,缺乏深度和內涵,這是因為我不能為巴赫或拉赫瑪尼諾夫的精湛作品錦上添花。
這也是為什么當我完成由一首另類搖滾改編而來的原創鋼琴版本的最后幾個音符時,自豪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充滿了我的胸膛:這首改編曲是我的作品。我的成就妙不可言,將已存在的事物,從我最喜愛的樂隊中“偷”一首歌,改造成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只屬于我自己的作品。我是一個“小偷”,但同時也是一個藝術家。
我認為,在音樂領域,正如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一樣,幾乎不存在完全原創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事情,以這種或那種形式,都曾有人做過的。即使是最激情奔放的浪漫小說,也很有可能是莎士比亞所寫的一部戲劇經過稍微修改后的一個版本罷了,而該戲劇則可能借鑒了古希臘劇作家的作品:同樣的主題,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時代背景,然而,這一部小說并不會因為其獨特性有所欠缺而不值得褒獎,因為改編并不意味著失敗。
創新其實就是我利用鋼琴進行改編的能力,尋找美的事物,分析分解它,使自己完全沉浸在創作的神秘之中,然后創造出新的作品。這種行為并非抄襲,而是尋找靈感,運用自己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充分利用已找到的靈感,使之成為創造屬于自己的杰作的動力。這個世界不過是已存在的元素無規則零散組合在一起,分散甚至常常迷失在混亂的日復一日當中。我堅信,作為一名藝術家,將這個世界塑造成我理想中的樣子是我的使命。
我拒絕這樣的生活,彷佛被禁錮在博物館的高墻之內,只能觀看,不能觸碰,害怕破壞展品的所謂的“完美”。因此,我很慶幸自己有成為“小偷”的能力,因為如果我不能盜取這個世界所提供的東西,那我也就無法與世界分享我的獨特創作。
我的人生就是我的改編曲。因此,一切皆有可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