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蕾許剛
1.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濟南大學山東醫學科學院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56醫院,山東濟南 250000
糖尿病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探討
葉蕾1許剛2
1.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濟南大學山東醫學科學院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56醫院,山東濟南 250000
目的探討糖尿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系。方法選取該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選擇同期行健康體檢的120例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進行比較。結果糖尿病組幽門螺桿菌陽性率為76.36%,對照組幽門螺桿菌陽性率為4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易感染幽門螺桿菌,且相比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現胃腸道反應。
糖尿病;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
相關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不僅可以引起消化道潰瘍、慢性胃炎等疾病,而且它還影響到胰島素抵抗功能,增加糖尿病疾病發生概率[1]。為探討糖尿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選取該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選擇同期行健康體檢的120例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進行比較,報道內容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該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該次實驗前1個月未接受任何抗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治療,排除消化道潰瘍病史、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史、精神異常等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52例,年齡在36~82歲之間,平均年齡(54.2±2.0)歲,病程在2~25年之間,平均病程(6.8±2.1)年。選擇同期行健康體檢的120例正常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110例糖尿病患者與120例志愿者均利用14C尿素酶呼氣實驗檢查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指導患者(志愿者)空腹漱口后服用1粒14C膠囊,25分鐘(該期間只是靜坐)后通過專用呼氣瓶收集患者(志愿者)呼出的氣體。然后往瓶子內加入4.5毫升的閃爍液,最后經由專業液閃測儀檢測14C放射性活度,并做好相關記錄工作。對于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患者來說,行奧美拉唑(20毫克,1天2次)、克拉霉素(250毫克,1天2次)、甲硝銼(400毫克,1天2次)等治療。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檢測各項記錄進行整理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測,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糖尿病患者中幽門螺桿菌陽性者84例(84/110,76.36%),其中有消化道癥狀68例(68/84,80.95%);幽門螺桿菌陰性者26例(26/110,23.64%),其中有消化道癥狀14例(14/26,53.85%),組間消化道癥狀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對照組中幽門螺桿菌陽性者54例(54/120,45%),幽門螺桿菌陰性者66例(66/ 120,55%)。兩組在幽門螺桿菌陽性檢出率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10例糖尿病患者及120例志愿者幽門桿菌感染檢測情況比較[n(%)]
幽門螺桿菌作為一種對胃黏膜影響的格蘭陰性螺旋形致病菌,易引發消化性潰瘍等疾病,我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所占比例在20%~90%之間。幽門螺桿菌主要是通過與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或間質受體(黏蛋白、黏多糖及脂多糖等受體)結合黏附在胃黏膜上,而糖尿病患者可以發生非酶促黏蛋白糖基化反應,導致患者胃黏膜內唾液蛋白值上升,加快幽門螺桿菌黏附胃黏膜。另外,多年臨床實踐表明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未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更易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胃腸道癥狀,這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導致患者體內血清胃泌素、膽囊收縮素水平上升,而胃竇部生長抑素卻呈現下降特點,改變了患者胃腸運動、肌電活動等規律性特點,進而出現胃腸道反應。為此給予患者抗生素、抑酸劑及鉍劑等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治療,結果發現患者腹脹、惡心等胃腸道反應明顯緩解[2]。
張平利等人用14C—尿素呼氣試驗測定126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給予奧美拉唑等藥物治療后幽門螺桿菌根治103例,根治率為81%,且103患者治療前后胃腸道癥狀(上腹疼痛、燒心感、厭食、惡心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后可降低胃腸道反應。該研究將110例糖尿病患者與120例行健康體檢的志愿者進行對照試驗,其中110例糖尿病患者幽門螺桿菌陽性率為76.36%,對照組幽門螺桿菌陽性率為4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84例糖尿病伴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中消化道癥狀發生率為80.95%,比幽門螺桿菌陰性患者中消化道癥狀發生率高27.10%。為此治療糖尿病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時,要采取相應的藥物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減少胃腸道反應,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汪妍,章菲菲,董勤.2型糖尿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1(6):1054.
[2]張荔群,張鳴清.2型糖尿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致胃輕癱臨床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雜志,2009(4):413-414.
[3]張平利,周愛香,趙捷.2型糖尿病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0(14):92.
R753
A
1672-4062(2014)05(b)-0027-01
2014-02-20)
葉蕾(1980.11-),女,2003年畢業于濟寧醫學院臨床醫學專,主治醫師,在職研究生。
許剛,男,主任醫生,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